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04-02 16:33湛江市第十八小学林嫦慧朱少娜
师道(教研) 2018年12期
关键词:圆锥新知圆柱

文/湛江市第十八小学 林嫦慧 朱少娜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本人努力构建自主化的数学课堂,并通过以下途径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过课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本学期,我做了一个尝试,觉得能有效促地进学生主动去构建知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做法是:设一项预习的作业,学生每人一个预习本。每次教学新课前,布置学生自学课本新知,然后解决课本上一些相应的练习题,第二天上交批改,在上新课前批改完。在批改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的对新知的掌握情况。上课时,就能做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进行教学,压缩课堂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探究、交流讨论疑难问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布置预习任务要注意两点: (1)预习的作业量不宜过多,两三道即可,避免造成学生过重的负担,引发学生厌学的情绪。 (2)预习的作业难度不大,最好是与例题相对应,或在例题的基础上稍有变化。让学生比较容易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二、通过课堂提问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我改变了以往的提问方式,不再轻易问 “为什么”,而是这样发问: “你怎么想的?” “说说你的想法给大家听听” “能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吗?”这样的发问比问 “为什么”效果好多了。学生都能大胆地、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分析问题时有理有据,头头是道。即使做错的学生,他也能说出真实的想法。课堂上问 “为什么”和 “怎么想”,同样是发问,但效果却大不相同。 “为什么”以学生回答是否正确为指向,指向的是结果,学生可能会因怕回答有错,而遮掩一些真实的想法。而“怎么想”将教师摆在了倾听学生想法的位置,更加关注学生真实的想法,关注的是思维过程。所以,问 “怎么想”能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学生推到一个主动的位置。

三、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动手实践中主动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掌握新知,并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在教学 “圆锥的体积”时,我给学生准备了实验器材:四套不同规格的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容器,实验材料:水、沙子、大米、食用油。然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装满水、沙子、大米或食用油做实验,证明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接着,小组间交换实验器材,分三种情况做实验:①等底不等高;②等高不等底;③不等底也不等高。通过这三种情况的实验,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不存在3倍和的关系,再次论证:“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的正确性。在整个实验操作中,我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关系,自主构建、合作交流,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由始至终,我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渗透数学思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从学生学习数学的角度来说,从特殊的知识点抽象概括成一般的概念、原理,再上升到思想方法,更加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学生学习数学,其实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上,构建新知的过程。如果学生积累的活动经验越多,数学思想方法积淀越丰厚,就越有能力去自主探究新知、构建新知。例如,学生在四年级学习的 “商不变的规律”,五年级学习的 “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到六年级的 “比的基本性质”,这几个概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体现了 “变中有不变”的思想,当学生在学习中能感悟 “变中有不变”的思想时,学完 “商不变的规律”后,就比较容易迁移到“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学习中,再到 “比的基本性质”时,大多数学生已经能够自主去构建了。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想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就要深入到数学的 “灵魂深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长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实现自主化的数学课堂。

猜你喜欢
圆锥新知圆柱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变换思路一题两解
新知
新知速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