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广泛性与深厚性

2018-04-03 08:11罗群英
关键词:革命传统文化

罗群英

福建师范大学,福建 福州 35011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三个自信的视域下,总书记又提出了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近年来,他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并阐明了文化自信的含义、作用和意义等。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①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上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②习总书记强调了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并且阐明文化自信的地位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总书记强调“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不仅是对之前所说的“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这一文化作用的解释,还是对文化自信地位的深层阐释。

一、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一)四个自信的关系

1.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

从理论上看,深入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中考察,可见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本质。道路、理论、制度都必须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而中国特色与中国精神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理论、制度中无不渗透着社会主义性质和爱国主义精神,无不渗透着中国文化。道路、理论、制度都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建立发展,而不是其他的外来文化、腐朽文化、落后文化。文化是民族精神的基因,是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基。文化作为最深层的力量,熔铸到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同样,文化自信也熔铸和渗透于其他三个自信之中,与其他三个自信紧密相连。道路、理论、制度都需要中国精神,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辩证统一的,共同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建设进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必须坚定这四个自信。

从实践上看,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更好地坚定其他三个自信。文化自信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基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不够自信,过度否定中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使得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在社会中大肆泛滥,企图全盘“西化”、“分化”中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文化自信具有价值引领、凝聚思想共识、坚定理想信念等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提出了文化自信,并多次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历史也证明,文化不自信的国家和民族,会使自己的精神矮化、文化虚化、思想外化,沦为其他国家思想上的奴隶、文化上的附庸,最终丧失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济、政治主体地位。因此,从四个自信的关系考察,文化自信是比其他三个自信更为基础的自信。

2.其他三个自信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文化自信是其他三个自信的基础,同时,文化自信的基础性,通过其他三个自信表现出来。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一方面,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萌芽生成、受到革命文化的滋养催化、自觉地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辐射,而这三种文化都是文化自信的内容,文化自信的内容通过其他三个自信表现出来。另一方面,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共产主义理想的自信内化于三个自信中,而这些思想都是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文化自信的内涵通过其他三个自信表现出来,综上所述,其他三个自信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文化自信的作用

1.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题中之义与基本条件

文化实力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文化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化水平的衡量不仅通过经济、科技、政治,还通过文化。提高现代化水平需要文化的创新和发展,而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不仅是文化继承和创新的主体,还是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权利和责任统一体,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才能历久弥新、革故鼎新。文化自信是人民对本民族和国家文化的自信,只有人民对本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具有充分的自信,才能更坚定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而,只有人民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充分的自信,才能够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与题中之义。

2.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强基石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事业处在低潮,西方意识形态更容易渗透进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有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才能遏制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形成和增强本国的文化话语权。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和社会主义“终结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所说,“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我们要坚定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因此,马克思主义不能丢,丢了就失去了核心,社会主义也不能丢,丢了就会失去方向,失去道路。我们要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我们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没有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没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而道路的扩宽、理论的创新、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破除种种困难,才能在外来文化中不迷失自己,才能保留住自己的本真。而文化自信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强基石,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基础,同时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因而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

二、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

文化自信的内容广泛,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坚强后盾,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不竭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时代坐标。

(一)优秀传统文化

1.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强根基和后盾

文化自信首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我们只有知道文化自信从哪里来,才能知道如何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革故鼎新的源头活水,要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没有源头,就谈不上继承与弘扬,没有活水,就谈不上发展与创新。继承与弘扬中华文化,要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与源,要发展与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为起点、为根基、为后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如果失去了中国优秀文化为坚强后盾,那么就失去了民族性、失去了主体性、失去了精神独立性,最终沦为别国文化的附庸。因此,中国优秀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根基和后盾,坚定中国优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2.优秀传统文化是强硬的底气和骨气

文化自信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土壤,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中国文化的强硬底气和骨气所在,我们没有理由不自信。我们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文化自信强硬的底气和骨气,近些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思潮,许多人都看不清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本质,它们本质上是西方意识形态的吹鼓手,目的是西化和分化中国。这些思潮全盘否定中国五千年文化,模糊了意识形态问题,动摇了一部分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青少年和党员干部。这些思潮泛滥最根本的内在原因是我们对本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而要实现文化自信,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这片肥沃的土壤上,只有对这片肥沃土壤进行精心的呵护,才能使文化自信长成参天大树。只有对这片肥沃的土壤进行改造,才能实现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同时,这片肥沃的土壤孕育出了丰富的文化成果,这是文化自信强硬的底气和骨气,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和所谓普世价值的有力武器。

(二)革命文化

1.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红色基因

革命文化形成于革命斗争时期,是中国人民抵御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地主阶级形成的优秀革命文化。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形成了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与革命传统,革命文化是我们的红色基因,是在民族危难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时候形成的,最能够代表中国精神,最能够凝聚中国力量,是文化自信的中坚力量。近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浪潮影响到了革命文化,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丑化革命历史、丑化革命人物、丑化革命事迹,影响到了人民对革命文化的认识,也影响到了对于革命文化的自信。我们必须认识到真实的革命历史,坚定对革命文化自信,在文化自信中继承红色基因,社会主义文化才能走向大发展大繁荣,文化自信才能勿忘初心,继续前进。

2.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革命文化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民族危难之际,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经过一代代中国人救亡图存的努力,从器物学习、制度学习,再到文化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引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先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累了革命经验,吸取了失败的教训,逐步形成了革命道路、革命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不仅实现了中华文化的涅槃重生,也使中国人重新站了起来。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革命文化是增强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教材,因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精神支柱。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前进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是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更加地有自信。在加强硬实力自信的同时,也要加强作为国家软实力——文化的自信。我们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已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大主题,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不管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还是文化话语权的争夺,其本质都是意识形态的斗争,马克思指出“一定意识形态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覆灭。”因此,我们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打好意识形态的攻坚战,就要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此外,我们要坚定的不是对其他主义的自信,而是对社会主义的自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前进方向。

2.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的着力点

文化自信是时代要求,而坚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信更是文化自信的着力点。从世界范围看,社会主义事业处在低潮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时代境遇;从国内看,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出现大量矛盾,矛盾的集聚更容易使我们丧失对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自信。在社会主义事业处于低潮期,同时矛盾大量积聚的时候,我们更要坚定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建设。只有这样,我们才有信心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以此来化解矛盾和冲突,更好地进行道路、理论、制度的建设。

发展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关键是要用活优秀传统文化,用好革命文化,用足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来源深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大本大源之所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文明培育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古到今,中华文明绵延不断,至今没有中断过,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广度,还具有厚度。我们的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鲜明的特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历史局面,创造出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儒家思想,唐诗宋词、宋明理学历久弥新,京剧戏曲等文艺作品彰显中国文化魅力。在世界文化的长河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突出贡献,惠及当代,泽被后人,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仍然具有重要影响。

在坚定文化自信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白文化自信从何而来,充分认识到文化自信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精神、高尚的精神情操,我们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曾在世界文化史上创造了辉煌的成就,这是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和骨气之所在。此外,要坚信我们民族有继续创造辉煌文化的能力。我们辉煌的历史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足以证明我们的能力,并且我们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坚信通过不断地革故鼎新、推陈出新,能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夯实自身文化根基。“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复古”,而是为了“寻根”,只有知道我们从何处来,才能知道自己应该往何处去;我们必须知道自己的文化传统,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变和创新性发展;只有知道自己的历史根基,才知道我们今后如何建设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厦。

(二)文化自信的内涵深厚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藏。文化自信有着深厚的内涵,这种深厚的内涵来源于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标识,是提高国人道德素质的源泉。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孔子“仁”、“孝”、“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的仁政思想,主张“民贵君轻”;老庄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庄子也讲到道生万物;墨子的兼爱思想,主张无差别的爱。在此后的漫长历史当中,更涌现出了许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人文思想,如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王阳明的心学、朱熹的理学思想等,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其丰厚的内涵经过了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冲刷而更显珍贵。

文化是一种无形和无声的力量,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塑造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着民族的精气神,改变了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文化是中华民族自信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和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注释:

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参 考 文 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2]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0-15.

[3] 陈一收.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自信[N].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7).

[4] 沈壮海.文化自信源于“古”成于“今”[N].人民日报,2015-11-29.

[5] 沈壮海.文化自信的基点应确立在哪里?[N].中国教育报,2012-04-20.

[6] 刘建军.论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来源[N].文化软实力,2016(1).

猜你喜欢
革命传统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谁远谁近?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