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2018-04-03 15:59王有为陈晓荣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校园

王有为,陈晓荣

(安徽医科大学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近年来高校体育社团蓬勃发展,它的活动形式丰富,深受各高校学生的喜爱。高校体育社团均是由学生组成,属松散群众性组织,凝聚力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高校体育社团具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课外教育丰富多彩。通过参与社团,大学生丰富了自身的业余生活,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与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全方位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高校体育社团是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大本营。因此,要想深刻了解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对医学院校体育社团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一、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的关系

1、体育社团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

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是基于校园体育社团通过组织各种类型的校园体育活动,让广大的大学生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传播健康的体育文化,在高校中形成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而体育社团就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载体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同时也影响学生的身心素质发展,而且能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意识,所以体育社团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全面的。体育社团承担着传播体育文化的重任,在潜移默化中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一些团队项目的体育锻炼,大学生们可以形成团结合作,吃苦耐劳,不断进取的精神,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所以体育社团是我国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体育社团的良好发展,使得各大高校形成浓厚的运动氛围,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课业繁多导致运动量不足,身体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体育社团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给予了他们非常有利的机会,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体育社团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校体育社团形式丰富多样,学生可于社团中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可以此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体育专业技能。体育社团活动要深入学生的各个方面,体育社团为重要的体育文化传播载体,可于体育社团中开展多种体育活动,亦接收跨专业、跨年级、跨学校的学生,以此形式的活动十分广泛,可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于体育社团中培养学生勇敢进取、吃苦耐劳与团队协作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可带动学生间的沟通交流,扩大体育文化传播范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促进高校文化建设。

2、体育社团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社团文化是指体育社团在长期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体育运动精神、社团文化等包括物质和精神财富在内的一系列内容的总和。参与体育社团的学生有组织地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类型体育活动,这种活动对于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号召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有着巨大的作用,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容。校园体育社团不仅有着社团文化的因子,还有体育文化的基因,是一种综合的产物,使其成为校园文化中特殊的一份子,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体育社团文化形象是以社团活动反应的,亦为社团文化与体育文化相结合而成的产物。近年来,各大高校的体育社团越来越多,影响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体育社团的健康发展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二、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

1、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传播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与校园文化互相渗透,会影响学生的三观,积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想展开各项活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开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的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传播中的主体是学生,各项活动亦均于校园教育环境下展开,社团中的学生们都具有相同的兴趣,其可更主动的宣传体育文化,带动身边的人参与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在高校课程任务重的背景下,体育社团活动以其广泛的适应性、生动的趣味性、普遍的教育性和强烈的感染性等特性激发着学生们的热情,让学生散发出青春的活力,有效地活跃了校园文化气氛,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播。校园体育社团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运动精神。社团组织的活动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参与人群多样化,活动形式新颖多变,也符合当代大学生对娱乐活动的追求与向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活动的热情。通过这些丰富的体育活动,学生们会化被动为主动,自觉地接受各种体育文化知识,并不断内化为实际行动,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全面发展

体育社团可有效补充体育教育,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亦大,学生可于此充分展示自己的体育热情与才华,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活动应是以体育社团组织,活动与学生的兴趣贴近,形式亦是多种多样,比如篮球、羽毛球等,这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各种体育需求,校园文化亦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文化素质亦可全面发展,亦加快了校园文化的传播。大学生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运动,掌握了各项运动技能,并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弥补了体育文化知识的空缺,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实现了素质教育要求下的全面发展。体育社团都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有利于形成文明、和谐、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学生会自觉主动的学习有关体育文化的知识,并积极地参与到各种活动中,他们可以充分地展示自身的运动技能,不断提高体育文化素养。校园体育社团的建立,目的就是为了以人为本,以当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在活动中,社团举办各种活动,旨在将学生培养成自觉主动、积极创造的主体,让他们能在不同的文体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做到自律自教,主动获取有益的文化知识,促进自身文化素质的发展。

3、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社团持续发展

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社团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亦非常重要,要根据社团学生的不同需求,组织不同的社团活动,扩大社团成员的活动范围,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高校社团学生体育运动技能的提升前提是要养成良好的品质,这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活动形式及内容,比如可举办体育专题讲座、体育晚会等,尽量满足社团学生的不同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开展体育活动,主动学习各种体育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促进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社团持续发展。校园体育社团取得的正面价值,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体育社团的建设和培养。体育社团作为一支贴近学生生活的力量,能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氛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营造热爱运动、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因此备受各学校的高度重视。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体育社团这个载体的持续发展,因此要鼓励体育社团分析社团成员的需求和该社团自身的特色,设计和开展符合成员需求的集趣味和技能于一身的体育活动。同时高校也可安排一些有专业体育技能的教师或者体育类特长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不仅能传授一些专业技能给社团成员,也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发扬校园体育文化。

三、高校体育社团组建措施

1、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建设

要不断加强社团文化管理,这亦是医学院校以及其他高校社团文化存在与发展的关键。毕竟高校社团是学生们自发组织成立和自主管理的,因此肯定会出现管理不当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不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这就要求学校团委、学生处等管理部门加强与体育社团的联系,给予各社团以正确的引导。要根据校园体育文化传播情况制定完善的社团规章制度,确保奖罚分明,这有利于社团成员的发展,确保体育社团活动有序开展。各个社团也应分工明确,选拔有领导能力的人作为社长,并明确各个部门如宣传部、组织部等部的职责,选择高素质管理人才带领社团发展。社团要明白本社团不同于其他体育社团的社团文化,要在维持社团的过程中不断升华社团管理文化,确保体育社团持续发展。同时学校也要对体育社团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定完善的规范,形成一整套体系,使得后续的体育社团有章可循。

关于社团活动,每个社团都应将举办的活动规范化,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比如学期一开始的招新活动、社团之间的联赛、欢送老成员的比赛等,这都是一些每年都要举办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要有一个特定的流程,每年都要按照计划实施。

2、提供物质条件,整合多方资源

校内资源要合理利用。高校可将体育社团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计划中,为其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根据社团的发展情况划拨相应的经费,给予必要的资金和人员支持,或进而为其提供开展活动的场地,确保其可开展各项体育活动。高校也可利用自身的影响力为该校的体育社团进行宣传,引导学校师生形成科学的体育运动理念。社团管理人员要精打细算,对学校给予的活动经费要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确保每项资金的使用均是合理的。不同的体育社团之间要加强合作,共享资源。若是可以共用场地和道具的,就应该互相协调,以确保资源利用率最大化。每年社团之间的联赛也是很好的合作机会,互相宣传,也可以商量出有利于比赛双方的奖惩制度,来提升成员们参与的积极性。

校外资源也要合理利用。组织社团人员去社会上筹资,比如拉赞助、寻求企业支持等,要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智慧,以自身优势为企业发展做宣传,获得企业的经费,确保社团各项组织活动顺利展开。通过与外界的联络,社团可以获取校外力量的支持,使他们能在必要的时候以更加优惠的价格为体育社团文化活动提供场地,为其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保证体育社团各项活动均可有序展开。

3、提高社团干部素质

要不断加强社团学生干部的素质,确保其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与人才培养息息相关,校园体育文化传播亦需要高素质人才带动,人才优化配置可推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通常社团干部为社团领导者与负责人,其自身言行对社团其他成员的影响较大,要让高素质体育社团干部带动其他成员发展,确保体育社团持续存在与发展,推动高校体育文化的传播。所以在社团干部的招聘和选举过程中,学校需要进行必要的把关工作,保证在公平民主的前提下选拔出高素质的社团领导人员。同时也要对体育社团干部进行培训,学生毕竟是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即使拥有领导才能,也需要学校的正确引导,在培训中传授管理技能,告知其权责分明,这样才能带领各体育社团走向持续发展的美好之路。

4、开拓社团的组建方式

目前体育社团的组建模式比较单一,我们可以解放思想,开拓思维,多尝试一些多样化的社团组建方式。比如校内外联合组建社团,一些技能型较强的体育社团,如跆拳道社团,可与社会上有名的跆拳道馆进行合作,协同开展社团活动。这不仅可以提升校内体育社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是合理利用校外资源的方式。也可以请社会力量来对校内体育社团进行指导。比如舞蹈社团之类的,如果有专业的舞蹈团队对其进行指导,有利于学生获得专业的体育技能,加深理解和提升兴趣。丰富社团的组建模式,使得每个社团都有不一样的特色,可以让校内社团学习外界的管理方式、活动内容等,让社团获得持续的发展。

结束语

体育文化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使校园和谐发展。体育运动可让人强身健体,体育文化可传播、发扬体育优秀文化,将体育社团与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充分结合,将优秀的体育文化渗透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价值观提升有着很大推动作用,亦为体育文化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高校体育社团的建立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是正面积极的,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高校应该推动体育社团的繁荣发展。本文探讨了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简述了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的关系,通过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影响的探讨,提出了高校体育社团组建措施,以此为医学院校体育社团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吴阳.体育社团对大学生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0):59-62.

[2]杨春卉,李钦.对沈阳市高校排球社团发展现状调查及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1(06):113-114.

[3]朱杰,王小霞,韩卫华.试论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培植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10(01):157-159.

[4]马梁.高校体育社团对校园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3(06):81.

[5]吴阳,刘方涛.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探究[J].运动,2015(23):83-84.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校园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