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与开发路径探索

2018-04-03 15:59吴淑梅陈双双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育职业大学生

吴淑梅,陈双双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发了社会普遍的关注,在高校扩招和就业人数激增的态势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极为严峻,面对这一现象,要关注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育和开发,要探索有效的、全面的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措施,以更好地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自身价值,为社会输送高质量、复合型能力型的创新人才。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综述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能够获得就业机会并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发展性的能力,具有主体性、发展性的特征,是大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身体素质和其他职业相关能力的整合。从个人能力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主要是是指大学生个人的基本社会属性、个人态度、基本沟通技能、信息获取和评估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技能等;从就业结果的视角来看,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要从内部维度和外部维度两方面来看,就内部维度而言,主要包括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持续学习的能力;就外部维度而言,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因素、宏观经济发展水平及就业支持政策等。总之,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形成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可以经过培养获得的,可以通过高校课程设计、实践教育活动、各种技能培训等方式,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内容:(1)高校目标与战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受制于高校战略定位、组织文化和环境,它们在为大学生顺利进入职业角色方面有极为关键的引领作用和意义。(2)专业设置。高校的专业设置是大学生未来在社会就业的方向,它要考虑专业口径的大小、专业方向、地域背景等,要与社会需求相契合,适当调整专业方向及相关机制。(3)课程体系。它是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各项相关课程的集合,并通过具体的课程结构的设置以较好地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包括:跨专业的选修课程、创业教育课程、实践课程、学科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4)培养途径。它主要是人才培育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途径,使学生较好地获得个人能力的成长和提升。(5)师资水平。高校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面和专业素养,并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培养和渗透,并具有相应的职业经历,能够对学生的思路、思维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另外,高校师资的科研能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跨学科研究可以较好地整合教师,有利于对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解决。(6)职业选择与发展规划指导。当代大学生缺乏对职业的合理选择,缺乏正确的就业思想和择业观念,为此,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发展规划的指导是不可忽略的因素。(7)培养评价机制。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的评价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是对人才培育结果的反馈,以较好地实现对人才培养过程、目标、途径的有效调控,更好地进行人才培养教学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的问题及归因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问题表现

1、大学生就业内部的问题。(1)就业期望值偏高。大多数大学生都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将自己的就业岗位定格于大城市、大企业,看重就业单位的前景,希望能够到大城市、大企业中得到较高的收入回报,而不愿意到相对艰苦的偏远地区或中小私企中去工作,这种就业期望值偏高的思想制约了学生的就业。(2)专业技能欠缺。在当代大学生求职的过程中,表现出缺乏专业技能的问题,由于在高校的人才培养中侧重于专业课程而轻视基础课程,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相脱节,这就使学生的理论功底不扎实、专业技能也不够精,学生缺乏足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使学生在就业中处于劣势。(3)实践能力欠缺。在现代用人企业的人才需求向多元化变化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也是一个相对突出的问题,大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缺乏实践经验、人际交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就降低了大学生在企业中的价值。(4)职业适应能力欠缺。当代大学生在较长的时间内处于相对封闭的学习状态,其职业适应能力显现出欠缺的问题,大部分学生还缺乏完备的择业意识,难以正确面对自己在就业择业过程中的挫败,流露出畏惧和退缩的心理,对于自己的职业适应能力也缺乏了解,致使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的问题。

2、大学生就业外部的问题。(1)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完善。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还不够完善,与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不相匹配,一些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性的教育和培训,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也还不够完善,缺乏全面的用人需求信息,对于学生的指导缺乏“生涯指导”的理念,这就使大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缺乏自信,与企业的要求相差较远。

(2)社会的重视度不足。一些就业单位和社会将大学生视为就业的被动体,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过于注重大学生就业的结果,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教育过程则关注不足。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不足的归因分析

1、从社会层面的原因来看。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使人才流动极其频繁,竞争也日趋激烈,对于国际化、开放性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企业环境存在变化多端的状态,大学生成为企业的受雇者,难以在不确定的就业环境中继续成长和发展。同时,科技进步衍生出来的新型职业具有极强的技术复杂性、智能化特点,也需要员工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和素养。从整个社会来看,大学生的失业现象是结构性的,主要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专业技能与职位不相符合,就业适应性能力明显不足,导致大学生出现流动较大的现象。另外,政府对大学生的就业干预也还不够到位,尤其是在供过于求、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的社会条件下,行业中存在的就业壁垒性政府缺乏政府的积极有效的干预,也缺乏对大学生实习的政策支持,这就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在人才培育方面显现出力不从心的现象和问题。

2、从高校层面来看。从高校层面来看,存在办学特色不够清晰的问题,还仍旧采用单一的学术型、研究型、管理型人才的培育模式,缺乏与社会、市场需求相契合的人才培育机制和结构,缺少科学的、前瞻性的就业需求预测和规划,显现出专业趋同化的问题。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没有与市场需求相契合,学术性、理论性的课程过多,而技术性、操作性的课程设置较少,这就使学生的专业结构缺乏灵活性,无法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设计也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缺乏对大学生的“一对一”的指导和培育,缺乏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利于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另外,对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还不够到位,没有足够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合的现象。

3、大学生自身层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不足、自我评价过高的问题,缺乏对自身及就业环境的理性辨析,使他们日渐丧失了就业竞争能力,同时,许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存在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较弱的问题,社会责任感不强、价值观模糊等,对自己的人生职业规划意识较为薄弱,这就使他们成为就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

三、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和开发的路径探索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高度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并将其列入民生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提升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不同方面加以分析,关注政府、高校、就业单位、大学生自身在就业方面的作用和思路,探索提升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策略。

1、政府方面的开发路径。政府要做好当代大学生就业的宏观指导,要从宏观上对高校人才观测和专业设置进行调整和指导,合理调控人才培养规模,全面推动高校改革,避免高校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政府要努力做好环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建设,要引入先进快捷的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向大学生传递健康的、正面的网站信息,避免不良网站信息对于学生的干扰和影响,达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的。还要加大环境整治,给大学生营造文明、健康、安全的环境,强化社会功德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奠定就业的品质基础。

同时,政府还应当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中的促进者和扶持者,要将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纳入到国家战略发展范畴之中,推动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完善,为学生提供经济发展及职位变化的相关信息,完善国家就业扶持政策体系,较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2、高校方面的培育开发路径。(1)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高校要充分考虑高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位置及组织环境,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可以采用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战略,不仅为大企业输送和提供高素质的人才,还要使中小企业成为吸纳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雇主,建立服务中小企业、与中小企业互动机制的意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较好地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

(2)实现人才管理的创新。在高校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之中,将职业资格教育引入到高等教育,逐渐与国际接轨,开拓复合实用型人才的路径,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资格认证培养,并让专业机构参与到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之中,加强大学生就业人员的创新能力和通用能力。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大学生的全过程的职业指导和管理,要关注学生对职业生涯的决策,并对学生的终身职业发展承担责任,要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全权负责和管理,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就业服务指导工作,对大学全程实施阶段性的指导,并开展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采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科技孵化模式、师生一体模式、分化拓展模式等方式,积极发展实习实践基地,使企业、政府部门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的平台,还可以强化校内实践教学,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较好地开展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教育和评价。另外,学校还要做好学科建设,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形势,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的交流,进行学科结构的调整,并将就业能力开发植入课程体系,包括专业课程的调整和深化、跨专业选修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模块等。

(3)实现人员创新。在开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还要推进和实现高校的人员创新,要改变行政管理人员、教师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提升教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熟悉本专业的前沿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丰富教师的职业经历和专业知识,鼓励教师到企业、政府部门进行挂职锻炼,较好地开阔教师的思维和知识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开展有效的跨学科研究组织模式,实现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跨学科研究,增强和提升教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科研能力。

(4)推进和实现制度创新。在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路径探索过程中,高校还要加强自身制度的创新,要建立就业能力开发结果评估制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结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信息反馈,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培养途径、师资水平、互动机制、职业指导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更好地改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的措施和路径。

(5)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路径。在培育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和学校还要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使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有机结合,并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构与雇主全面合作的互动机制,发展与各种企业的战略联盟关系,形成全面合作模式,确定高校与企业全面合作的协议框架,深入而广泛地开展产学合作和交流,让大学生通过见习和实习的方式,进入到社会实践和岗位实践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要加强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实现合作双方的优势互补、信息交流和业务合作,并且可以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较好地提升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为科研项目提供服务。

3、大学生自身的提升路径。高校通过采用“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使大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到该单位就业,学生也要正视当前竞争激烈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学习观,在锻炼和实习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乐于奉献、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的意识和精神,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和累积自己的实践经验,增长自己的才干,并要注重大学生自身的做事能力、求知能力、生存与发展能力、共同生活能力的提升。

大学生还要进行自己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要清晰地认识自我,准确定位,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并使之与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爱好相结合,较好地提升自己的就业品质,增强自身专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能力。同时,大学生还要树立创业意识,要充分发挥和运用自身的潜能,加入到自主创业的群体之中,通过参与学习“创业教育”、“创造技法”等创业教育课程,获取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并通过参与自主技术的创新实现自我的价值,将其视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中实现理想和价值的途径之一,还可以通过参加高校辩论赛、技能对抗赛、社区服务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进行自主技术的创新。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和开发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大学生个人能力的开发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也在较大的程度上开拓了高校的生存空间,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和开发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还应当从政府、学校、学生自己、就业企业等方面入手,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高,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全面发挥大学生的就业潜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吴御生.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03).

[2]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深层原因剖析[J].焦勇.教育与职业.2011(14).

[3]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对策[J].吴高波.中国成人教育.2011(08).

[4]深化实习教学改革 培养创新型人才[J].韩莉.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7).

[5]对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研究[J].刘大纶.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6).

[6]试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J].田春艳.中国成人教育.2013(17.

猜你喜欢
培育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