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思想政治课主题式情境的创设

2018-04-08 10:50孙圣斌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安徽合肥230022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民主决策听证会票价

孙圣斌(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安徽合肥 230022)

以情境为载体的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围绕某一主题,以知识间的内在逻辑为主线,创设脉络清晰的系列情境并精设情境问题,将教材知识内容有机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对情境的体验及其问题的思考、探究、交流中生成知识、锻炼能力、升华情感。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实施的前提是创设适宜的主题式情境。主题式情境创设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一“选”二“构”。下面,笔者以“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一课为例,谈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主题式情境的创设。

一、甄别与筛选——情境素材的精选

主题式情境的“选”是指教师在备课中依据一定的原则对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原始素材加以甄别和筛选,从中精选出最适切的情境素材。

1.坚持目标定位,确保方向性

情境的运用是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主题式情境的选取要坚持以目标定情境,追求情境的推进过程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有机统一。

本课时对应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的“课程目标”为“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体验人民当家作主的幸福感”。[1]7笔者通过对课程标准及教材文本的研读,同时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明确本课时主题式情境素材的选取重点应以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的典型决策事件为中心展开,其目标是通过情境展现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历程,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依法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和途径,并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深切领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进而坚定积极参与民主决策的信念。

2.关注学生需求,增强针对性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本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1]2面对众多可供选择的情境素材,教师要以学生的视角选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素材。

本课中,笔者依据教学目标,初步遴选出了符合要求的近一年来本地政府决策的典型案例。接着,通过结合学情的调查了解得知:2016年下半年,随着合肥地铁时代的渐行渐近,“地铁票价”成为市民茶余饭后关注的热点话题。学生对此关注度高,同时对地铁票价定价也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鉴于此,笔者选择了“2016年合肥市轨道交通(地铁)票价制定决策”(以下简称“合肥地铁票价决策”)这一事件的相关素材,创设主题式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和探究学习的欲望。

3.突出正面教育,传递正能量

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维活跃,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较薄弱,容易受到社会负面信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三观”。因而课堂教学中应突出正面教育,弘扬正能量。这就要求在情境的选择上坚持正面为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负面告诫,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创造条件。

本课教学中,考虑到社会听证制度这一决策制度在我国各地的实践操作中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如个别地方政府召开的价格听证会中存在诸如代表结构不合理、重要决策信息不公开、操作程序存在瑕疵以及对代表的意见缺乏回应机制等问题,以至于有媒体批评指出如今个别地方政府的定价听证会,在不少市民眼中成了一听就涨的“听涨会”、走过场的“听话会”。学生中也或多或少受到类似负面信息的影响,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笔者全面客观地搜集整理了“合肥地铁票价决策”有关听证会的各类新闻报道以及政府发布的相关公告(如合肥物价局官网关于此次听证会的第1号、第2号、第3号公告),在此基础上创设真实的正面情境,同时也在其中渗透着对以上负面信息的积极回应,深化学生对社会听证制度的理性认识与价值思考。

二、整合与优化——情境素材的精构

主题式情境的“构”是指教师在精选情境素材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建构方式将情境素材进行系统的整合和优化,从而构建适宜的主题式情境。

1.分清主次,精设情境

教学需要情境,但并非多多益善。过多的情境会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课堂探究飘浮于表层,从而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而主题式情境应围绕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精心设计,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让课堂教学变成情境堆砌的“故事会”。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并掌握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同时体会和感悟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教学难点是化解学生在理解社会听证制度中存在的盲点、疑点等认识上的误区。政府决策与公民的关系以及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的内在联系等内容不是本课的重点问题,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基于以上分析,笔者以政府决策与公民的关系设置一则简要的课堂导入情境,同时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置三则情境,详略得当、量上适度,以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围绕主题式情境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交流。

2.理清主线,组合情境

主题式情境的推进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性,否则易导致学生思维断层现象。因而主题式情境的组合要以“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主线进行有机串联,优化板块布局。这样便于学生在主题式情境的探究推进过程中保持思维的流畅,进而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本课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是:政府决策与公民的关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间接方式(民主选举与民主决策的内在联系)—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直接方式(四项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笔者依据教材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主线,将四则情境进行了有机串联组合,并依次命名为“谈体验,议票价”“忆过程,探决策”“观博弈,析听证”“思微言,明价值”。主题式情境的组合布局实现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既符合认知发展的规律,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3.打磨润色,熔铸情境

情境在教学中的运用既要营造有利于激发学习探究的意境,又要实现语言简练。因而教师要对情境素材进行合理的采摘、提炼、浓缩,并进行精细化的打磨和润色,实现质上的精当,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

本课教学中,笔者在完成主题式情境素材串联组合的基础上,对四则情境进行了系统化的打磨和润色,使每则情境既具有半独立的、精练化的内容情节,又有机构成一个一脉贯通、层层递进的情境链。

情境一:谈体验,议票价

2016年12月26日,期盼了四年之久的合肥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这标志着合肥正式跨入地铁时代。乘车要明价,明价需决策。在通车前的7月份,合肥市物价局发布票价决策公告,一时间地铁票价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问题:你体验过合肥地铁吗?感受如何?票价多少?是否能接受?物价局的票价制定得合理吗?

设计意图:立足合肥本土,创设学生经过亲身体验的生活化情境,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在分享体验的过程中,自然地过渡到对票价的关注,进而意识到政府的公共决策关系到我们公民的切身利益。这样新课的导入便水到渠成了。

情境二:忆过程,探决策

合肥地铁票价决策从7月开始到11月最终作出定价决定,前后历时四个月之久。合肥市物价局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做法,依法合规,确保决策过程“合民意、得民心”。具体为:

(1)通过网络、邮箱、电话等方式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了解民意。

(2)召开座谈会,邀请专家学者对方案进行分析论证,集中专家智慧。

(3)初步形成两套备选方案并在官网进行公示,广开言路,集思广益。

(4)召开票价制定听证会,发现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优化。

问题:合肥地铁票价决策你知晓吗?你或身边的人是否有参与的经历呢?请结合教材思考:上述做法反映公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参与民主决策?它们各自有何特点及作用?

设计意图:本情境以高度浓缩的方式再现票价决策历程,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了解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并归纳、比较各自的特点及作用,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重点。

情境三:观博弈,析听证

合肥市物价局于2016年8月26日召开“合肥市轨道交通(地铁)票价制定听证会”。

【人员构成】

本次听证会主要由地铁经营方申请,市物价局主持,包括10名消费者代表、1名经营者代表、1名利益相关方代表、2名专家学者以及7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政府和社会组织代表组成的参加人悉数到场。多家媒体记者和部分获准的旁听人员也一同见证了此次听证会。

【方案陈述】

跨度单程票票价单程票票价2元跨度 6 2元分段 1 2票价方案一乘坐里程(公里)0≤里程≦4 4<里程≦10 4公里6公里3元票价方案二乘坐里程(公里)0≤里程≦6 6<里程≦12公里 6公里3元

4元4元5元12<里程≦19 19<里程≦27 5元3 4 5 10<里程≦18 18<里程≦28 28<里程8公里10公里每10公里增加1元7公里8公里每9 27<里程 公里增加1元

理由:轨道交通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两套方案的运价与成本相比,均处于较低的水平,体现了公益性的原则。同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的运价相比,地铁票价均高于公共汽车运价而低于出租车运价,符合合理比价的要求。

【观点交锋】

听证会现场,20多名代表分别就定价高低、优惠政策、市民承受能力等焦点话题进行热烈讨论。

消费者:2元,我们想坐更远的距离;降低一些出行成本,可以让合肥市民更好地享受到轨道交通带来的红利。

政协委员:票价一方面要考虑企业的运行成本,也要尽量让利于民,多考虑合肥市民的收入。

专家:目前国内没有地铁是盈利的,能维持就已经很不容易,从运营成本来看,票价制定还是比较合理的。

问题:(1)参加此次听证会的人员构成有何特点?听证会为何不能由地铁经营方主持?为何要邀请媒体参加?(2)各方意见的主要差异是什么?原因何在?(3)如果你是决策者,在进行听证决策时,如何理性对待代表们的意见?

设计意图:本情境在情境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社会听证制度进行深入透析。情境的创设参考了教材中“某省居民阶梯电价听证会”和“模拟听证会”两个探究活动,并将二者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有机整合。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情境问题,以及在线链接合肥市物价局官方网站中的“政务公开”栏并查询“物价局对此次听证会参加人的主要意见的采纳情况及理由”,化解学生对社会听证制度认识上存在的盲点和疑点,提升学生对社会听证制度的理性认识,进而有效突破社会听证制度这一教学难点。

情境四:思微言,明价值

网友小小猪快跑:本次地铁票价制定中,政府把制定地铁票价行为的过程、内容、方案等向社会公布,征求公众意见,论证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值得肯定。

网友手强笑道回复@小小猪快跑:对!尤其在听证会上参加人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既发扬民主,又更有科学性。

网友爱的可恨回复@手强笑道:当然,除此之外,这样做也有利于我们老百姓理解接受,今后有机会也要参与类似的活动!

问题:透视网友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感悟,谈谈我们公民参与决策过程的重要价值。

设计意图:本情境既是对情境二、三的价值思考,也是对情境一的呼应。情境创设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了微博网友对票价决策中政府发扬民主作风做法的积极评价。学生通过透析网友的观点,既深切领悟了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价值,掌握了教学重点,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总之,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建立在情境素材的精选与精构基础之上。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静下心来,潜心研究,创设适宜的主题式情境,实现情、境、理的交融,进而使思政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民主决策听证会票价
变换思路难变易
巧算票价
蔡元培构建教育民主决策制度的尝试
欧洲参与式预算的目标与模式
充分尊重民意,就是成功的听证会
村务民主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醒世图
怪圈
“羞答答”的听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