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形”到“有形”
——概念地图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

2018-04-08 10:50张芳芳长兴县洪桥逸夫中学浙江长兴313100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8期
关键词:概念体系学生

张芳芳(长兴县洪桥逸夫中学,浙江长兴 313100)

概念地图(conceptmap)是美国康纳尔大学切诺瓦(Joseph D.Novak)教授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认知教学技术,它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创建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概念地图以视觉化的形式阐明了在知识领域里学习者是怎样使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并且揭示了知识结构的细节变化。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概念地图的引入,可以将一长串枯燥的学科知识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图画。用概念地图来展示知识要点和知识体系之间的构架,替代了传统的文字说明,可以使学生对知识体系之间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也可以吸引学生的关注和兴趣,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尝试着绘制概念地图,培养其自主高效学习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历史、政治、地理三个角度谈谈初步的尝试。

一、历史:理清历史脉络,完善知识体系

第一轮复习工作重点在于对基础知识的夯实。历史事件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其中包括时间先后顺序关系、因果关系、局部与整体关系以及相互关联的网状关系等。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地图的方法来理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起知识点之间的体系结构,使数目众多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使原先通过机械记忆的知识纳入到自己知识结构中以达到随时提取信息灵活应用的目的。

如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浙江省社会思品考试说明中考点细则及要求包括:列举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及其影响(a);知道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的概况和影响(a);简述辛亥革命重要的事件和人物,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b);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b)。

对此,在复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寻找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来构建各自知识点之间的体系。中国被侵略主要涉及四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间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等“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1905年同盟会成立,1911年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15年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

找寻到相关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后,传统线性线索梳理方式还不够直观,纯粹的文字表述会给人一种杂乱感和压迫感。于是笔者绘制了概念地图(见图1):

图1 1840年到1919年之间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体系

概念地图展示的知识体系鲜明地突出了历史事件的主题,通过各种分支来表示各自内容的分支结构,每一个分支又着重突出其重点信息,对一些关联事件之间辅以连接线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一来,这幅知识体系图就显得中心明确、重点突出和记录完整,也更加易于为学生所掌握。

二、政治:凸显知识重点,整体把握难点

如果说历史脉络是历史复习的核心,那么政治体系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于政治概念的把握一直是学生难于掌握的难点,教材中在呈现某一事物的相关知识时,往往只用文字来呈现而且其重要知识相对分散,经常淹没在几段文字之中。基于这种情况,在一轮基础复习中我们应该借助概念地图把知识以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可视化知识来凸显重点,降低语言通道的认知负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如复习九年级“基本经济制度”,由于里面涵盖的专业术语较多,加之初中学生对于这些不同经济成分的认识并不到位,造成了在本框教学中的认知难度。首先在一轮复习中,要明确知识间的整体和部分关系,有效地归纳知识,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把国民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两个分支有机整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含义、特点、作用;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共同点及区分。

学习模仿,举一反三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故在复习阶段,笔者尝试着让学生仿照之前在历史部分复习中的方法,自己动手去画概念地图,经过学生自己动手构思出来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知识体系”概念地图,在课堂上加以呈现与补充完善(见图2)。

图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知识体系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把一节课的内容梳理并压缩成关键信息,加之各要素的联系组成的一个知识体系图,删除了原先冗杂的信息,保留了最关键的部分,真正把书本“读薄”。如此一来,不仅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通过动手,学生掌握了一种正确、高效的学习方法,便于他们对知识的分类、存储和管理。

当然上述的知识体系图例并不完善,特别是并没有解释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为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市场经济”,这是重、难点。这时候教师不仅要对概念地图进行完善处理,还必须在处理的过程中跟学生解释清楚为什么。我国在新中国建立后的发展过程中,曾经长时期实行计划经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经济体制,它改变了过去的单一的公有制局面,而过去的计划经济是纯粹的公有制,因此现在我们在讲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学生不仅解开了自己的困惑,也从动手实践中体味到了学习的乐趣:原来记忆可以做到这么简单。

三、地理:尝试图文结合,突破抽象概念

空间认知和空间思维是地理学科独特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内容。地理复习重点之一是基于地图的把握,要求学生能从地球仪和地图中获取信息。地球仪和地图是学好地理的两把“金钥匙”,然而通过书本上简单的概念介绍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对图形的运用能力,通过概念地图的运用,能把抽象的地理概念变成具象的图形从而降低认知难度。

如复习“能够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其目标要求是C,即应用(指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有关知识使用于新情境、新材料、新问题之中,分析和解决那些教师未曾讲过或帮助解决过的问题,包括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

地球仪与地图所涉及的地理概念较多,在充分了解考点行为动词要求后通过概念地图对其进行图文整合,由经纬线的熟知到根据经纬线划分的经纬度及分布规律再到运用地球仪解决实际问题;从地图三要素的掌握到地图的分类再到运用各种不同地图分析梳理问题,由点及面,培养学生做题的大局观。

针对学生对地理学习中最难把握的“地球仪和地图”部分,笔者分别设计了以下两幅概念地图(见图3、图4)。

图3

图4

通过这两幅图的解读和说明,学生很快便掌握了地球仪与地图的相关知识,从图形中去把握也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其实在地理部分的复习教学中更应该注重用图表来表达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内化,概念地图的运用,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识图和作答能力。

总之,概念地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引入九年级社会思品的复习教学工作就目前而言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构建书本中的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知识,让复习变得轻松和高效。当然概念地图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知识点复习,如果是简单的知识记忆,概念地图的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反而会因为涉及概念地图的设计而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所以,在具体操作中一定要根据学习的任务做好判断和选择。

猜你喜欢
概念体系学生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幾樣概念店
赶不走的学生
学习集合概念『四步走』
学生写话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