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

2018-04-21 11:43林冬梅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教育

摘要:本文从德育环境、德育方法、德育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提出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措施: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统一;建立与小学生年龄符合的德育内容;提高教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关键词:小学德育;实效性;教育

我国长期以来的教学都是倡导素质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还是暴露了很多问题,小学的德育教育实效性较低,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加强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影响小学生以后成长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等,让小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教育,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本文将会根据小学德育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 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低的原因

(一) 德育环境

针对我国小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情况,有这样的说法,就像“5+2=0?”这个等式一样。也是一种泡菜方式的理论,就是说人的性格建立多是受到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成长多数与学生受到的教育有关,他们会根据自己的见闻来建立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如果学生经过积极向上的教育之后,在接触到社会活动,发现教育内容和实际发展存在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让学生形成“双面人”的性格特征,从而影响小学生的进一步德育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是相互成负效果的,这样一来就会造成学校德育时效性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 德育方法

教学都是需要科学的方法来支持的,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目前我国的小学德育教育在方法使用上比较显著的就是专制和简单,而教育的形式比较落后,这些现象严重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在德育教学中,给小学生传授一些知识是必要的,但是因为小学生处于这个年龄段,自身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建立完整,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理论完善和充实,所以,一味地进行知识灌输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三) 德育内容

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德育教育内容都是比较成人化,完全不符合该年龄段的儿童思维,而且也没有更好地将成人文化与儿童文化进行衔接。基本上所有的内容都是不贴近儿童的生活,而教师营造的德育教学环境也完全不符合儿童的生活情景,一旦走出课堂,儿童还是处于自己的文化世界里。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年龄特点等完全不符合,这样不仅会给小学生心里造成伤害,同时也会影响教育的时效性。还有就是德育内容完全与实际社会和生活现状脱离,完全没有教师借鉴的价值,最终还是造成“无效的劳动”等情况。另外,德育教学内容不够全面,缺乏序列性和稳定性,从而造成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低下。

二、 提高小学德育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一) 加强社会、家庭和学校教育的统一

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思想品德意识建立多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学校和家庭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能协调好对小学生进行教育,都会影响小孩子建立完整的人格。对于小学德育教育来说,自然需要积极与社会、家庭相互联系,教师需要与孩子的家长保持联系,与家长一同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培养一个有德有才的人才。教育期间家长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同时也需要结合社会现状进行教育。这样才能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家庭、学校和社会统一来教育小学生,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二) 建立与小学生年龄符合的德育内容

小学德育教学内容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的道德思想教育;(2)規范小学生的行为和习惯教育;(3)较高层次的道德理想教育,就是“信德”的教育;(4)公民和政治道德思想的教育。这些都是一个小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思想道德能力,也是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和年龄特征的,同时与社会形态也是比较贴近的。德育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接近,尽量选择一些小学生了解的人物、熟悉的事物为题材,并结合时代特征,选择一些特殊的社会现象和故事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和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教师也需要注意小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针对特殊现象进行说教,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三) 提高教师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

目前在教育领域中,很多教师会因为一些利益导向而影响教育。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教师要注意端正自己的教学态度,首先就是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小学生德育教育,不仅是专业老师的任务,所有的教师都有责任对小学生不规范的行为进行教育,所以全校的教师需要相互交流、合作,才能提高小学生德育教学效率。学校要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宣传,让整个学校的教师重视小学生德育培养,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小学生德育教学中。

(四) 建立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方法

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比较单一,而且学生学习都是被动的,所以及时改变德育教学方法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设施,建立多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建立“我想学、我要学”的思想意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班会、黑板报等方式加强德育思想的渗透,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德育修养。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理想激励法、情感陶冶法等来提高小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是非常关键的阶段,它对小学生以后的成长、人格的建立、价值观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学校、家庭教育要有效统一,建立多种的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简介:

林冬梅,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市丰泽区见龙亭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德育实效性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浅析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