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化的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2018-04-21 11:43姜继娜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趣味课堂生活化小学数学

摘要:小学是学习的关键时期,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不仅锻炼学生的计算水平,还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在接受知识时候有一定的困难,不能在有效的时间内及时吸收,生活化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在快乐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文章先介绍了它的重要性,再提出了具体的实行策略,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趣味课堂

一、 引言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数学成了关注的焦点,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和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学习的兴趣。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将这种新型的模式运用在数学课堂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充满求知的欲望,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营造出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二、 数学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性

(一) 简化教材内容

在一个班级里面,每个学生的基础情况和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认知范围还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无法理解抽象的内容。生活化可以将难点简单化,通过生动形象的描述就可以传达出主要的思想,学生接受起来也相对容易。例如在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时候,需要记住固定的公式才可以。可以发挥想象力去讲解,这是一块木板需要给它涂上各种颜色,这样的话题会立马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调动起参与的积极性,在过程中深入面积计算的知识。这样学习数学知识就不会很吃力,潜移默化之中就掌握了所学的内容。

(二) 联系类比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始至终灌输生活化的思想,这样学生的脑海中就会形成良好的思考方法。例如在学习图形的时候会涉及有关圆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看还有什么东西是圆形的?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的形状?汽车轮胎、油桶、瓶盖等,一方面是为了更加的美观,另一方面是充分地利用了其本身具有的性质。明白原来数学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与之有关的内容联系可以拓展知识面,让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境地。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其中的规律,梳理出清晰的数学框架加深印象。

(三) 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认识到它的具体用途。表面看上去是对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可以在生活中达到灵活运用。例如和妈妈去超市买菜,各种蔬菜的价格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种类需要的重量也不同,这就考验乘法计算的能力,另外一般都会涉及小数点,所以要认真对待。慢慢地会培养起数学思想,在看待问题时更加的理性全面,脑海中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路,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最后也要为生活更好的服务,让二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三、 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方法

(一) 丰富教材资源

教材中的内容一般都比较生硬死板,学生完全没有学习的兴趣,而且其中包括的知识有限。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适当地加入生活化的东西,要求必须具有教育意义,不能让这种方法流于简单的形式,要将实际的效果落实下去。要合理地安排一节课的时间,渗透的时候要拿捏住尺寸,要在合适的地方传达出去,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用宽容开放的眼光去看待所学内容。另外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势,通过制作课件将生活中的场景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感觉器官的刺激会加深理解。

(二) 结合生活经验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互动,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让学生联想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给他们创造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有了成就感之后会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内心就会充满热情和动力。在学习负数的时候可以和天气温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冬天的时候我们这里的最低温度是多少?都是用怎样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学生可能会说是通过天气预报了解的,一般都是-3℃这样的方式。这就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明白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和数学息息相关的,而且给人们提供了方便。

(三) 创设生活情景

教师要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融入教学中去,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学习相关的知识,会发现原来自己身边有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例如把游玩的情景带入进来,湖中的小船只能坐4个人,咱们班一共有二十个学生,让大家思考一共需要几只小船?这里面涉及除法的知识,这种娱乐化的场景肯定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了吸收知识的效率,还可以根据生活情景编写题目进行巩固。这样就让课堂充满了生活气息,学生会主动的投入进来去探究其中蕴含的奥秘。

(四) 数学问题生活化

很多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难以理解,因为它对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可以把其转化为生活中实际的场景,这样会降低理解的难度,学习起来也会更加有效率。计算长方体的体积,需要通过长乘以宽乘以高获得,但是一般都不会直接告诉已知的条件,需要慢慢地通过推理转化得出。课桌就是一个长方体,可以借助尺子进行准确的测量,将题目中的对象替换成课桌,这样就降低了难度,通过仔细地观察就可以发现潜在的条件。亲身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样不仅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还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四、 培养数学素养

将数学、生活、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数学素养。要能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题目中的数学思想,形成独特的思考方式,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纸质的内容变得生動形象,在动态演示的过程中细化,通过过程中环节的讲解来简化文通。只有将学生引入到生活中去,才能发现其存在的真正价值,更加的热爱数学。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增长的是能力,能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生活化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对数学有一种亲切感。教师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小学数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余光荣.数学即生活,生活即数学——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6(10).

[2]李满仓.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0(2).

[3]朱国锋.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实践[J].数学教学通讯:初等教育,2013(8).

[4]李玉媛.小学数学生活化趣味教学实践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A),2017(7).

作者简介:

姜继娜,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猜你喜欢
趣味课堂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浅谈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构建
“趣味课堂”在技工院校语文课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方法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