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要做好“三个注重”

2018-04-21 11:43黄燕钰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开放教学回归生活应用意识

摘要:应用意识是2011版课标提出的十大关键词之一,明确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根据课标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应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教学时,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问题源于生活,培养应用意识;实施开放教学,强化应用意识;知识回归生活,提高应用意识。

关键词:应用意识;源于生活;开放教学;回归生活

应用意识是2011版课标提出的十大核心词之一,其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时指出: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可见应用意识的重要性、关键性与普适性。那么依据课标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把应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们普遍关注的一个敏感问题。多年来,笔者就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进行了实践与思考,现就谈谈一些不成熟的见解,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一、 注重问题源于生活,培养应用意识

生活中处处藏着数学,问题源于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比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的起点是“1/2”的认识,可以利用的生活经验就是学生生活中遇见的一半,于是,教学的起点就由此展开。先以问题“你们是如何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画出了他们心目中一半:有的学生画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一份处写上一半;有的学生画一个正方形,从边长的中点处画下,涂出其中的一份,表示一半;有的学生画出一条线段,在中点处点上一点画上一面红旗,其中的一份表示一半等等。看着学生画出生活中表示的一半后,教师借机表扬道:同学们用蛋糕图、正方形图、长方形图等表示出了你们心中的一半,非常形象、直观,让人一眼就看出了一半。如果要你们把刚才表示生活中的一半转化成数学中的一半,你们有办法吗?在学生面面相觑时,教师提醒道,你们在表示生活中的一半这么多的例子,有什么共同点?在学生你一言我一语中,教师适时介入,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两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如何把这“一半”转化为数学中的一半呢?其实把这个过程表示出来就可以啦。教师边说边板书:都是把它们平均分成两份,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写上2,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數,横线上写1,表示去其中的一份,这个数“1/2”就是数学中的一半,读作二分之一,写作“1/2”。这里以生活中的一半对接数学中的一半,把生活中的一半变成数学中的一半,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有生活原型的支撑,很容易再现生活中的一半,在学生多样化的表示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点,把这些共同点演绎为数学上的一半,即1/2,已水到渠成,花开蒂落。问题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于生活的意识,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的意识。

二、 注重实施实践教学,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相关的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应用意识,学以致用真正得以体现,而这也正是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更是如此。比如,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千米,就组织学生到操场亲自走走,寻找生活中的米和千米;又如,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有意识地创设一个实践的机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求求圆柱形饮料瓶、饼干盒、茶叶筒等物体的体积。学生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就必须调用已学的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从问题出发,求体积,根据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要先求出底面积和高,高可以测量,要求底面积又要量出半径。如何测量半径呢?学生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学生直接用直尺量出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求半径;有的学生把圆柱形物体用力往作业纸上一压拿开后,测量出印在本子上圆的直径,求半径;有的学生用小绳围绕圆柱体一周,用尺子量出绳子周长,求半径;有的学生直接在圆柱体上画一点,把圆柱体在作业本上滚动一周,量出作业本上两点间的距离(也是周长),求半径。以上实践活动,把生活中的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紧密地对接起来,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不仅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生活的好帮手,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 注重知识回归生活,提高应用意识

让数学知识回归生活,去生活中寻找数学,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是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比如,教学编码一课,因为编码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编码表示的意义,比起在课堂上静静地听老师说,要好得多。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编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走上街头、走进邮政所、派出所,走访叔叔、阿姨,了解数学编码的广泛应用性:号码“119”表示火警、“120”表示急救中心;身份证号码的前1至6位表示出生地,第7至14位表示的信息是出生日期;手机号120到133指联通用户,134到139指移动用户;公交车是按照线路进行编号简单好记;学籍号表示的信息等等。学生经过调查实践,不仅了解了现代化社会数字中所蕴含的信息、数学编码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体验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综上所述,应用意识作为课标的关键词提出,是有其深远的意义的,作为一线的教师,就是要领会其内涵,把它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应用意识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田,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作者简介:

黄燕钰,福建省宁德市,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开放教学回归生活应用意识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课开放性教学策略刍议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构建开放课堂提升信息素养探析
让小学音乐教育融入自然回归生活
让幼儿教育回归自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基于开放教学理念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