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有故事

2018-04-23 01:10焦俊玲
当代旅游 2018年9期
关键词:承天寺贬谪夜游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叙事写景的小品文,因为文质兼美而被后人熟识,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达观的态度激励着很多人,也因为这篇小品文具有真实可感性,使我们对苏轼的生活背景充满好奇,对苏轼本人的经历也有很多联想,苏轼到底因为什么而被贬谪呢?通过了解他的相关资料不难看出苏轼被贬谪的原因。

一、文学造诣极高

苏轼学识渊博,才情颇高,他笔下的生活、小事都具有内涵和哲理,文思活跃且联想丰富,他的语言也很有表现力,有很强的艺术兼容性,苏轼被认为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大家熟悉的成语如:雪泥鸿爪、水落石出、明日黄花,都因为他的诗文而被广泛流传。在他被贬谪期间,因为创作空间大,所见所闻具有特殊性,作者的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美的诗篇。《记承天寺夜游》语言简洁优美,作者所营造的氛围也很清新淡雅。如:“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简单的话语,却把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都提到了,尤其是文中写景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以看得出作者描摹图像的手法极高,线条感和动感十足,画面中那种空灵和幽静的感觉迅速感染了读者。

二、个人性格不羁

苏轼的性格直率真诚,胸无城府,他的个性中有着臣子的忠厚与担当,有着士大夫的仁德厚爱,有着良知文人的傲骨和正义,他受制于人,却能够超然物外,他有志于干出一番业绩,却不羁于人事变迁,他不畏得势权贵,能容嚣枭利鸣,他的《记承天寺夜游》里面鐫刻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流露出了作者的不甘寂寞,不落陈俗的清高与傲骨,即使被贬谪,远离朝廷也不愿放逐自己,被权贵排挤却没有怨恨,体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弘毅的志向。

三、政治上受排挤

苏轼年少英才,21岁即考中进士,名震朝野,诗词、书法、绘画冠压群芳!但是命运好似与他开玩笑,许多次他错过了在官场上位的机会,屡次碰壁。《记承天寺夜游》里的被贬是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有人传说苏轼善谤朝政,对乌台诗案指指点点,他无辜受到牵连,让苏轼差点丢了性命,死里逃生的人该有多么的痛啊!黄州是他劫后余生之地,落脚之地,诗人对此地更多的是感念之情!官场上的率性而为,会付出极大代价,甚至是生命的安危,当他发现自己不是圆滑事故之人时,也就放弃了曲意逢迎的讨好与巴结!

四、历史的产物

宋代的科举制度救了“学而优则仕”的苏轼,“刑不上大夫”的礼教给苏轼打开了一道通往更加广阔的诗歌创作的大门。在朝廷做官与其压抑性情,不如在黄州做个乡野村夫自由,说真话,表真情,过平凡人的日子,使真性情得以释放,那些与他政见不和的人,从侧面也成就了苏轼的艺术才情,他们就如催化剂一样,使当时的苏轼不断发酵,产生纯酿美酒。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苏轼因为贬谪而自处,经历磨难后产生的新力量,更有内省和奋发的气质!《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将会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有魅力。

作者简介:

焦俊玲,女,河南偃师人,第五十五中学教师、中教一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唐宋诗词在教学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承天寺贬谪夜游
《记承天寺夜游》中的人与寺
夜游承天寺记
夜游城
承天寺文化价值与保护初探
夜游魔法庄园
珠江夜游
古代文人的仕宦情结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非同凡响的秋歌
探究刘禹锡、柳宗元的贬谪之路
记承天寺夜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