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无故不离身 应知玩玉有所得

2018-04-24 08:49文/夜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佩玉比德和田玉

图 文/夜 玉

玉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绵延至今已超过八千多年的历史,对中华文明形成、交融与传承影响深远。

接触和田玉很长时间了,要说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和田玉,因为什么而接触它喜欢它,现在还真有些说不太清了,但如果说为什么一直喜欢玩玉,细细想来,却是有一些原因的……

喜欢玉,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玉。我们翻阅古籍可以看到这样的说法:东汉许慎说:玉,石之美者。可见玉本身,就是石头。

在早期玉文化中,玉被赋予了种种高贵的品质,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等等,玉是有品德的,它不但外在晶莹美好,还暗藏人生哲理。

再之后,玉的权力象征、政权的标识意义被凸显,皇家控制着玉的开采权,玉是权贵的身份象征,也是财富价值的体现,但同时也是艺术的载体,有着鲜明的艺术品特征。

佩玉,千百年的国人情结

春秋时期,人们对玉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一些思想家给玉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管仲认为玉具九德,孔子认为玉具十一德,因“君子比德于玉”的观点深入人心,君子佩玉成为一种时尚。

据《周礼·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左结佩,右设佩。居则设佩,朝则结佩。……凡带,必有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而“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玟而组绶,孔子佩象环五寸而綦组绶。”更是把玉佩上升到礼法的高度。

可以说,玉,不仅仅是天然稀有的矿石,更是东方文化中精神理想的寄托。玉发展成为玉器之后,便注入了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从古至今,中国人爱玉,以玉比德,以玉养德,不只是因为它外在的美,更在乎其神之精、内之纯、形之美、色之透、声之脆、质之坚的高尚品质以及所闪烁出的深刻内涵。

首德次符。千百年来,玉德作为道德和行为规范深深地植根于人们心中,驱动人们崇玉、爱玉、佩玉,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它提醒每一个佩玉的人,不要忘了玉德,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诗经有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更是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

玩玉,会带来“读史”的享受

玩玉,只有真心体会,才能体会到玉的韵味,找到那份幸福感。

当我们的人生形成某些定局之后,往往便开始放缓脚步,寻找各种兴趣爱好来开阔眼界、调节心情。这似乎是在对你所做的努力做一个补偿,又似乎在为将来留下更美好的回忆。选择玩玉,可以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玩玉,会带来“读史”的享受。玩玉以后,你会对关于玉的历史特别感兴趣。据考古资料记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玉器的存在,但那时的玉器艺术价值并不高;到了夏商周时期,玉成了礼器和政治地位的象征,它的造型与纹饰逐渐丰富起来,主要以龙纹、凤纹、云纹等图案为主;

春秋战国时期,玉已经作为儒家思想文化传播的载体,君子以玉之五德律己。这一时期玉器主要被用于礼仪、丧葬、装饰、实用等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开始走向民间,其雕刻风格简单素雅;自唐朝开始玉的选料大量使用和田玉,玉器图案更加完整,雕刻的纹路也非常细腻鲜明;

◎ 春之韵

元代玉器用料以和田白玉、青白玉为主,在加工工艺上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多层镂空雕;明清时期的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的成就,并受到了外来艺术的影响,更加讲究艺术性,玉器表现出千姿百态,造型各异。

玩玉,是“自我提高”的过程。玩玉必须要博览群书,了解玉文化发展史;必须研究各种玉石、了解它们的产地、形成、特点、成分、玉性,以及等级划分;必须研究各种设计效果,各种雕刻技法,各种章法布局,各种玉料的最佳制作方案;必须研究市场行情及流行趋势,研究和田玉的储存量,价格波动,风云变化。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你自然而然地成为知识全面,博学多才的人,玩玉不仅是生活品质的提高,更是自身素质的提高。

读玉,提升自我修养的良方

因玉的涵义太多太广,玉对一些人来说比较陌生。有人说他是一种文化,有人说它是一种玩物,有人说他是一种寄托,可谓众说纷纭。

其实,玉作为大自然的结晶,每一块都有其独特的味道。玩玉的人最大的乐趣便是在玉石中品味人生,陶冶情操,着实是一种雅兴。但许多人往往达不到这样的境界。

◎龙凤对牌

◎雄 风

有人会低俗地把玉当作是一种炫富的手段、一种财富的象征,只能说这样的人太过肤浅。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玩了一辈子的玉都没有一件能使自己有怦然心动,而有人忽得一块玉,便如获珍宝,自得其乐的原因了。

从哪些角度出发去看玉赏玉,是各有千秋的,如果你从名利的角度去看,玉无完玉;从境界上来看,玉无止境。解读每块玉的心态是很重要的,不以世俗的眼光去看,往往得到的东西也不会世俗。

把玩玉,玉质的温润细腻给人一种极其舒服的感觉,无论是从感官还是视觉,都是一场盛宴。

◎聚黑皮原籽儿

再上升到读玉,每一块历经千年岁月的玉石,都承受着洗礼与打磨,虽然逝去了往昔的棱角,却留下来一份成熟与坚韧。你会发现,它天然的皮壳或洒金、或枣红、或聚黑……,每一块都是一抹艳丽的风景,其本身就体现了一种艺术美。更甚者你会从它的瑕疵悟出人生内涵:玉无完玉,人无完人。正所谓天地本不全,当要求一块玉必须完美的时候,那你就输了,人都没有完美的人,又何况是玉呢。

玩玉,就要读懂手里每块玉。玩玉人的品味不在于它玩的是玉,而是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进而充实自己、完善自己。

猜你喜欢
佩玉比德和田玉
和田玉子料特征
姜永满
浅谈和田玉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
季后赛高光时刻乔尔·恩比德没有遗憾
浅谈和田玉的发展前景
最美大同我爱你
过程
大帝重生 乔尔·恩比德
慈善
佩玉琼琚,洵美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