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手巧绘就蜡染精品

2018-04-24 08:49李长华
藏天下 2018年4期
关键词:榕江县水族蜡染

图 文/ 李长华

苗族蜡染、蜡画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苗族蜡染已被列为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蜡染是用铜刀把蘸熔的蜡绘制各种花卉、鸟、虫、鱼或动物于布块后浸染,染后去蜡,布面就会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会发生自然龟裂,布面就会呈现出特殊的“冰纹”,极具美感。

蜡画也是用铜刀把蘸熔的蜡绘制各种花卉、鸟、虫、鱼或动物于布块、但不需浸染,它是一次性完成的蜡绘工艺品。

苗族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这种工艺品已渐渐成为当今馈赠和收藏时尚。

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业及物流、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苗族蜡染工艺品走俏市场,助农增收。在贵州省榕江县的兴华水族乡摆贝苗寨、高排苗寨;塔石瑶族水族乡乌吉苗寨;三江水族乡乔乌苗寨、冷衣苗寨等地方,苗族妇女通过制作、销售蜡染增收致富。

三江水族乡冷衣村二组苗族妇女杨世小是通过绘制、销售蜡染工艺品走上脱贫致富路的典型代表。杨世小从11岁开始跟其奶奶学习蜡染,25岁时,她绘制的蜡染作品在市场上走俏。之后,她绘制的苗族头帕、花包及蜡染、蜡画装饰工艺品不断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英国、日本等国内外市场。

2014年,杨世小根据传说故事《老鼠嫁姑娘》为题材,以她丰富的想象力,用铜刀将蘸熔蜡在一块6米长的布面精工细作绘制出一幅老鼠婚嫁场面:大大小小的老鼠们抬着花轿,挑起精美的嫁妆,点起灯笼,拉着陪嫁的猪牛,吹起唢呐,欢天喜地,形成一条长龙的迎亲送亲队伍,在队伍的上下两侧边缘又描绘鱼、虾、凤凰、蝴蝶、飞鸟、龙等吉祥图案,把传说故事中《老鼠嫁姑娘》的婚嫁场景展示得淋漓尽致。

◎贵州省榕江县三江乡冷衣村二组苗族妇女杨世小(前排中),在向妇女传授蜡染技艺

◎贵州省榕江县兴华水族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姜老本,在忠诚镇集市上现场进行蜡染制作。

◎贵州省榕江县忠诚镇集市,顾客争先购买苗族蜡染工艺品

◎传 承

在苗族蜡染图案中,鱼鸟纹和蝴蝶纹相近,也是歌颂生命力的美的纹样。苗族同胞认为,鸟是男性,鱼是女性。鱼鸟同图组成比喻夫妻恩爱的图案。这种图案的鱼和鸟一样也有翅膀,鸟也多为可入水畅游的“水鸟”。有学者认为这是反映男女平等共同负起传宗接代繁衍后代的使命,没有男尊女卑之分,暗喻生殖崇拜,造型上很有特色。杨世小的《老鼠嫁姑娘》蜡画工艺品具有独特思想性,作品创意精美,所以倍受商家和游客的青睐。

为把苗族传统蜡染推向国内国外市场,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得到发扬光大,杨世小不断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把民间故事、传说以独特的手法展现在作品中,用蜡染、蜡画展现一位农村苗族妇女的聪明才智,体现她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在蜡染工艺品上的开拓创新,用铜蜡刀在蜡染、蜡画上开辟幸福生活。

受杨世小的影响,冷衣村的苗族妇女纷纷向她拜师学艺。在杨世小的精心指导下,村里的部分妇女己掌握了蜡染、蜡画工艺技巧,闯入民族文化市场,在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收入。

猜你喜欢
榕江县水族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水族敬酒歌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橙香满园
盛装的苗女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民族文化有传人
上帝的水族馆
马丽蜡染作品
榕江县稻飞虱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