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价值分析

2018-05-14 17:20刘庆闯许水生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

刘庆闯 许水生

摘 要:文章对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价值进行了系统分析。目的是对目前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优势和不足进行了解,有利于我们从教育本质层面认识体育专业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方案,能够进一步思考并明确体育专业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与性质特征,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从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未来走向与发展来讲,文章分析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状况,发现现存的相关问题,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式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体育专业硕士 硕士培养 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065-03

研究生教育作为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担负着知识创新、学科发展、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在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时代,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实力。近十几年,关于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发展十分迅猛,招生规模日益扩大,全国范围内有多所并没有体育本科教育的综合类、理工类大学开始招收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其中包括“985”和“211工程”院校。

因此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分析目前培养的具体状况,认清普通院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优势与不足,有利于我们从教育本质层面认识体育专业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具体方案,能够进一步思考并明确体育专业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价值取向与性质特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从对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未来走向与发展来讲,文章分析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实状况,发现现存的相关问题,对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方式与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优劣

1.1 普通高校的优势分析

1.1.1 良好的文化氛圍

当今社会衡量人才的标准正逐步提高,综合素质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标准。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的过程中,特别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过程中,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普通高校相比于体育院校,拥有更浓郁的文化氛围、更完善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更具时效性的信息资源。这些优势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信息互通,在学科交叉的大环境下,硕士研究生能够更及时、更全面、更有效地完成知识储备。如此适宜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对于体育专业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原有的学习方法、激发创造性思维都大有裨益。

1.1.2 多样的学科交叉

普通高校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传统。近年来,体育学科的发展开始呈现出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趋势,普通高校各具特色的学科能够为体育学科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更多的创新机会,为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条件。这种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移植、互补作用的优势是体育院校所不具备的。普通高校各具特色的学科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够对体育专业研究生的学术思维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能够优化看待事物的观察视角,拓宽研究思路,挖掘创造潜能,获得广阔的科研灵感的目的。

1.1.3 丰富的教学资源

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大多数是综合性大学,经历长时间的发展与建设,从学术水平、师资力量到基础设施、教学资料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这些学校的学科涵盖面较广,各学科的资源配置不尽相同,在学科交叉程度高的前提下,体育专业可以与之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有效弥补了体育院校诸如实验器材不足的劣势,同时学校也能够优化资源配置,一举两得。从一定程度上实现跨学科培养,拓展了知识面,有效提高了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有助于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级体育人才。

1.2 普通高校的劣势分析

1.2.1 硬件设施不足

普通高校较之体育院校而言缺少专业、丰富的体育设施和专业实验器材和场地,除了业务水平高超的教师的指导外,硬件设施同样是必备条件,体育专业具有实践性强、参与度高的特点,这就要求普通高校在进行硬件建设时,充分考虑到体育学科特点、体育器材使用率等多种因素。普通高校在体育场地和器材设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体育器材单一、仅能满足教学需要、无体育专门实验设备等。在体育专业发展中,硬件设施的欠缺,将会直接影响体育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对体育科学研究造成不便,从而制约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进程。

1.2.2 体育专业教师匮乏

从访问和调查中发现,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的高水平专业教师严重不足,包括理论和术科两个方面。目前担任体育专业学生导师的教师大都之前担任的是公共课教学,虽然授课能力较强,但是专业理论造诣不高,术科技能较之体育院校教师也略逊一筹,导致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知识储备不牢固,研究专业问题不深入,这就限制了普通高校对于体育专业硕士的培养规模。

1.2.3 科研水平亟待提高

科研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成功与否,科研水平的高低可以从导师和研究生的研究水平来判断,一般情况下,导师的科研水平直接影响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普通高校中不乏科研能力强的硕士生导师,但是在体育专业领域内,却鲜有处于领先水平的科研课题或研究成果,研究依然偏重于个体单打独斗,集团优势明显的跨学科协作研究偏少。通过研究反映出,普通高校应鼓励教师更多地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发挥多学科、资源丰富等优势,鼓励体育专业硕士生导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避免因为导师科研水平有限,而导致硕士生发展受限的现象发生。

1.3 普通高校培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核心价值

1.3.1 理论教学与科学研究并重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更注重把日常教学和科研活动相结合、相统一,日常教学侧重于多学科之间知识的拓展,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将这两条途径视为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点。

(1)应用适应本校特点的教学模式。

各高校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设置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将其教学内容和体系融入本校的整体教学环境中,更注重在逻辑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更突出课程的包容性,使学生不仅能掌握专业领域内的知识,还能够构建起丰富的外延知识体系,以满足体育学术不断发展的需要。继续强化学科内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承启作用,着重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能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领域的学习。如流体力学专业的水池可以用于游泳、赛艇项目的研究,动力专业的风洞可以用于滑雪、速度滑冰等项目的研究。高校加强体育专业特点建设,完善硕士生的培养方案,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便利条件,鼓励硕士生选修或辅修相关领域的课程,强调基础理论课和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体系、成熟的科研能力的专门性人才。

(2)重视科学研究水平。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研水平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位论文水平最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各高校从硕士研究生的选题就严格把握,杜绝选题的随意性,要求选题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应用性,严防开题报告流于形式;对学生论文答辩前必须在公开出版发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的刊物级别、发表数量做出明确的量化规定,为学生顺利完成学位毕业论文奠定坚实的基础;细化学位毕业论文的答辩要求,采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论文管理工作,采用送审制度、“双盲评”制度,实行对论文评审专家和答辩委员会成员随机抽检的办法,最大限度地杜绝由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的主观原因对学生手下留情现象的发生。这种严格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风格,很大程度上区别于专业体育院校。

1.3.2 打造高水平的导师队伍

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强调最基本的导师资格,如学历、年龄、职称等必要条件的同时,还明确导师在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其他责任,包括从思想道德、业余生活、职业选择等方面主动关心研究生,身体力行地培养研究生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导师积极利用自身能力申报高水平的科研项目,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还能为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提供平台,协调好个方面因素确保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平衡进行。在普通高校内,存在体育学科被其他学科轻视的现象存在,主流影响较弱,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要更为注重体育专业的建设,采取措施鼓励优秀导师,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降低学科间的抵触现象,降低体育专业教师的心理压力,为培养具有独立科研能力、高水平实践能力的体育专业研究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1.3.3 营造宽松的学术交流氛围

在科研领域,学术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学术交流的功能在于帮助科研人员寻找问题的突破口,避免因长期钻研领域内的某一学术问题而导致的思路狭窄,突破个人思维的桎梏,通过交流萌发新的创意。硕士生的科研能力有限,在科研思维、科研视角等方面都亟需提高,在学术交流活动中,可以抓住机会与其他科研工作者多交流,拓宽视角,激发灵感,发现科研的乐趣。为营造学术氛围,可采取多种举措,如积极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各级各类研讨会、学术报告、本校内的学术沙龙等。加强与专门类体育院校导师和学生间的纵向交流,加深本校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增加学科领域内的横向交流,拓宽体育专业知识的广度。

1.3.4 重视相关学科的课程设置

普通高校培養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通过利用学校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为培养全方位、高水平的体育硕士生开辟“绿色通道”。这样,体育硕士生在选择课程方面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在与导师的交流中找到选课的方向,另外,与不同专业学生的沟通有助于体育硕士生找到学习和研究的灵感。学校开设多门综合性或跨学科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等特点,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术思路等方面就会独树一帜,进一步提高体育硕士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会促进体育硕士生参与研究的积极性。所以,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参与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与学校的培养方式密不可分的,更具体地来讲,是与学校的相应课程设置紧密相连的,体育硕士生在相应课程的学习中找到学习与研究的乐趣,感受到学习与研究带来的成就感,就会更加专注于对知识的追求。

2 结语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情况较好,管理机构较为系统,运行机制较为合理,发展方向明确。但自身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不足,为了继承和发扬优势、克服不足,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努力实现以下的目标:第一,教学方面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立学习、工作的能力,实现教学与科学研究的结合。在研究生教育改革中,注重加强或设置跨学科专业、课程和科学研究项目,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量以及学生培养计划的灵活性。第二,学生必须学习更多能够反映最新学科成就的课程,特别是交叉和新兴学科的课程,从而使学生具有更强的适应潜力和科研能力。加强应用性课程和专业性课程的学习,更重视跨学科课程的学习,扩大自学、课堂讨论所占课时的比重。第三,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创新,加强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开设更多专业细分课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春鼎.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曹健,芮国强,曹光龙.新形势下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6):122-125.

[3] 王彦英.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类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及发展前景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4] 李万虎.体育专业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17(1):51-53.

[5] 王选琪.体育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结构要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3):67-69.

[6] 蒋荣丽.体育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的策略研究[J].文学教育,2011(3):46-47.

[7] 李为,张鑫,陶小岗.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1):105-108.

[8] 岳增彦,周新华,孙玲玲.对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09,28(2):86-88.

[9] 冯军梅,邱小捷.教育基本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
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现状调查与研究
媒介资本操控中的舆论传播
阅读推广与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思考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绘本引领促练笔 “翻转”课堂出高效
幼儿园语言领域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浅析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