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育文化视角的高校体育考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8-05-14 17:20贾勇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统模式体育文化体育课程

贾勇

摘 要:从体育文化的视角出发,对重庆13所高校在体育课程中考试的内容、方法、标准以及综合评分进行分析总结。分析了高校体育考试的传统模式,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对高校体育考试改革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就考试内容和方法及其相关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以达到进一步提高高校体育考试的合理性,更加适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模式,以期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大学生。

关键词:体育文化 体育课程 改革 传统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2(a)-0104-02

近年来,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步成为贯穿高校体育改革的主导思想,体育考试模式的改革在全国高校广泛开展[1]。高校体育文化是指在高校教学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各种体育活动中相互作用创造出的高校文化形态之一,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是高校这一特殊社区的体育群体意识[2]。体育考试改革可以根据体育文化的内容进行完善,体育能力是传统的硬性的要求,但是每个人的体育能力有差异或者先天缺陷,还应该从体育文化的精神方面、价值观念、道德方面等结合起来。可以看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离不开体育文化的参考,所以本文从体育文化方面来研究高校体育改革,促进高校体育课程考试的完整性,全面性,为全面深化高校体育考试改革,建立起科学而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目前高校体育考试的现状

1.1 考试形式单一性

高校体育课程以实践课为主,实践课多数是技术教学和技术考试,一学期考一次。理论课的考试采用的形式就是闭卷考试和开卷考试。其他形式如口试,实际操作,论文等很少采用,这种单一的形式根本分辨不出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是一种教考分离的模式,这种考试抹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关注于考试的内容,出现更多的临时“抱佛脚”现象,死记硬背一些考试的要点,对知识的深度根本不理解,导致为了考试而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乐趣,学习过程就会感觉到压抑而失去这个运动项目的兴趣。

1.2 考试内容单一性

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对运动项目的规定比较固定,教学内容规定本学年的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固定化,没有专长自由发挥的课时安排,也没有学生自主安排的课时计划,课程中究千篇一律一个内容,没有特色,学生也就没有积极性和激情,他们需要有时候出现不一样的内容调剂一下。学生的体育爱好不一致,接受程度也不一致导致在相同的考试标准中出现差异较大。考试的时候一个内容,一个标准,一定程度上可以区分学生的体育能力,但是我们的目标不是选拔,是发展学生的体育意识,发展身体素质。

1.3 评价主体的绝对性

教师没有突破“应试体育”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考试中以教授老师的评价为主,教授老师具有绝对性,带有一个人的主观性,缺乏科学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够。采用单一的期末终结性评价和教师的单独评价,不能完全反应一个学生真实情况,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没有时间观察到学生的课余练习时间或者不知道学生的真实水平,也就不能给出真实的评价。也有些学生作弊情况发生,老师没有发现而学生发现了,老师评定成绩却给了好成绩这样就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会打击到好好学习的学生,也会造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矛盾和不信任等。

1.4 成绩组成的片面性

目前高校体育课重知识,运动技术和身体素质,轻能力和体育锻炼习惯。术科类的测量简单,一目了然,这种考试较为普遍,但是不科学,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学习能力的差异、爱好的差异,都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本来身体素质差又没有接触的运动项目的学生来说,按照同一的标准来考试是不容易通过的。有些学生认真上课认真练习,不迟到,积极管理运动器材等,但是上课课时有限,原来接触运动的少,运动能力差,如果考试组成只是按照技术水平来定,分数肯定不高,影响到学生的评优评选,产生好好学习都没有用的心里,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负担,影响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心里。

2 校园体育文化现状

2.1 校园体育文化和体育考试

体育精神,体育的价值观念,体育道德,行为和体育能力

体育文化所包含的精神、价值观念、道德和体育考试的要求是一样的,只不过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在体育考试中必须做到,有些老师喜欢体育成绩好的学生,有共同语言容易走得近一些,就忽略了体育文化这一点,逐渐形成了技能考试来评期末考试成绩。为了公平、公正的体育考试就必须要合理的、全面的考试,体育文化方面的要求纳入平时或者期末的考试评定中,促进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秩序性和考试的系统性、规范性。

2.2 校园体育文化与课外体育锻炼

课外体育锻炼作为上课的作业补充,可以很好地督促学生的练习,促进学生学习内容的强化或者身体素质的练习都可以作为课的补充,这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达到体育課的目的。另外,也可以发展学生的体育爱好,培养运动兴趣。也可以发展学生交往能力,适应社会工作的需要。体育改革也要把体育文化中包含的课外体育锻炼纳入进来,也为群众体育的开展做出贡献。

2.3 校园体育文化与体育特长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是开展体育活动和各种体育精神意识的基础,诸如校园内的体育建筑,体育雕塑,运动设施,场地器材等,将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上的准备。优美的环境能激发一个人的奋发向上的精神[3]。有体育场地才能保证你的体育爱好可以开展起来,发展自己的特长,甚至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大学生比赛,来体现自己的收获。体育特长的学生为校争光,也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

3 高校体育课程考试改革策略

3.1 达标考试和平时考试结合,教考合一

(1)平时考试增加作业与现场操作。

(2)考试项目可以多次考试,鼓励学习能力差的学生。

(3)课上提问课后留下的作业或者课堂上的问题。

3.2 课外体育锻炼

(1)增加平时体育锻炼考核。

(2)身体形态得分计入学生体育课成绩之中。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审美观,追求身体形态的健康性。因此,将学生身体形态评定计入体育健康成绩是不错的改革。

3.3 发展体育特长

在考试内容上,各高校可根据学校场地、教师等情况,设定1~2项学校规定项目考试内容和学生自选1~2项项目作为考试内容。让学生发展一项特长运动,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这个项目,运用这个项目可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振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试评价体系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2008(9):47-49.

[2] 王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6(1):74.

[3] 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9):1177-1178.

[4] 徐焰.高校体育课程考试方法的改革[J].体育学刊,2014,11(6):88-89.

[5] 房淑珍.高校体育理论课考试改革探析[J].中州大学学报,2005,22(4):80-81.

[6] 董金昌.高校体育考试改革的促进性研究——以辽东学院女生健美操考试改革为例[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9(2):138-142.

猜你喜欢
传统模式体育文化体育课程
探究体育教学方法实施及创新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以非课程教育培养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力的研究
试析我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
高校学生体育比赛与校园体育文化内涵建设研究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