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职业认同困境及对策研究

2018-05-14 17:20董辉李恩荆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高校对策

董辉 李恩荆

摘 要:公共体育学科在高校一直被放在主流学科之外,虽然学校引进了很多高学历体育专业教师,但他们职称评定难,上升空间小,自身也不看好这一职业,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公共体育教师这一职业群体的稳定性。本文通过调查公共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分析了其主要存在原因,并从加强继续教育,改变教师职称评定机制,建立和有效利用奖励机制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校 公体教师 职业认同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136-03

Abstract: Public sports disciplin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been in the mainstream discipline, the school introduced many highly educated professional sports teachers, but their title assess, rise the space is little, own also don't believe in this profession, over time, certainly will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professional group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paper,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public PE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dilemma, analyzes its existence main reason, and from strengthening 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change the title evaluation mechanism, set up and use effective incentives, etc, put forward the coping strategies.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le body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ty; Countermeasures

職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它关系到个体对工作的态度与效能等。虽然我们一直高喊“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但在应试教育和缺乏体育文化氛围的环境下,体育运动一直是一项“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工作。体育教师也经常被人调侃为没知识,没文化,没创造力的教师。颜吾佴认为,大学体育应该是龙头,把大学体育搞好了自然会带动社会体育的发展,带动中小学发展体育的积极性[1]。然而,作为术科出身的公体教师在学术氛围浓厚的高校中同样不被重视,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关系到教学质量,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同也随之下降。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较高的认同度,即便是才学能力再高,也很难在工作中最大展现。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共公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的现实困境,分析原因,寻找应对策略。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随机选取公共体育部60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电话访问。

1.2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公共体育教师职业认同现实问题

从表中可以看出,公共体育教师职业认同困境占比50%以上的类别,按排名分别为“在高校里公体教师地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个人薪酬与劳动付出相比较低”,“在岗位中的上升空间不大”,“学校领导不太重视体育工作和教学”和“教师对学校提供的教学条件表示不满意”。

2.2 影响公体教师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

(1)学校认同。

在我国,虽然教育部一直高喊“德、智、体、美”共同发展的口号,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体育锻炼时间急剧萎缩,当体育运动遇上考试、升学、就业等,则显得那么微弱,可有可无,体育学科被置于主流学科之外。在学校,公体教师非常重视校长、同事和学生对自身的评价,以及自身在他们心中所处位置。然而,多数校长们并不重视体育工作,在学校,公体教师地位低于其他学科教师,致使公体教师在与其交往中自信心严重不足。同样,在同事和学生眼中,体育教师的工作就是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技术和体能运动,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深层理论指导,常常有学生惊讶于体育老师也要评职称。当体育课与专项课、学院会议,课外考试,其他文科项目活动发生碰撞时,放弃体育课成为学生的首选。这使得公体教师在校园交往中缺乏自豪感和成就感,也是影响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的重要因素。

(2)薪酬与劳动付出。

教师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工作绩效,而教师的薪酬满意度又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态度。满意的薪酬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能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绩效。教师对薪酬满意度越高,就会越努力地工作,进而取得个人和领导的肯定,得到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调查中,30%的教师每周课时量在8-11节(以每节课90分钟计算),21.7%的教师每周课时量在12节以上,有56.7%的教师需要带队训练或进行课外活动,教师们的业余时间不同层度被工作占用。大部分公体教师觉得个人薪酬与劳动付出相比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公体教师职业认同度,也影响了教师教学态度和工作绩效。经过对比我们还发现,在认为个人薪酬低于劳动付出中,60和70后教师占比81.81%,80和90后的教师占比18.18%,女性教师占比36.4%,男性教师占比63.6%,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6.8%,中级职称教师占比43.2%。说明60和70后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80和90后教师,男性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女性教师,高级职称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低于中级职称教师。薪酬的满意度受年龄、性别、职称的影响。

(3)发展受限。

调查中,影响教师在工作中展现才学能力的因素排名分别是缺少奖励机制(62.1%),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51.7%),晋升机会少(41.3%),学校对体育教学要求不多(31%)。在工作中缺乏展示個人能力的机会,教师们逐渐缺乏成就感,教学能动性下降。目前,各高校对教师的晋升考核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提供的深层次学习机会并不多。公体教师职称晋升考核条件主要以课题,出书、写作,发表高质量论文为主,这对于术科出身的公体教师来说,可谓步履维艰,而对公体教师擅长的教学、带队训练比赛之类很少有被学校列入晋升考核条件,即便是有,要求也极具高标准。因此,如果上升空间通道受堵,缺少晋升机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势必受挫,学习能力和学习欲望下降,进一步影响教学态度和工作绩效,对工作的认同度也随之降低。

(4)教学条件。

李秉德教授认为:“有一个常被人们忽略的教学因素,那就是教学环境。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这一定的时空条件就是有形的和无形的特定教学环境。有形的教学环境包括校园内外的是否美化、教室设备布置得是否完备与整洁等”[2]。我们在调查中,有51.7%的教师表示对教学条件不满意,主要体现在场地不足,设备陈旧,器材不够。运动场地是教师传技,授课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取运动技能,提高体质的主要阵地,教学条件关系到教学质量。以往,人们对体育教学环境关注不够,学校对体育教学条件也不够重视。教学条件的落后影响了体育教学的质量,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教学的热情,教师常常因教学条件被迫更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

3 提高公体教师职业认同感的策略

3.1 提供更多的继续教育平台

学校和院系应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访学、读博的机会,使教师有机会与同行业教师之间进行交流,获取各专业学科的最新动态;通过新鲜知识的补充,开拓新的教学方式,使大学体育课程与时俱进,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师自信心。作为教师个人而言,也应该积极寻找和主动参与学习与培训的机会,通过学习,获取各专业学科的最新动态,为教学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加深专业内涵,为教学与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层与高层次的学习,获取更高学历,增加职称评定的筹码。

3.2 改变教师职称评定机制

建立科学、系统的体育教师评价体系,改变“唯有论文评天下”的现状,教师职称评定除了论文、课题外,建议增加教学,比赛,裁判,演出,群体活动等多种类别,教师们可以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中,尽情发挥,深挖,广铺。学校也可以获得更多体育教师类别的“工匠”。

3.3 建立和有效利用奖励机制

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竞赛,运动竞赛,科研奖励办法。除了省、市、国家级竞赛和科研项目外,学校还可以增设校、院级竞赛项目,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使教师人人都有机会参加比赛,循序渐进。除此之外,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合理的绩效奖励分配机制,从教师的工作数量、质量、贡献、主动性、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以此鼓励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竞赛、科研质量,获取自身和同行业的认同,增强教师自信心。

3.4 改善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硬件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经费的投入,也需要政府、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应保证教学使用设备和器材的供应,合理排课,充分利用场地,避免争抢教学场地引发的不快以及被迫更改教学计划,进而影响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保证教学内容顺利进行。其次,在提倡教学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的今天,一块简单的场地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多媒体授课在体育教学中同样有需求,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技能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满足教师不断自我提升的需求,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新类教师,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

4 结语

要想改变公共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困境,除了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认同鼓励和教师自身业务能力提升之外,还需要社会顶层对体育运动的支持和鼓励,以及人们对体育运动观念的改变,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以此改变体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

参考文献

[1] 李蓉.高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4):107-108.

[2] 李秉德.对于教学论的回顾与前瞻[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9(3):55-59.

[3] 周则桐,玄文波,王闯,等.浅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趋势[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9,16(4):57-61.

[4] 王磊磊.公共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以怀化学院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6):8-9.

[5] 庄永达.浙江省高校公共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研[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1):36-40.

[6] 刘淑芬.当前山东省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职业倦怠及解决办法[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74-76.

[7] 何杰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和影响因素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6):167-168.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高校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90后医学生职业认同浅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