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体育课程当中的太极拳教学

2018-05-14 17:20李铮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0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太极拳初中生

李铮

摘 要:周恩来曾经说过:“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由此,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习练太极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够陶冶习练之人的性情,促使其心态向着积极的方面转变。那么,将太极拳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对初中生身心健康有何积极效用呢?作为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笔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如下探究,以供广大读者交流参考。

关键词:太极拳 体育教学 初中生 身心健康 积极效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4(a)-0165-02

健康的、充满活力的身体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先决条件,体育课的本质涵义也正在于此。中国伟大的革命家与教育家徐特立说过:“一个人的身体,决不是个人的,要把它看作是社会的宝贵财富。凡是有志为社会出力,为国家成大事的青年,一定要十分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还曾说过:“必须从年轻时期就打好基础,随时随地去锻炼身体。”而体育正是一门致力于增强学生体质,为其学习、生活奠定基础,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传统的体育教学内容包括田径运动(跑、跳跃、投掷等)、球类运动、体操运动、游泳运动等四个大方面,对武术运动的教学少之又少,对归属于武术运动的太极拳教学更是鲜少有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太极拳这一人体运动文化再度广泛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据笔者所知,已经有一些大学以及部分初高中将太极拳加入了早操训练与体育教学当中,这不仅是人们基于发展需求对传统运动文化的重新审视与定位,也充分肯定了太极拳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地位及其显著作用。笔者从一名初中体育教师的角度出发,围绕“将太极拳融入到体育教学对初中生身心健康的积极效用”这一体育教育论题展开了分析与论述。

1 习练太极拳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积极效用

中国近代革命家、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在其《运动的需要》一书当中提到:“人的健康,不但靠饮食,尤靠运动。”而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太极拳运动不但能够有效地改善肌肉的弹性和舒缩功能,使肌纤维增粗,肌肉力量增强,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从而使肌肉和骨骼得到充足的养分,最终对人体各组织系统起到良性调节作用,进而使人关节活动灵活,体魄健壮。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包括许多学生在刚开始都会难以接受太极拳这项运动:“太极拳不是老人打的吗?”这种想法显然是对太极拳的一种误解,有晨跑习惯的人会注意到,在清晨的公园或者活动中心经常可以看到有老人或单独或以队伍为形式打太极拳,几乎很少有年轻人,但是这并不代表习练太极拳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更应该了解、学习太极拳。

例如,“手挥琵琶”这一太极拳动作要求为: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后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手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手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在做“手挥琵琶”这一太极拳动作的过程中,身体应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拳架着势应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身体重心后移与左手上起、右手收回要协调一致,进而得以锻炼人体的平衡能力,并提高身体的柔韧性与协调性,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再例如,“白鹤亮翅”、“转身搬拦捶”等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以呼吸驾驭动作、以动作引导呼吸,人体的骨骼在同时进行着系统的、整体的锻炼,进而强健人体的肺腑五脏,并增强体质和抵抗能力。

综上所述,将太极拳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地接触、学习并感受民族传统运动文化,同时,习练太极拳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并使其身体能力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2 习练太极拳对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积极效用

一个真正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而且要有良好的适应性及完善的心理状态,而积极健康的情绪无疑是良好心理必备的、基本的条件,吉格斯曾经说过:“态度决定成败,无论情况好坏,都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切莫让沮丧取代热心。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去选择。”再者,健康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心理状态的健康与否与身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人若没有健康的身体,其心理状态也会受到影响;若其没有健康的心理状态,其亦难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太极拳作为我国传统的武术健身运动和珍贵的文化遗产,集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引导术、中医等于一體,其不仅可以提高习练之人的身体素质及技击对抗技巧,还能够完善其人格、陶冶其性情,极大地提升习练之人的心理素质,是一种深层次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人体运动文化。将太极拳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能够舒缓学生因课业负担而产生的紧张、高压的情绪,使其在古典优美的音乐声与柔和缓慢的招式训练当中振作精神,培养其乐观向上的学习与生活心态,最终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促进其心理健康。

例如,“左右倒卷肱”这一太极拳动作可分解为三个步骤,其一,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在转向前方看左手;其二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双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其三,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通过对“左右倒卷肱”这一太极拳动作的步骤分解,我们可以看出,在分解后的三个步骤当中,对眼部的动作尤为重视——“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在转向前方看左手”、“眼看右手”以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太极拳对习练之人意、气、形、神的锻炼、引导及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习练者实现了生理和心理的统一,将太极拳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能够增强学生自身心理与情绪的调节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以及坚韧的意志力,并增强其心理抗压能力,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与生活当中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与控制自身情绪表现,从而帮助其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与生活。

再者,太极拳作为一种饱含东方包容理念的运动形式,其中蕴含着人际和谐的文化理念,其中所彰显的“包容”与“和谐”这两大理念对人类个体的身心健康、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包容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来说是一种极为深刻的启发,在习练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了习练者自身道德素质,与此同时,太极拳对于武德修养的要求也使得习练者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自身素养。

因此,将太极拳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陶冶其性情,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对其日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有着重要且深远的积极影响。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运动文化,将其纳入体育教学当中无疑能够为体育教育注入一股蓬勃的生命力,笔者在对太极拳进行了多方面的了解、学习及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此文,旨在呼吁广大师生关注太极拳,了解太极拳,学习并传承太极拳,以增强自身身心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仲林.武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

[2] 桑守惠.论高校太极拳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中华武术:研究,2011(4):29-31.

[3] 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 31(1):62-64.

[4] 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6.

[5] 邓·牛顿.中华美学感悟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太极拳初中生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光影视界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42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传人谱
书法与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