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下的古诗文教学

2018-05-14 14:27王琪
课外语文·上 2018年7期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古诗文教学诵读

【摘要】在国家大力弘扬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部编版教材古诗文的篇目大幅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传统文化的训练和语文素养的提升,但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增加了语文学习的难度,对于语文教师的教学来说也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古诗文教学;诵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整个小学学段共选古诗文132篇,与原有人教版教材相比,小学古诗文数量增加了55篇,并且体裁更加多样化。面对这样一个“大数据”,学生和教师将该如何应对?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这一阶段(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的学生),学习能力还不健全以及认知能力偏低,对古诗文的学习没有形成系统的认识,所以存在一定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既要考虑小学生不同学段学习的差异性,又要讲求教学策略,运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识。

一、根据不同学段体现教学的差异性

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以心理学、教育学为理论依据的,那么,在教授古诗文时,当然要考虑到低、中、高学段的教学差异性。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在古诗文教学安排上,只要求他们能够识字、写一些简单的字,做到背诵和积累就足够了。这一学段,学生刚进入校园,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好动性,他们在反复诵读古诗文的过程中,慢慢就学会识字了。到了中学段,学生的课堂注意力相对分散,对课堂以外的内容产生兴趣,但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一阶段的教学以诗意想象、大致理解文意为主,既遵守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又为学生系统有效的学习古诗文打好了基础。最后,高学段学生的抽象思维逐步代替形象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和古诗文的编排设计要求学生在诵读优秀诗文的过程中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较之前两个学段,要上升至理解层面。

根据教学差异性,“因材施教”能够帮助学生更科学有效的学习古诗文,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反复诵读是关键

不管是小学的哪个学段,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关键。小学生学习古诗文是有一定难度的,尽量不要过多地强调艺术手法、主题思想等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重在使其感受诗词的音韵之美,虽然“不求甚解”,但重在积淀这种美的感受,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小学生来说,诵读是很有必要的。

反复诵读有助于学生形成多种学习能力,如记忆力、想象力、 思维能力等,为以后的成长奠基。如学生在学习张志和的《渔歌子》时一边诵读,一边就会联想诗词画面“暮春时节,桃花水涨,鳜鱼水美,尽管斜风细雨,作者仍在乐然垂钓,这该是多么悠然洒脫的一种意趣啊!”这样的诵读联想,进而初步地使形象思维转向抽象思维。

诵读古诗文,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基。中华古诗文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小学生虽不能了解这些国学经典的精髓,但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诵读过程中,定会逐渐获得一定的文学熏陶。

古诗文的反复诵读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帮助。目前中小学生在写作方面问题重重:作文内容假、大、空;缺乏写作素材等。诵读古诗文就为写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夏日赏荷时,看见鲜嫩的荷叶,我们便会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深夜望月,会回想起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样的有效诵读无形中为写作积累了素材。

三、创新古诗文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字字解释,句句翻译”,这样的教学已失去生机,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再加上古诗文离现时代生活相差太久,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时代差异,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就会比较陌生。因此,语文教师应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古诗文的意境美。

(一)传唱诗词,留住经典

《经典咏流传》的热播使“唱古诗”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它以“咏”(朗诵和和歌唱的结合)的形式将《定风波》《墨梅》《送元二使安西》等诗词传唱,使经典永驻。这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教师可在综合实践课或课间组织学生诵读传唱经典诗词,加深记忆并做好积累工作,也可以建议校方开展“传唱经典诗词”大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升其审美教育。利用这样的艺术形式,使学生从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感知中产生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为其带来美的感受。

(二)故事代入,激发兴趣

小学是学生好奇心较强的一个阶段,他们尤其喜欢听故事。所以,以故事的形式教授古诗文,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教授刘禹锡的《浪淘沙》时,可向学生讲述:九曲蜿蜒的滚滚黄河挟裹万里黄沙,波涛汹涌如同飓风掀翻一般来自天边。既然你从天边而来,那么请带着我沿黄河直上,到银河去牛郎织女家做客吧。以讲故事的方法使学生了解诗词大意,对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意有很大帮助,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三)诗画结合,品味意境

温儒敏教授说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诗词美,这其中当然包括诗词的意境美。古诗词的教学重在陶冶性情,展开联想,用各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都是可行的。比如诗画结合,品味意境,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得到艺术的享受。如教《惠崇春江晚景》(其一)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意自配图画,让“竹林”“桃花”“鸭子”“江水”“蒌蒿”“芦芽”这些具体形象都跃然纸上,进而跟随诗人的想象,“河豚”映入眼帘,学生仿佛随着作者的步伐欣赏了一幅引人入胜的鸭戏图。以诗入画,以画解诗,诗画结合,给学生美的感受,美的意境。

作者简介:王琪,女,1995年生,陕西延安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部编版教材古诗文教学诵读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