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代谢综合征

2018-05-14 12:54杨维佳
健康人生 2018年5期
关键词:运化脾虚血症

杨维佳

孙先生今年才四十三岁,近来发现血压高了,还经常感到胸闷、心悸。他疑惑地对我说:“我吃喝都和以前一样呀,但是不知怎么的,这肚子明显突出来,难道是年纪到了,中年发福了?”其实,中年发福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孙先生这大肚腩,其实是代谢综合征的警示‘信号!

症状表现多样的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对很多人而言可能比较陌生,其实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1988年就在第45届ADA学术年会被提出,当时还被称为“X综合征”。随着它与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疾病的相关性被证实,代谢综合征有了較为明确的定义,严格来讲它是一组复杂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所致多代谢异常簇聚于个体的慢性非传染性代谢紊乱征候群。除了腹型肥胖,糖、脂代谢异常及高血压,目前还有学者主张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尿酸血症、CRP增高、低脂联素血症、同型半胱氨酸增高、高胰岛素血症、黑棘皮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以及胆固醇结石等纳入相关范畴。

简单来说,代谢综合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以糖代谢、脂代谢紊乱为特征,最终可导致包括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变在内的一系列严重慢性并发症的一组疾病。

早期表现为腹型肥胖及血脂异常或高血压。中期表现为糖尿病、冠心病。患者出现胸闷、心悸、易饥、多饮、多尿、消瘦、脱发、记忆力下降、手足麻木、四肢冰冷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晚期表现为出现心绞痛、偏瘫、浮肿、晕厥、猝死等症状。

代谢综合征的病因和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相互作用下的胰岛素抵抗和代谢性炎症可能为其滋生的“共同土壤”。该病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集中表现于高脂、高碳水化合物的膳食结构,劳动强度低,运动量少等。因此,早期防治代谢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或阻止其并发症的发生或发展。

中医防治代谢综合征

对代谢综合征的防治,若从单纯的降糖、降压或降脂的效果来看,中医中药的作用不如西药明显,但中药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脂代谢的调节、高凝状态的抑制、微血管病变的治疗等都有其独特的优势,而且相对安全及简便、价廉。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中医对脾胃在食物进入体内到转化为能量即代谢过程中作用的基本认识。

“五脏之精悉运于脾。”由于各种不良因素,比如嗜酒肥甘、劳累过度、长期焦虑、久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均可使脾的功能受损,脾虚失运,以致体内气血及津液输布、运化失常,物不归正化,反而形成痰浊、瘀血等一系列病理产物,困阻于体内,致使血糖、血压、血脂增高,形体日渐肥胖,最终损伤脏腑、经络而产生多种疾病。

在临床上,代谢综合征患者往往表现出神疲乏力、四肢困倦、腹胀体胖、少气懒言、头晕目眩、舌淡胖苔浊腻等一派脾系症状。由此可见,代谢综合征其本为脾虚失化,其标为痰浊、瘀血。脾虚失化是该病的始动因素和病机关键。

因此,对于代谢综合征的治疗,当以健脾助运为主。对于脾虚失化的治疗,中医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早在《素问·奇病论》中就有论述,其在论及“脾瘅”时所述“治之以兰,除陈气也”,即运用辛平芳香,健脾运化之品,祛除体内瘀积的陈腐秽浊之气,使脾运恢复,水谷精微得以吸收布散,脏腑得以受气血及津液濡养。

猜你喜欢
运化脾虚血症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协同护理对血液透析伴高磷血症患者低磷饮食的影响
肠缺血是咋回事
男性为何也会 患高泌乳素血症?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从《黄帝内经》认识脾的作用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湿气重可以游泳吗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脾主运化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