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重庆山水美学与山水城市建构

2018-05-14 11:31肖朗
中国西部 2018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肖朗

〔摘要〕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人文风貌。山水是重庆的外貌形象和性格内涵,自然山水与人文山水交相辉映,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重庆山水美学。重庆城市关学的典型特征是山水美学,山水城市是最适合重庆的城市特质。重庆建构山水城市不仅要体现在城市的发展理念中,而且也要贯穿到广袤的乡村地区振兴中。在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要求下,重庆要充分利用自身山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山水城市,加快建设山青水秀美丽之地,谱写美丽中国的重庆篇章。

〔关键词〕 山水美学 山水城市 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99.27;F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94(2018)04—0021—09

一、引言

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日益融入科学发展的要素,城市文明环境软实力和城市美学逐步受到重视。随着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以及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重庆发展日新月异,受到全世界的瞩目,其“山城”“火锅”“美女”为世人所熟知,最近又有穿楼的轻轨、魔幻的立交等成为网红景点。“山城”是无可厚非的,能代表重庆最大的特色,“火锅”虽不是重庆特有的,但起源于重庆朝天门,同时“美女”也是重庆的特色。但是片面看重这些反而会让重庆成为一个浮躁、无底蕴、无内涵的城市,没有深层次的审美文化作为基础,重庆的城市形象只会变得肤浅。因此,我们要加强推进重庆审美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挖掘重庆城市美学内涵,使重庆拥有真正与自身相匹配的城市美学。和北京、上海、天津等3个直辖市相比,目前学术界对重庆城市美学的研究还比较薄弱,重庆的城市美学建构必须奋起直追。

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对城市美学内涵及其审美精神层面触及较少。这种“重实用、轻审美”的发展观,带有急功近利的性质,不仅在城市建设上造成了很多现实问题,也使城市人的精神文明与审美需求遭遇一定的危机。如果要深入挖掘重庆城市美学内涵,本文认为其首要的特征是山水美学和山水城市,在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背景下,重庆应该着重突出这一特色。深入挖掘重庆山水美学和山水城市的内涵,有助于减少重庆在城市建设中片面化的做法,提高城市品位,强化城市的精神内涵,从而为当代中国城市的可持续与全面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重庆山水美学的内涵

重庆号称山城,坐拥长江和嘉陵江。“贯六峡两江之汇,率九宫八卦之冠,总扼西南之枢纽,遥牵吴越之群船。”这里山清水秀,人文荟萃,在山水美学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魅力。

1.自然山水之关

自然是中国古典哲学核心的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人最高的追求境界。自然主要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大自然,一个是自然而然,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追求的核心所在。重庆地处大西南山区和长江上游,山脉河流湖泊众多,拥有全国其他大城市很少能媲美的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在重庆城市美学建构研究中,山水自然美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大山给了重庆高度和坚韧,河流给了重庆广度和灵动,山无水不活,水无山失源,山水相连演绎出无穷的魅力。山和水,一静一动,互相环绕,滋养了古代巴渝人,孕育出现代城市文明。山水大地对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是最仁厚和慷慨无私的。在农耕时代,山水提供了生存所依靠的物质,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重庆先民,是重庆先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在新时代,山水更是重庆人民精神的家园,助推重庆生态文明和精神文化建设走在全国城市前列。

重庆拥有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四大山脉。重庆主城就多山,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风貌。我们所熟知的南山、歌乐山、玉峰山都属于这四大山脉,此外还有铁山坪、歌乐山、缙云山和南山组成的“重庆主城小四山”。这些山群峰秀丽,森林茂密,空气清晰,气象万千,是重庆这座大都市山水美学的重要基础,也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成为重庆市民观赏风景、享受生活和休闲娱乐的好地方。例如:铁山坪有1.8万亩森林,无疑是一座天然的氧吧。缙云山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畔,古名巴山,除了动植物繁多,文化古迹也众多。歌乐山位于重庆市中心沙坪坝的中部,主要属于喀斯特地貌,除山高林密的歌乐山森林公园之外,还有众多的抗战陪都文物建筑。南山不仅植物资源丰富,鸟语花香,而且还能登高望远,鸟瞰重庆。此外,重庆周边的山也非常多,例如:重庆仙女山是一处罕见的高山草原地貌风景区,其中天坑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目录;还有南川金佛山,“饮甘洌山泉、观翠绿竹海”,山即是佛、佛即是山,是重庆市民周末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我们知道,水是世界文明的源头,世界古代文明大多和水有关。例如:古埃及文明与尼罗河,古印度文明与恒河,古巴比伦文明与两河,中华文明与黄河和长江。古代城市也大多建设在水岸,一方面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水,另一方面因为古代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所以水运成为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长江长6300多公里,流域180多万平方公里,从西向东,从山人海,从高原到平原,长江就是一幅流淌的画,风景秀丽,同时长江也孕育了奔腾不息的中华文明。长江自古就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长江经济带是中国重要经济带,重庆、南京、武汉、上海等城市沿江而立,争相辉映。

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构成重庆的中心,嘉陵江在长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长度仅次于汉江,流量仅次于岷江。此外,流经重庆的主要河流还有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这些数不清的大小河流,无不在其流淌中演绎着各自的风景。重庆所拥有的水之美,除了江河,还有湖泊。一般认为平原地区湖泊多,其实重庆也拥有众多湖泊,而且很多湖泊和高山相映衬,别有一番景象。例如:长寿湖是重庆市十佳旅游风景区,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水天一色,垂钓划船,休闲娱乐,别具风情。青龙湖位于璧山县北部的云雾山,山水相映,风光旖旎,像一处玲珑幽秀的山中盆景。龙水湖位于大足县境内,湖中有岛,百花争艳,花果飘香,山水掩映,幽静秀美,人称“大足西湖”。山与水结合还形成了不胜其数的峡谷,山,构峡则奇,水,因曲而秀,山水交融形成奇特絢丽、变化多端的峡谷风景。长江三峡举世闻名,此外还有小三峡,大宁河自上而下,龙门、巴雾、滴翠三峡,即巫山小三峡,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2.人文山水之关

在审美状态中,山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的东西,而且也是人的精神家园,对民族性格、生活方式、文化艺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古人对此早有论述,例如:《论语·雍也》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道家思想更是以回归自然作为修身养性之道,在魏晋时期,山水便是代表思想的解放自由。因此,山水在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山的厚重,水的灵动,山的坚韧,水的柔情,构成了巴渝人民的精神特征,重庆人性格坚韧,正如山上的棒棒和水边的纤夫,重庆女孩既有南方的柔情妩媚,又颇具北方豪爽之气。历代重庆儿女依山傍水构建自己的居住地,同时也对山水进行艺术修饰和加工,绘制出美丽的人间胜境,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因此,重庆山水绝不是单纯的自然现象了,已经成为一种在自然美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文化现象,体现出一种卓越的自然人文之美。“自然美,环境美历来就是一面对照着自我、社会、世界的参照的镜子,因此美的感觉往往会转向人生的感触。对自然美的感受往往是人与自然的心灵对话,情感交融,是与社会、世界的人生对接。对自然美的感受,是人生的心灵洗礼,也是人生的意义解读。”

山与人文的结合,最著名的当属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它与云冈和龙门并列为三大艺术石窟雕刻。大足石刻始创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历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绵延明清。造像众多,雕像达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特别是众多雕塑,形态各异,美轮美奂,堪称东方美神之汇聚。例如:普贤菩萨脸型清秀,目光慈祥,温柔娴静,身材修硕,被认为汇聚了东方女性所有的美,也深刻体现出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又如:著名的千手观音在细节处理方面堪称举世无双。此外,大足石刻还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有众多反映人民生活劳作休闲的雕塑,例如:吹笛女线条流畅,形态饱满,深情动人,堪称民间雕塑艺术的精品。纵观中国美学和艺术史,我们可以发现人体雕塑在中国艺术中并未受到重视,甚至除了佛教雕塑外,其他雕塑屈指可数,因此,大足石刻以吹笛女为代表的众多人体雕塑可谓弥足珍贵,在中国雕塑艺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大足石刻绵延时间比較长,各个时代又具有不同的雕塑风格,有不同的技法和艺术理想。大足石刻还善于利用自然环境条件,融合力学光学等科学原理,从而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

水与人文的结合,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朝天门和磁器口这些码头和古镇。和很多城市的起源一样,重庆最开始也是一个码头城市。嘉陵江和长江两条大河汇合处,托起一座码头。码头在明初门朝帝都南京,于此迎接钦差,跪接圣旨,故名朝天门,后来扩建重庆旧城,按九宫八卦之数造城门17座,其中最大的一座即朝天门。朝天门在中外游客眼中一度成为重庆的代名词,古人写过很多诗赞美,例如:清赵熙的《朝天门码头》写道“万家灯火气如虹,水势西回复折东。重镇天开巴子国,大城山压禹王宫。”此外,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的磁器口码头,始建于宋代,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形成天然良港,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现在已经成为磁器口古镇,也几乎成为重庆的代名词。磁器口古镇蕴含丰富的巴渝民间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佛教文化,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等。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是重庆古城的缩影和象征,被赞誉为“小重庆”。

山水与建筑的结合,最典型的当属洪崖洞。洪崖洞民俗风貌区位于重庆市渝中区,北临嘉陵江,南接解放碑沧白路,依山就势,沿江而建,以最具巴渝传统建筑特色的“吊脚楼”风貌为主体。通过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立体式空中步行街”,成为最具层次与质感的城市景区商业中心。洪崖洞最令外地人惊奇的是从一楼坐电梯到十几楼出来还是马路。洪崖洞建在江边,除了山还很好地利用了水,其建筑中间有瀑布,水从上而下,晚上灯火通明,水天一色,形成著名的8景,即洪崖洞滴翠、两江汇流、吊脚楼群、洪崖群雕、城市阳台、巴文化柱、滨江好吃街和嘉陵夕照。

由此,重庆的山水美首先是自然美,整座城市山环水抱,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环境之美。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了各种艺术之美,人工之美,人文之美,构成了人文的山水。因此,我们不仅要将重庆山水放到自然里看,还要放到人文里体会,重庆的山水美学是自然的人化,人化的自然,这就是重庆山水的特质,也是重庆山水美学的重要特征。正是自然和人文二者的综合,使整座城市美化和诗意化。“对山水的深入认识和理解,就在于从形与神,从象到意,就在于对山水文化的内涵和美学价值的把握。就在于从山水审美中所反映折射的人的生命状态。”城市不是荒野,对一座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山水自然美体现出来的各种文化形态,如哲学的,诗的,画的,园林的,建筑的,宗教的,道德的等。重庆山水是重庆的外貌形象和性格内涵,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水乳交融,共同构成重庆的山水美学。

三、重庆山水城市的建构

“城市就像一个人,有自身的外貌形象和性格内涵,而具有特殊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的城市,无疑是最具有吸引力而叫人难忘的。一个城市只有在历史和文化的传统上不断塑造和美化自己,激发活力,才会具有真正的魅力。”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重庆山水美学可以作为山水城市建构的基础。当代城市的发展要突出自身特色,避免千遍一律的模式。建构山水城市将使重庆避开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使重庆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大都市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

1.重庆山水城市的内涵

“事实上,今天的中国城市无论沿海还是内地都处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潮之中,可以说已经进入城市的黄金时代,并且,依笔者所见,如果乐观一点说,中国可以有若干城市同时塑造它们的黄金时代。在此情形下,成功或遗憾的关键就是看我们如何在国家总的建设纲领的指导下,审时度势,及时的根据当地条件,针对自己的特有问题,利用技术进步,创造性地加以解决。”美学家张法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中国城市建设几十年来成就瞩目,但在营造城市风貌、彰显城市特色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美学角度对这一问题加以认知,将有助于改善城市面貌,建设美丽中国。”重庆城市美学建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鲜明特色,简言之即山水城市,其可以成为生态城市美学的重要基础。虽然现在我们谈的更多的是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其实最适合重庆的仍然是山水城市,重庆城市美学的典型特征是山水美学,园林城市、花园城市可以归纳到其中去。重庆山水为重庆人民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重庆人民的精神容器。重庆山水对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和积极作用。

在2018年召开的重庆市第五届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中,代市长唐良智在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重庆好山好水保护好,把江城山城建设好,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这可以说是建构重庆山水城市的最新表述。“生态环保”“绿色发展”贯穿重庆市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始终,也为未来重庆发展指明了道路和方向。2018年7月31日,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唐良智在《经济日报》发表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一文,指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书写美丽中国的重庆篇章。”据此我们可以看出,重庆山水美学其实是其生态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庆建构山水城市其实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么生态文明则是绿色文明,是21世纪的革命性文明。“绿色发展要有新观念、新体制、新措施,总之,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一个生态安全、生态宜居的美丽中国;努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构建一个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美丽世界。”重庆山水的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在生态文明时代将被大力凸显。重庆山水城市的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重庆山水城市美学是和谐共生与诗意栖居。在城市建设上,重庆一直注重把自然保护与人的诗性生存努力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城市建设模式。重庆市出台了《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意见》和3个配套方案,明确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推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要求在重庆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加速融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环节,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2017年,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45.4%,旅游业更是蓬勃发展,中商情报网发布2017中国最热门的50个旅游城市排行榜,重庆排名第一;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2017年10月发布城市旅游影响数据显示,重庆位列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榜首。由于摒弃了那种要发展经济就必须牺牲环境保护为代价的传统做法,全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历史文化与现代建设有机结合方面取得了初步但又显著的成效。在当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与要求下,重庆更要坚持这条发展道路。

2.山水关学与城市文明

重庆山水美学是如何进入全市人民的日常生活并在其精神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呢?重庆山水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变迁是怎样的呢?我们只需要看看重庆市地图就会明了,基于自身区位条件,重庆山水与城市结合紧密,形成山、湖与城的密切關系,长江和嘉陵江划分了重庆的城市空间,形成了重庆城市空间的总体格局。两江交汇构成的渝中半岛,一直是重庆的核心地带,此外沿江形成的南滨路、北滨路、过江大桥等都和重庆的水有关。例如:南滨路和南山都有远近闻名的休闲娱乐景点和餐饮美食场所,使重庆山水增加了不少生活气息,其本身也成为一种景象。正是山上水边上比较发达的休闲娱乐和饮食文化,构成了重庆市民生活的集中写照。这里的生活自然、雅致、闲适、大气、开放、亦雅亦俗,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层次性和无穷的生气活力,使整座城市既有现代化高楼大厦,又有民间小巷,既有富丽堂皇的大酒店,也有豆花和小面辅以雅趣。最终,重庆的山水美学变成生活美学,重庆的城市审美理念中自然,雅致,闲适,开放,秀美与庄伟兼得,繁华与清丽相伴,灵动与娴静交互。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人们为了活的更好,而居住在城市。在当代,绿色、生态、人文、宜居并举,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成为后工业时代全球化的城市竞争的策略和主张。如果说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引发了生态危机,推动了新的发展模式——生态文明的产生,那么奠定在自然山水基础上的生态文明不仅仅是西方文明的产物,还是中国传统美丽文化的精髓所在。当前,城市文化和城市美学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它标志着城市建设进人了新阶段,也意味着城市建设从提供人们集中居住转到为人民提供美好生活的轨道上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们必然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中国早期的城市建设应该来说教训比较大,起初不珍视历史文化,拆掉了很多历史建筑。后来又不注重美感,一味追求高大上,以至于城市建设丢掉了传统的区域文化特征,城市面貌变得千篇一律,大同小异。甚至为了发展经济平山填湖,把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当成了负担,结果都是悔之晚矣。例如:号称千湖之城的武汉市,本有数不清的大小湖泊,现在保留下来的寥寥无几,没有了湖泊,其造成的危害首当其冲的便是,一旦下雨,城市往往内涝严重,经济损失巨大。现代城市的钢筋水泥会窒息人们的思想和情感空间,在创意名义下的怪异建筑也只会哗众取宠一时。特别是对西方技术和理念的盲目崇拜,过分的赶时髦标新立异,往往导致对城市文化的破坏。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都在追求自己的建筑艺术,但是由于理念、设计规划单一等原因,整体仍然毫无生气。因此,仅仅对单个建筑的美学追求显然是不行的,一座城市的建设必须同时呈现自然环境美学、生活美学和建筑艺术美学。

3.山水关学与乡村振兴

重庆建构山水城市不仅要体现在城市的发展理念中,而且也要贯穿到广袤的乡村地区振兴中,特别是要指导典型的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着重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2017年11月,时任重庆市委副书记唐良智赴綦江区石壕镇万隆村开展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唐良智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切实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整治、文明乡风培育、农村民生改善,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

重庆因山水资源发达,可耕种田地和农作物产量远不如平原地区,在这一地域特色情况下,加强乡村生态文明是一条非常好的道路。为此,传统农业的一大弊端就是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在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这一方式不可持续,而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总之,在强调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盲目简单地将农村转变为城镇的做法显然有失偏颇,也行不通。乡村振兴应积极引导有机生态农业发展,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大力弘扬乡村传统民俗文化,最大限度地避开传统工业化带来的生态危机。

重庆的山水美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宝贵资源。为此,重庆很多区域已经在发挥山水资源优势方面做出了表率。例如:彭水县是古老黔中的中心,武陵腹地的民族走廊,重庆东南部的世界苗乡。长期以来,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彭水县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其并没有走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道路,而是变劣势为优势,以民族文化为魂,以生态经济为根,致力于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绿色工业和民俗生态旅游业,将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文化发展、生态产业结合起来的做法,走出了一条具有彭水特色的绿色、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再如:奉节县围绕“山水江南·永乐田园”发展主题,对南岸沿江带进行乡村振兴整体规划,重点打造南岸沿江乡村振兴示范片、平安乡村振兴示范片和27个示范村(一镇一村),形成“橙映山、山抱村、村伴水”的山、水、橙、村共融的总体格局。到2020年,奉节县将通过乡村振兴建成七美村庄,即村业兴旺田园美,村景怡人山水美,村貌悦目协调美,标容整治环境美,村风文明身心美,村稳民安和谐美,村强民富生活美。

四、结语

建设美丽中国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伟大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重庆山青水秀,历史文化悠久,生态环境负担小、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空间大,有条件成为美丽中国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典范。在当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的要求下,重庆要充分利用自身山水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构建山水美学与山水城市,加快建设山青水秀美丽之地,谱写美丽中国的重庆篇章。

(责任编辑 博农)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