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关:跟着好政策 奋斗好日子

2018-05-15 02:06纳梦月,刘笑,李锐
今日民族 2018年3期
关键词:天水新房村寨

在文山州马关县都龙镇,一直广为流传着东瓜林村委会冒天水村的老百姓集体拆房的故事。据说,2016年年底,冒天水村全村动手,主动拆掉了各家的老旧危房,住进了自建的临时棚户。全村人甚至是在棚户屋里过完的鸡年春节的。

为什么大家伙“旧貌换新颜”的决心那么大?他们现在的新房建得怎样了?我们一路辗转到了都龙镇去寻访。

留住民风 留住乡愁

2013年,都龙镇被列为省级“3121工程”民族团结示范镇,省民族宗教委2013年至2015年每年给予100万元,共3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民族团结示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扶持。自2013年12月项目启动实施以来,都龙镇以民族团结示范镇建设为契机,整合资金,加大投入,先后完成一批水、电、路、房屋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不断壮大,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冒天水远眺

进冒天水村的路有些颠簸,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一弯接着一弯,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寨则渐渐在山坳深处显露出来:崭新的房屋一间连着一间,这就是目的地冒天水村。村内主干道路正在实施硬化工程,从房屋的建筑风格,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镇上统一出资对新建房屋进行外墙美化。“2016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冒天水被规划为省级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工程建设示范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契机。”都龙镇镇长熊开良介绍,“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民族文化都在淡化,整个都龙镇找不到一个能展现民族文化的东西。冒天水村这里民风民俗留存得好,我们就在省级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冒天水村的实际,在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建议后,结合苗族的历史文化,设计了冒天水村民族文化打造方案。目的就是留住民族文化,留住‘乡愁’。”

行走在村里,整个冒天水的民居外观和墙体文化处处体现出苗族文化元素。例如,墙体的打造巧妙地体现了苗族穿在身上的“历史”元素,除了正面展现的是苗族妇女鲜艳的刺绣图案外,侧面和背面都是苗族的蜡染文化,色调简洁大方。整栋房子的设计有“蚩尤”的帽子,有普通苗族男性穿戴的“头帕”,还有苗族重要的生产工具象征“牛角”。

熊开良镇长

冒天水王大哥

韭菜坪马友辉

冒天水村特意保存的老房子

冒天水正在建设的新民居

“想到住新房,吃苦也不怕”

在一间间新房旁边,还有几间尚未拆完的临时住棚,熊开良介绍:“这些棚子就是村民为拆旧房建新房而搭建的简易住房,村民们在这些棚子里居住生活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条件十分简陋艰苦。”

但冒天水的老百姓似乎并不在乎这种艰苦。“当时老房子年久失修非常危险,镇上领导关心我们,要给我们建盖新房,村里的党员和村干部都纷纷动员我们,他们带头拆房,就这样村里人你家看我家大家就开始拆,自己就跟着拆起来。那时村子里一天最多的能拆掉两家的房子,都是互相帮忙。”刚从地里劳作回来的村民项廷美是个朴实的农家妇女。在她家新建的房屋——一栋两层楼的洋房前面还有一块入户的空地,孩子们正在玩耍嬉戏。当问到她当时村里有没有人不愿意拆的时候,项廷美笑了,她说:“国家有政策帮我们盖房子还有什么可反对的,我们都求之不得呢。就算住在临时棚子里,但只要想到可以住新房,一切就过得下去,日子就有盼头。”她家新房后还保留着没拆除的临时棚子,如今里面堆放着一些生产生活的工具和日常杂物。她说:“当时我们一家人就在这棚子里过春节,条件虽然艰苦,但是只要想着不久后就能住进新房,大家的心里特别高兴,也算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年啦。”

王忠伍家的新房看起来要比项廷美家更“豪华”一些,无论是屋外基础设施的布局或是屋内装饰都更为现代。他颇有几分自豪地说起,自己媳妇是个大学生,两人在越南打工时认识,后来随他嫁到了冒天水生活。家里的房子一共投入19万元建成,其中4万元是政府补贴的危房改造资金,5万元属于贴息贷款,又自筹了10万元。“4万元的危房改造资金里到手最快的就是民宗的资金1万元。我常年在外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以前从来没想过能有这么一套属于自己的现代住房,这都得感谢党,感谢政策,让我家能住上崭新的房子,也让我们这些在外打工的人,能真正放心、安心家里人的生活。”他笑着说。房子盖起来了,王忠伍也有了新的盘算和考虑,他说:“我们在外打工,心始终牵挂着家,希望镇党委、政府能为我们规划合理产业,这样我们就能留在村里跟着政府一心一意地搞产业、搞发展。”

冒天水王大哥家

熊开良的特制手机壳

给好日子绘大蓝图

熊开良穿着一身开襟袖口装饰着苗绣的特色西装,说起乡镇工作来条缕清晰、头头是道,偶尔他会瞟两眼自己压在透明手机壳下面的小抄,上面是都龙镇扶贫攻坚的实时数据。他介绍,现在的冒天水除了盖新房,还在一步步实现着一个大规划。

“这个国土面积只有1.45平方公里的小村寨,虽然发展较为落后,但是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一心向上、十分团结。”熊开良感慨地说,冒天水村民的通情达理和坚定发展的心让他很受震撼。当时村里道路硬化扩宽,占到村民的土地,他们不要任何补偿,还积极投工投劳。和主动拆旧建新一样,这些事感动着都龙镇党委、政府所有工作人员。熊开良介绍,都龙至口岸二级柏油路建设项目已获国家批准为双百工程,预计年内可开工建设,道路经过冒天水。镇上规划在冒天水开建一个服务区,让冒天水的老百姓可以在服务区里做生意促进边贸发展,并借此优势,结合冒天水独有的苗族文化底蕴,把这里打造成一个体验式乡村旅游村寨。“等到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我们要把村里土地整体流转、集体规划,观赏性和经济效益双管齐下,让老百姓真正成为利益共享者。目前,村子已试验种植桃树240亩。等到桃树开放,既能装扮村容村貌又能为村民带来经济效益,这里就会很美了。”

“只有基础设施搞好了,路修通了,日子才会活起来,生活才会越来越好。”这是熊开良反复强调的话。他说,镇上要把冒天水做成最普通村寨的样板,让其他村寨有样可学,也让其他因各种原因而暂时落后的村寨,有所激励,坚定发展的决心。

韭菜坪西湖龙井产业基地

小村庄的产业实验先锋

在同属东瓜林村委会的韭菜坪村小组西湖龙井茶种植基地,我们偶遇了正在劳作的韭菜坪村民马友辉。和大多数村民一样,他也是个在自家田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稼人,但经过一番询问后我们才发现,他不光是村里致富带头人之一,还在一直不断地探索各种产业,是村里的产业发展实验先锋。“我种植了14亩茶叶、20亩草果,还有巴西菇,和中药材重楼、红根野蚕豆……”一说就滔滔不绝的他,向我们欣喜地介绍着自己正在尝试的各种产业。马友辉告诉我们,如今的收获都得益于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政策扶持,“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产业也搞不起来。”他说。

韭菜坪如今在都龙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下,正在大力发展西湖龙井茶种植产业,正在申报成立的合作社已将全村88户村民全部吸纳为会员,全村西湖龙井种植面积达1200亩,放眼望去满眼的绿色,成为了这个村寨的绿色经济源泉。

“现在韭菜坪的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接下来就是产业的扶持,除了西湖龙井镇上还在继续研究规划其他相适宜的产业,要各种产业齐发展,不能单一,这样老百姓才能抗风险。也只有规模化种植,才能引进企业资金,老百姓收益才会有保障。”熊开良说。无论是在冒天水还是韭菜坪,根据不同地方的经济发展现状,他总能清晰明了地向我们讲述现阶段至下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基层干部激情饱满的工作形象。

而听到了村子的未来规划,马友辉则像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他满脸笑容地向我们说:“以前我们的生活都是靠田地里的庄稼勉强维生。现在路修通了,房子建好了,政府这样关心我们发展,为我们规划产业,我们就要好好干!”他还积极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说:“别看我自己尝试了那么多产业,但是最稳当、最值得干的还是种植西湖龙井。我2016年开始种植西湖龙井,到2017年就有了2万元的收入,这个产业不单劳力投入低,最关键是有政府支持,提供指导和服务,这才是最大保障。”

民族团结一家亲 (文山州民族宗教委供图)

翻开党的十八大以来马关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完成生产总值78.6亿元,年均增长11.4%,工业总产值从49.6亿元增加到74.6亿元,农业总产值从22.9亿元增加到29.9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从22.8亿元增加到33.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25570元、8360元……”这份“答卷”让马关县37万人民备受鼓舞。取得这些成绩,正是因为有无数个像熊开良一样敢于担当、认真踏实的基层工作者的付出,无数个像冒天水村项廷美和王忠伍一样坚定跟党走的老百姓,以及无数个像韭菜坪马友辉一样下定决心紧跟政策搞产业的人。无数颗坚定的决心汇集在一起,才让这个曾经发展滞后的边境县,蓄足了面向未来跨越发展的动力。

猜你喜欢
天水新房村寨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雪雀一家的新房
过得怎么样?幸福不光是住进新房——搬迁后农民生活状态报告
锅巴粥
《天水之镜像》
多姿多彩天水湖
思想者最帅
兔妈妈家的新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