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新路回新家 这个年武定美得不一样

2018-05-15 02:07杨一
今日民族 2018年3期
关键词:新房硬化贫困户

□ 文·图 / 杨一

春天,漫山的山茶花、马缨花次第盛开,染红了古老的罗婺大地。

从坝区的城郊乡野到高寒山区的彝村苗寨,一条条昔日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一股股清洁的自来水进村入户,一座座村组活动场所相继落成,一盏盏太阳能路灯照亮山村。

武定县旧为“三十七部”之罗婺部故地。这里居住着汉、彝、傈僳、苗、傣、回、哈尼等20多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5.6%。山区面积占比高达97%,高山深箐隔出了一个个“穷窝窝”,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县。

如今,把脱贫攻坚作为发展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武定县找准穷根,精准发力,全力构筑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的美好生活图景。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推进,一幅气势磅礴的民生画卷在罗婺大地上越绘越美、越绘越舒心。

百年彝寨修通硬化路

“今年,感觉回家的路近了很多。”春节前夕,高桥镇树沟村外出务工的村民陆续回家,小汽车在百年彝族村寨排起了长龙。因为硬化道路实现了进村到户,这个位于乌蒙大地上的古老彝族村寨,显得比往年更加热闹。大年初一、初二,陆续有附近乡镇、村寨的群众赶来参加文体活动。

“自从通了硬化路,村里建新房、搞产业的也越来越多。”谈起道路交通的改善,树沟村开了近半辈子车的驾驶员冯国贵感触颇深。他说:“过去开车出门,开车的人受罪,坐车的也受罪,经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通了硬化路,生产生活就越来越方便快捷了。”

沙商线是高桥镇石腊它、高姑拉、西菊拉、树沟、己梯等多个村委会的“生命线”。过去几年,由于弹石土路年久失修,晴通雨阻,严重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去年国庆节,该路全面贯通硬化路,圆了几辈人的出行梦。“一年没有回来,这次回来发现村里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建新房的多了,硬化道路通到了家门口。”常年在外务工的弯腰树村村民潘志华说。

走进己梯村,在文化广场旁边建设了一条文化长廊,长廊上满满记载的是村里的扶贫工作成果和新农村建设成果。一年多来,己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而整个村的精神风貌也正在悄悄变化。己梯村村民凤宇杰说:“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村里的破旧老房被拆除了,村道变得干净整洁,煞风景的泥土墙变身成了赏心悦目的彩绘墙,新建的文化广场也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武定县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进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贫困村都旧貌换了新颜。两年来,全县硬化村组公路970公里、村间道路540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4100盏,建垃圾池860个,实施饮水安全工程145件,新建村组活动场所210个……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据悉,“十三五”期间,武定县所有村内户外道路硬化率将达80%以上,25户以上村组道路通达率达100%、硬化率达60%以上,人畜饮水安全将得到有效保障。

彝族群众住进新房

大山儿女住进安居房

今年春节,狮山镇矣波村委会文笔山村苗族贫困户的年过得踏实而幸福。去年8月,该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125人全部搬进了新房。住进功能齐全的新型轻钢结构新房里,村民王正学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圆了一家期盼多年的安居梦。”

猫街镇龙茵潭苗族村,2015年时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才1239元,95%的村民住的是无梁柱土木结构的简易房,部分村民还住着土掌房、茅草房,属于深度贫困村。2016年4月,县、镇两级通过整合移民专项补助、易地扶贫搬迁补助、农村危房改造补助等各口资金,除按户均5万元投入进行安置点公共设施建设以外,户均到户无偿建房补助资金达到8.03万元,在短短两年时间里,龙茵潭村83户253人全部住上了砖混结构的新房。

“两年前,从武定县城前往各个乡镇,无论是坝区还是山区,公路沿线几乎都是破旧不堪的土木结构瓦房,很少能见到砖混结构房屋。现在,不管是公路沿线,还是边远山区,到处都是新建的砖混结构房屋,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远嫁省外的李艳春节回家探亲,对武定城乡面貌的巨大改变发出惊叹。

蜿蜒曲折的农村硬化道路

丰富多彩的群众娱乐活动

百年彝寨——树沟村

“把解决好贫困户的住房问题作为贫困户脱贫的安居之本、发展之基、兴业之源,持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让贫困群众能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据武定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武定县贫困地区90%以上群众的住房都为危房,群众居住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

为切实解决贫困户住房难问题,武定县按照《关于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总体目标和要求,计划2018年年底前完成1万户贫困户3.5万贫困人口的建房任务。现在,全县已实施扶贫安居房建设8070户32968人,其中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7587户31066人。

此外,按照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要求,武定县同时开展了“县、乡、村、组、户五级产业脱贫规划”,发展以核桃、花椒、蔬菜三大种植产业和以武定鸡、黑山羊、生猪、肉牛四大养殖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确保建档立卡户产业项目覆盖率达100%,让更多的高寒山区群众有了脱贫产业。

精准扶贫春风拂绿,罗婺大地新歌荡漾。正如插甸镇增益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绍德所说的,新的一年,扶贫干部和村民们有了更多期待,从物质生活的改善到思想意识的转变,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行动、脱贫致富,积极加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家庭中来,罗婺大地彝山苗岭越来越美。

猜你喜欢
新房硬化贫困户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雪雀一家的新房
过得怎么样?幸福不光是住进新房——搬迁后农民生活状态报告
研究发现多发性硬化相关细胞改变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抗过敏药促进多发性硬化患者神经恢复
播州区委离退局开展春节走访慰问挂帮贫困户
思想者最帅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