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效果观察

2018-05-16 02:18张沛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产后

张沛玲

临沂市兰山区方城中心卫生院,山东临沂 273406

女性在妊娠及分娩后,会发生骨盆损伤,若盆底肌力未得到良好的恢复,将转变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1-2]。该疾病是由于盆底支持组织薄弱、盆腔脏器位移所引发的一系列盆腔脏器位置及功能异常症状,以压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为主要症状[3-4]。近些年来,人们对于女性生殖健康的关注度逐步提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成为了妇产科中的重点研究项目,明晰这一疾病的影响因素,提出合理治疗方式,成为了该领域医学工作者研究的主要任务。此次试验探究了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并在产妇分娩后应用早期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足月分娩单胎产妇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自然分娩100例,为观察组,剖宫产100例,为对照组。产妇基本资料为:①观察组。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 20 岁、39 岁,中位数年龄(28.57±3.26)岁;孕周为 38~42 周,平均孕周为(40.15±0.52)周;②对照组。最小、最大年龄分别为21岁、39岁,中位数年龄(29.03±3.71)岁;孕周为 39~42 周,平均孕周为(40.06±0.48)周。根据上述信息可知,从基本资料上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对比的价值。此次试验计划上交至医学伦理委员会后,通过审批,并在其监理下进行,患者知悉实验内容后自愿参加,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产妇排除在外。

1.2 方法

1.2.1 盆底肌力评定 产后由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进行盆底肌力检查,采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对产妇盆底肌力、疲劳度、阴道压力进行检测。在盆底肌力评定上,采用Ashworth分级标准:①0级,无肌张力的增加;②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受累部位被动屈伸,处于ROM之末时出现最小阻力,该部位突然卡住随后释放;③Ⅱ级,张力轻度增加,在ROM后50%范围内,出现最小阻力,突然卡住和释放;④Ⅲ级,肌张力明显增加,在通过ROM的大部分区域是都可以明显感觉到肌张力的显著增加,不过受累部分依然可以轻易移动;⑤Ⅳ级,肌张力显著增加,无法轻易进行被动运动;⑥Ⅵ级,僵直,受累部位被动屈伸时,呈僵直状态,无法正常运动。

1.2.2 早期盆底康复治疗 产后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病机及影响,宣传盆底功能保健知识,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产后排尿方式,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具体方案如下:①基础盆底功能训练。于产后6~8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取坐位或卧位,逐步放松大腿、腹部肌肉,深呼吸,依次收缩肛门、引导、尿道,每次维持6~8 s,注意力集中,然后放松呼吸,重复上述动作3次后,期间放松6 s,加快速度,再进行下一组动作,每次训练持续8~10 min,1~2次/d即可。②盆底肌力康复治疗。在前期,给予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妇平卧在病床上,双腿并拢,安置好治疗仪电极贴片,接通电源,选择治疗模式,频率设置为8~32 Hz,脉宽设置为 320~740 μs,30 min/次,2 次/周,随后进行Ⅰ类肌纤维训练,频率设置为 20~80 Hz,脉宽设置为 20~320 μs,再进行Ⅱ类肌纤维训练。

1.3 判定标准

记录两组产后的盆底肌力、疲劳度、阴道压力的数值,计算平均值,对比两组数据,评价分娩方式对于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记录两组产妇在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前后,盆底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评价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适用性。

1.4 统计方法

此次试验所记录的基础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对比行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后盆底功能对比

两组产妇分娩后在阴道压力、疲劳度及盆底肌力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盆底肌力及肌电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力>Ⅲ级比率显著降低,肌电压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产妇分娩后盆底功能对比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功能对比

3 讨论

盆底肌是女性身体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像弹簧一样支撑着女性盆腔脏器(诸如子宫、膀胱、直肠等),对于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方面有着调节作用[5]。妊娠和分娩是影响到女性盆底功能的一个高危因素,在产后,对产妇进行盆底功能保健知识宣传,有计划地指导产妇进行基础盆底功能训练,同时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盆底肌锻炼相结合的治疗方案,治疗期间根据盆底肌力测试结果,适当调整频率和脉宽,通过肌电图将产妇肌肉活动信息以转化为听觉信号反馈给产妇,能够让产妇在被动点运动的刺激下唤醒本体感觉,形成正常的生物运动反馈,有利于产妇盆底功能的恢复。

此次试验中,两组产妇分娩后接受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治疗,治疗后盆底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效果更佳。综上所述,分娩方式不会对产妇盆底功能产生影响,产后接受早期盆底康复治疗,产妇盆底功能可显著改善,且相较于剖宫产,阴道分娩预后更佳。

[参考文献]

[1]曹秋波.盆底功能康复治疗140例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现代妇女,2014(8 下旬):317.

[2]刘勋姣,王珂,龚飞凤.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J].医学综述,2015,21(24):4580-4582.

[3]刘雪清.产后康复治疗对改善盆底功能的影响观察[J].双足与保健,2017(20):35.

[4]李霖凤.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影响及康复治疗的效果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1):83-84.

[5]田华.妊娠和分娩对盆底功能的影响及早期盆底康复治疗近期效果[J].双足与保健,2017(22):87.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产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