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

2018-05-16 02:18李静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口病空腹外周血

李静

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医院检验科,山东济宁 272102

手足口病是一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最常见的就是柯萨奇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现已被临床纳入丙类传染性疾病[1]。手足口病在5岁以下儿童中感染率最高,该病一般病程1周左右便会自愈,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口痛、低热等,同时患儿手足口等部位会出现小疱疹,重症患儿易引发脑炎、脑膜炎、肺水肿、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目前临床针对手足口病还未有更好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该病对儿童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2]。相关专家表明,控制手足口病病情发展的关键就是患儿早期确诊,早期准确检测出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阳性率,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可降低对患儿生命的威胁[3]。因此,该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间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该院收治的100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将其分成重症组3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儿14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为(4.5±1.3)岁,入组标准:患儿为呼吸困难、高烧不退、心力衰竭和抽搐等症状;普通组70例,其中包括男性患儿34例,女性患儿36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为(3.5±1.2)岁,患儿表现为食欲不佳、神志萎靡和低烧等轻微症状。组间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抽取患儿晨起静脉血2 mL,置于EDTA-K2抗凝试管内,同时抽取3 mL置于普通生化试管中。患者外周血WBC:采用血细胞分析仪与配套试剂检测。空腹血糖:采用全自动生化仪(TOSHIBA-120)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罗氏PPE800),以10.0 mg/L为参考值,小于该值则为正常。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外周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阳性率进行观察评分对比。 阳性率判定标准:WBC阳性为(WBC>10.0)×109/L,空腹血糖阳性为 (空腹血糖>6.1 mmol/L,hs-CRP阳性为(hs-CRP>10.0 mg/L。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对比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WBC、空腹血糖及 hs-CRP水平对比

检验结果显示,重症组30例患儿WBC水平为(11.45±4.69)×109/L,空腹血糖为(7.24±2.59)mmol/L,hs-CRP水平(10.56±9.58)mg/L;普通组70例患儿WBC水平为(6.38±2.86)×109/L,空腹血糖为(5.23±0.98)mmol/L,hs-CRP水平(4.68±1.23)mg/L。两组对比,重症组患儿WBC、空腹血糖及 hs-CR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检查结果阳性率对比

通过实验室检验结果显示,重症组患儿WBC阳性率为33.33%,空腹血糖阳性率为30.00%,hs-CRP阳性率为33.33%,普通组患儿WBC阳性率为21.43%,空腹血糖阳性率为22.86%,hs-CRP阳性率为1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阳性率对比情况[n(%)]

3 讨论

手足口病大多数患儿在预后身体恢复良好,但若是因EV7l感染引起的重症患儿,其病情发展比较迅速,最易造成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和肺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最终导致救治困难危机生命。手足口病患儿早起症状表现为食欲不佳、神志萎靡和低烧等轻微症状,重症患儿则会出现呼吸困难、高烧不退、心力衰竭和抽搐等症状[4]。因此,在患病早期应根据患儿自身症状和检查结果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从而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威胁患儿生命的危险性。据相关专家研究表明,手足口病患儿在病情发展的过程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会随着病情的严重而升高,这是患儿全身炎症的综合反应表现,很有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被病毒侵犯后,使视丘下部和延髓孤束核功能造成了紊乱,造成交感神经过度兴奋[5]。该次研究中,针对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作了进一步的检验研究分析。检验结果显示,重症组患儿WBC、空腹血糖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普通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同时重症组患儿WBC阳性率为33.33%,空腹血糖阳性率为30.00%,hs-CRP阳性率为33.33%,普通组患儿WBC阳性率为21.43%,空腹血糖阳性率为22.86%,hs-CRP阳性率为1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以上结果说明,两组指标在评判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中均可作为参考标准,同时采取联合检测有利于帮助患儿早期确诊手足口病的轻重程度,医生可通过检查结果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及时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威胁患儿生命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1]傅国红,李文庆.手足口病患儿血清IL-6、CRP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4,54(39):86-88.

[2]高芳,刘蕾.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空腹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J].山东医药,2016,56(4):66-67.

[3]况凡.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与红细胞锌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1):69-70.

[4]黄家勤,肖亚雄,曾英,等.新生儿急性泪囊炎治疗过程中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6):91-93.

[5]王小娟,庞艳.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3):107-109.

猜你喜欢
口病空腹外周血
采血为何要空腹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空腹喝水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hsa-miR-29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