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2018-05-16 02:18杨文艳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艾滋病依从性情绪

杨文艳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曲靖 655000

目前,艾滋病是世界性的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性疾病之一,艾滋病感染人群在早期主要包括同性恋、吸毒以及卖淫等,因而人们很容易将其和不道德性行为联系起来,从而导致艾滋病患者心理压力大,愤怒、抑郁、绝望、焦虑等情绪极为明显,同时又进一步影响了患者对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1]。有数据显示,我国现存活的艾滋病患者超过50万,其中有接近80%接受了抗病毒治疗。基于此,为研究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该院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的97例患者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以的97例艾滋病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都经过确诊,符合相关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具有沟通障碍的患者。将97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研究组(49例)。其中,对照组中,男性40例,女性8例,年龄 28~43 岁,平均年龄(31.5±5.1)岁。 研究组中,男性40例,女性9例,年龄27~44岁,平均年龄(31.7±5.2)岁。对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进入医院后,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了解患者各方面信息,包括教育程度、性格特征、生活环境等,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同时制定心理护理计划[2]。②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热情、耐心的对待患者,倾听患者的倾诉,让患者发泄内心的苦闷情绪,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帮助患者。③很多艾滋病患者都因为疾病严重而悲观、焦虑、抑郁,基于此,护理人员需要详细为患者介绍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并且针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避免患者因不良情绪而对生活绝望,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另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创建艾滋病病友群组,通过患者之间的交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交流来舒缓其心理压力,还可以引导患者听音乐、阅读书籍等转移注意力,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变化,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价[3]。SAS与SDS自评量表均包括20个项目,每项分数1~4分,总分80分。其中,SDS评分≥53分则可以认定患者具有抑郁情况。SAS评分≥50分则可以认定患者具有焦虑情绪。分数越高,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程度越严重。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干预后治疗依从性,分为依从、基本依从和不依从,总依从率=依从+基本依从。

1.4 统计方法

采取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研究组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情况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s),分]

表1 干预前后SAS与SDS评分比较[(±s),分]

注:t值为干预后两组比较结果。

组别SAS SDS研究组(n=49)对照组(n=48)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t值P值61.18±3.15 41.28±2.01 61.17±3.16 45.32±2.45 8.886 9<0.05 63.13±5.01 44.63±3.55 63.15±5.03 52.35±4.12 9.892 9<0.05

2.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对照组与研究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艾滋病作为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卫生问题。而由于艾滋病无法治愈,同时由于早期宣传原因,当前社会中对于艾滋病有着普遍的歧视心理,导致艾滋病患者大多都有严重的心理负担,基于此,改善艾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意义。在该次研究中,研究组应用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护理人员充分理解病情对患者的打击,同时予以精神支持,倾听患者的诉说,不断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护理人员还帮助患者重建生活目标与信心。此外,艾滋病患者需要终身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治疗依从性是极为关键的因素,有研究发现,国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约为58%~83%左右,针对此种情况,在该次研究中,对研究组患者心理护理过程中还重视治疗依从性护理,总体而言,经过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都明显改善,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SAS和SDS评分下降幅度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研究组患者总依从率为97.96%,对照组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艾滋病患者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同时提高服药依从性,可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梁群英,谢惠娟,陈海涛,等.护理认知干预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6):42-43.

[2]曹明奇,姬英.影响艾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1,30(17):60-61.

[3]曲文超.循证策略下同伴教育对艾滋病患者不良情绪、服药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8):111.

猜你喜欢
艾滋病依从性情绪
《 世界艾滋病日》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