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信、行模式”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康复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8-05-16 02:18李德俊马逸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康复实验组

李德俊,马逸云

1.临潭县第一人民医院,甘肃临潭 747500;2.甘肃省临夏市人民医院,甘肃临夏 73110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较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为研究分析"知、信、行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治疗生活质量的影响,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中,年龄范围为 23~62 岁,平均年龄为(43.21±3.21)岁,病程范围为1 个月~4 年,平均病程为(2.21±1.21)年,12 例患者为女性,男性患者为18例。实验组中,年龄范围为24~63岁,平均年龄为(43.14±3.21)岁,病程范围为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33±1.12)年,11 例患者为女性,男性患者为19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保守康复治疗,给予推拿、腰椎牵引等,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实验组进行“知、信、行模式”,建立专业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小组,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组员对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认真搜集患者临床资料,通过集中讲解与一对一等方法,告知患者相关疾病知识,应用电话随访的方法,了解患者实际掌握情况,并进行再次教育。

①知识:应用多用手段向患者讲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知识,例如治疗方法及病因等,强调进行治疗和功能锻炼的作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使患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正确的认识。②态度: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过程较长,患者生活质量较低,患者易出现焦虑及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心理负担较重。护理人员需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肯定患者的进步,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热情接待,展现耐心的护理态度,引导患者心理活动往正方向发展。③行为:引导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正确锻炼等,发挥家属的协同作用,为患者提供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倾听患者诉求,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提高治疗效果[2]。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临床疗效及疾病复发等临床指标。

1.4 疗效评价

无效:经过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麻木及疼痛等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治疗后,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得到改善,活动能力增加,可做轻便工作。显效;可坚持进行工作,腰部活动基本正常,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痊愈:腰部可正常活动,腰腿疼痛等临床症状消失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χ2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后,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2例,有效患者为8例,显效患者为8例,痊愈患者为12例。对照组中无效患者为6例,有效患者为7例,显效患者为7例,痊愈患者为1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7%与 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评分为(65.52±11.93)分显著低于实验组躯体功能评分为(76.32±12.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功能评分分别为(79.54±14.12)分与(70.24±13.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分显著低于实验组生活质量总评分为(76.88±10.9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社会功能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物质生活 总分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77.42±15.12 63.22±12.93 4.124<0.05 76.32±12.18 65.52±11.93 4.235<0.05 79.54±14.12 70.24±13.22 3.262<0.05 73.23±11.43 60.26±10.42 5.347<0.05 76.88±10.90 60.30±9.20 4.581<0.05

2.3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实验组中,3例复发。对照组中,9例患者复发。实验组复发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时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临床症状为腰腿疼痛,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正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腰椎间盘突出症逐年升高,主要治疗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较多患者倾向于非手术治疗。保守康复治疗能够帮助患者正确进行康复训练,恢复肢体的相应功能,提高平衡能力[3],诱发机体内的分离运动,保护患者关节功能。应用“知、信、行模式”,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建议,根据患者文化水平等临床资料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使患者对自身疾病有较好的认识[4],引导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加强对患者的监督管理,将患者知、信、行进行结合,将知识上升到信念,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缓解患者疼痛,可显著提高满意度,保证疗效,提高恢复速度。在该次研究中,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3%与80.0%,实验组复发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复发率为30.0%,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60.30±9.20)分显著低于实验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康复治疗中应用“知、信、行模式”模式可显著降低复发概率,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知、信、行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保守康复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伟.针对性康复护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生活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5(27):147-148.

[2]季琴,施加加,徐建红,等.延续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4(6):460-461.

[3]席红.电话随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手术患者康复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7,34(2):226-227.

[4]张楠,任婧娟,李谊.聚焦解决模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疾病影响程度的干预效应[J].护理学杂志,2014,29(18):1-4.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康复实验组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