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肛瘘治疗中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的疗效分析

2018-05-16 02:18徐涛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线法肛瘘瘘管

徐涛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山东郯城 276100

肛瘘在肛肠外科中属于常见病,发病率仅次于痔,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慢性感染通道,临床上以男性青壮年居多,症状为肛周瘙痒、流脓、疼痛等,肛瘘如不及时治疗会使病变复杂而形成复杂性肛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1]。因此在临床上应提高对复杂性肛瘘治疗的重视。目前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因较好的疗效被运用到临床治疗中,为探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效果,选择该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10例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复杂性肛瘘患者110例,均符合卫生部关于复杂性肛瘘的诊断标准,随机分组,观察组55例,男39 例,女 16 例,年龄 35~56 岁,平均(43.76±4.32)岁,其中高位肛瘘29例,低位肛瘘26例。对照组55例,男 42 例,女 13 例,年龄 32~58 岁,平均(42.19±5.71)岁,其中高位肛瘘32例,低位肛瘘23例。两组患者或家属均对该次实验内容、目的理解,并自愿对知情同意书签署。排除孕妇或哺乳期女性;排除精神障碍者;排除机体其它系统严重疾患者,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肛门直肠指检及肛门镜检查,术前8 h禁食,术前2 h灌肠清洁。对照组采用瘘管切除术,对患者进行骶管麻醉,麻醉成功后取侧卧位,手术区域进行常规消毒。在探针指引下明确瘘管和内口位置,低位肛瘘的患者行放射状切开,高位肛瘘患者则选择放射状切口对肛门括约肌、外部括约肌皮下和管道相对浅显部分实施切开处理。若肛门外括约肌身段受累,则使用探针在管道内使用橡皮筋挂到合适位置后实施结扎处理。术后用甲硝唑冲洗消毒管道和创口,7 d后紧线,14 d后脱落挂线,之后进行常规换药,直至创口愈合。

观察组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麻醉后明确手术区域,设计内口走向及位置,标记好括约肌周围区域。在与内口相应方位的肛缘外做一放射状小切口为人造外口,保持走向的一致性。用探针由外到内进行检查,在齿线上方约5 mm的部位行一放射性切口,依次将黏膜及肌肉层进行分离,切除感染灶。若肛瘘位置较高,从内口处沿括约肌间隙直至触及瘘管顶端,予搔刮后置管引。术中均需保护外括约肌。为利于引流,分别在探查外口及支管上作数个放射状小切口,对感染坏死组织进行彻底清理。于切口之间松弛挂入橡皮筋,充分引流。术后用甲硝唑对管道和创口进行全面冲洗,待创面颜色变浅时,取出引流物,常规换药至创口愈合。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后遗症发生率;对比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创面愈合,临床症状消失;显效:创面愈合,术前流脓、疼痛消失,肛周湿润,患者存在轻微瘙痒;有效:创面未完全愈合,术前流脓、疼痛有所缓解,肛周湿润,患者存在轻微瘙痒;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变。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患者复发率随诊6个月以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原有肛瘘复发,无肛门失禁。

1.5 统计方法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统计软件,组间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9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复发率及后遗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0.73±5.64)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9.18±6.85)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复杂性肛瘘由于病理复杂,治疗中存在复发率高、后遗症多等问题又被称为难治性肛瘘。目前临床上治疗复杂性肛瘘最有效的方法是外科手术。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是针对治疗复杂性肛瘘设计的,它能彻底清除病灶感染源,降低炎症的发作;减低内口压力以促进瘘管闭合,及时清除了因高压而进入瘘管的感染物质;彻底清创并充分引流以防止复发[2]。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有挂线而不勒断括约肌的特点,保留了括约肌的基本解剖学结构,对肌张力影响较少,避免肛门发生完全性失禁,对治疗复杂性肛瘘有明显的优势。相较于瘘管切除术,保留括约肌利用肛肠压力变化规律,仅在外口及瘘管支管的表面呈放射状切开,并利用橡皮筋起到对口引流的目的,保护肛周组织的同时达到引流效果,可有效避免腔内感染发生,便于术后切口愈合。在该研究中,选择110例相关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和瘘管切除术两种方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分别为2%、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遗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0.73±5.64)d,对照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9.18±6.85)d,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均较为理想,但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可降低患者后遗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对复杂性肛瘘患者采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后遗症发生率,具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军,叶细杰,林晓燕.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20(4):237-239.

[2]孙晖,钱海华,李辉斌.内口扩大切除保留括约肌虚挂线引流法治疗低位肌间肛瘘20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3,5(1):45-46.

[3]师源,师常成.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在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广州医药,2015,46(2):24-26.

猜你喜欢
线法肛瘘瘘管
基于特征线法的含气输水管道水锤特性分析
当心特殊肠癌的“幕后黑手”——肛瘘
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诊断肛瘘诊断价值
先天性耳前瘘管的走行观察与手术治疗
猪回肠食糜的取样方法
并行导丝法在更换肾造瘘管中的应用:附33例次报道
腔内悬吊联合置管引流治疗瘘管性脓肿
一阶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线法及其应用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广西玉柴喂线蠕化处理试验生产情况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