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干预的研究

2018-05-16 02:18孟桐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扭体寒凝汤加减

孟桐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032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本书由清代医家王清任编写。其方组成:小茴香七粒炒,干姜二分炒,元胡一钱,没药一钱炒,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官桂一饯,赤芍二钱,蒲黄三钱生,灵脂二钱炒,水煎服。少腹逐瘀汤,此方治少腹积块疼痛,或有积块不疼痛,或疼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血见时,先腰痠少腹胀,或经血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皆能治之,效不可尽述[1]。该研究在原方上又进行了加减,药物组成如下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 g、胡索 3 g、没药(研)6 g、当归 9 g、川芎 6 g、官桂 3 g、赤芍6 g、蒲黄 9 g、五灵脂(炒)6 g、丹参 15 g、香附 10 g、乌药10 g、甘草6 g。为了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干预,该文从PGE2及血小板粘附性的指标探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寒凝血瘀痛经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选用3月龄的SPF级健康 Wistar雌鼠48只,均200 g左右。所有大鼠均性成熟但未交配。于SPF 级动物房内饲养,室内温度(24±1)℃,湿度(50±5)%,光照。使用清洁级大鼠全营养饲料,自由饮用清水。

1.1.2 实验药物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小茴香(炒)7粒、干姜(炒)0.6 g、胡索 3 g、没药(研)6 g、当归 9 g、川芎6 g、官桂 3 g、赤芍 6 g、蒲黄 9 g、五灵脂(炒)6 g、丹参15 g、香附 10 g、乌药 10 g、甘草 6 g)

1.1.3 实验药物制备少腹逐瘀汤加减方一副共90 g,分别用8倍量蒸馏水高温煎煮3次,20 min/次。合并3次药物溶液,过滤并减压浓缩到与原药质量1∶1(g:mL)的体积量。依据《药理实验方法学》中体表面积折算大鼠每日给药剂量,将人的临床用药剂量换算成大鼠的剂量。经计算少腹逐瘀加减方人临床用药1.5 g/kg。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动物分组处理 将处于发情期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临床剂量)、中药高剂量组,阳性药对照组,每组8只,共48只动物。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制备寒凝血瘀痛经大鼠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用0~4℃冰水浸泡大鼠,1 次/d,6 min/次,连续 35 d,以寒冷刺激诱导形成寒凝血淤症模型,同时大鼠皮下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0.03 mg/只/d,使子宫同步化,制造原发性痛经模型。于造模的第15天开始分别给予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临床剂量)、中药高剂量组少腹逐瘀加减方灌胃;阳性药对照组以安瑞克布洛芬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 次/d,连续 35 d。

1.2.2 指标检测 ①扭体反应:连续灌胃35 d,最后一日给药1 h后,各组腹腔注射缩宫素2 U/只,观察30 min内大鼠扭体次数并计算扭体潜伏期、扭体次数抑制率。扭体潜伏期=开始扭体时间-注射缩宫素时间;扭体抑制率=(模型组扭体均数-,给药组扭体均数)/模型组扭体均数×100%。跟据Schmauss提出的行为学评分标准,统计大鼠扭体次数、大鼠扭体潜伏期时间(min)及扭体抑制率。②血小板粘附性的指标:造模后,各组大鼠均注射10%水合氯醛溶液(0.3 mL/kg)麻醉,采血,将血液置于含肝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 (测血细胞比容时)的真空采血管中,混匀,离心,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迅速检测大鼠的全血黏度。③大鼠血清中PG含量:大鼠腹腔静脉取血,约5 mL,4℃,2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置于-80℃冰箱内保存,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中PGE2。④大鼠子宫匀浆NO含量:取双侧子宫以冰冻的生理盐水洗净拭干称重,制成10%的子宫组织匀浆,以 1 800 r/min,低温离心15 min,取上清液,按NO试剂盒说明书的实验步骤严格操作。

1.3 统计方法

各组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大鼠扭体反应次数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5组均有扭体反应且扭体次数、扭体评分明显增高(P<0.01),说明大鼠痛经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临床剂量)及中药高剂量组的扭体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1),见表 1。

表1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的扭体反应的影响程度(±s)

表1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的扭体反应的影响程度(±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 潜伏期(min) 扭体次数(次)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30(5.11±1.35)&(10.35±0.66)&*(8.45±1.78)&*(8.96±0.74)&*(8.02±1.33)&*0(6.33±1.03)&(1.50±0.55)&*(2.17±0.75)&*(1.75±0.50)&*(1.75±1.16)&*

②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大鼠血小板粘附性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五组的低切值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 ,阳性药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临床剂量)及中药高剂量组在高、低切变率均明显降低血流变(P<0.05)。见表2。

表2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血清PGE2含量的影响程度[(±s),pg/mL]

表2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大鼠血清PGE2含量的影响程度[(±s),pg/mL]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PGE2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0.51±0.61(0.49±0.50)&(0.43±0.116)&*(0.45±0.13)&*(0.48±0.12)&*(0.47±0.15)&*

③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大鼠血清中PG含量的影响,模型组PGE2含量最低(P<0.01)。治疗后,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见表 3。

表3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全血粘度的影响程度(±s,n=8)

表3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全血粘度的影响程度(±s,n=8)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 低切 高切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46.61±7.58(22.04±3.24)&(44.61±0.59)&*(39.66±0.56)&*(44.44±8.10)&*(48.02±6.12)&*7.05±1.15(3.86±0.48)&(6.32±1.60)&*(8.81±0.98)&*(7.02±1.63)&*(7.69±1.66)&*

④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大鼠子宫匀浆NO含量的影响,大鼠子宫匀浆中NO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都有较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可表现出致痛和镇痛双重角色,增多则其抑制作用而阵痛。见表4。

表4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子宫组织NO含量的影响程度+[(±s),μmol/gprot]

表4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子宫组织NO含量的影响程度+[(±s),μmol/gprot]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NO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0.19±0.167(0.36±0.356)&(0.39±0.754)&*(0.42±0.128)&*(0.42±0.092)&*(0.51±0.115)&*

⑤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寒凝血瘀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值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余5组的PT及APTT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凝血四项的影响程度(±s)

表5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对凝血四项的影响程度(±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PT animal凝血酶原时间(动物)APTTanima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低浓度组中药中浓度组中药高浓度组7.83±0.26(7.48±0.22)&(8.28±1.07)&*(7.60±0.10)&*(7.78±0.25)&*(8.16±0.49)&*18.42±4.24(16.60±0.52)&(39.34±14.52)&*(21.23±6.37)&*(17.33±1.38)&*(18.40±3.16)&*36.85±2.22(33.48±4.20)&(19.82±6.17)&*(29.13±7.18)&*(35.68±1.05)&*(35.24±4.15)&*

3 讨论

现代医学分析寒凝血瘀型的痛经的病理因素,认为血液循环对其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2]。研究显示其主要与血液流变的指标变化,微循环流通不畅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3]。该文运用冰水浴的方案构造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模型,经过一系列的理化测验,发现大鼠的全血高切黏度、大鼠的全血低切黏度、大鼠血清中PGF2含量以及大鼠子宫匀浆NO含量等多种数据均发生了改变,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展示了临床上患有寒凝血瘀型痛经的女性患者的一些临床体征。

少腹逐瘀汤在治疗寒凝血瘀型的痛经十分有效,有研究可以证明少腹逐瘀汤对机体的作用机理及药理作用[4]。在少腹逐瘀汤的基础上进行了加减,增加了四味药,丹参、乌药、香附、甘草。丹参活血祛瘀,通经止痛的。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行血分,功擅理气开郁;乌药顺气降逆、散寒止痛,专走气分,长于顺气散寒二药合用,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甘草有调和攻补之药的功效。增加丹参、乌药、香附、甘草四味药,使药方的散寒止痛及活血祛瘀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实验显示服用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和服用安瑞克布洛芬治疗均可使扭体的潜伏期延长,扭体次数有均显著下降,说明少腹逐瘀汤加减方和安瑞克布洛芬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均有改善,且能证明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有较好的疗效。中药组低剂量,中药组中剂量,中药组高剂量这3种比较中药组低剂量扭体潜伏期最长,扭体次数最少。其次,该实验中除空白对照组外血液粘稠度均有增加。但在治疗后,采取中药组和安瑞克布洛芬的血液粘稠度均有降低。此外,PG的含量与痛经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5]。同时,PGE2含量的升高同样可以抑制子宫平滑肌痉挛性收缩的发生,改善子宫的缺血缺氧的状态,最终发挥止痛的功效。

[参考文献]

[1]王清任.医林改错[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宿树兰,赵新慧,华永庆,等.四物汤及类方香附四物汤挥发性成分与子宫平滑肌收缩效应相关性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2):50-57.

[3]宿树兰,段金廒,王团结,等.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大鼠模型血液流变性及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8,14(12):41-43.

[4]吴修红,杨恩龙,杨新鸣,等.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激素及其受体的影响[J].中药材,2015,38(6):1251-1253.

[5]巩海亮,贾小红,宋兰英,等.少腹逐瘀汤配合针刺对痛经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对子宫收缩性和前列腺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6.29(5):590-593.

猜你喜欢
扭体寒凝汤加减
靖眩汤加减治疗梅尼埃病临证心得
Modified Gexiazhuyu decoction (膈下逐瘀汤加减方) alleviates chronic salpingitis via p38 signaling pathway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自拟消银汤加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
蒙药阿给镇痛作用的研究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
广藿香对冰醋酸所致小鼠扭体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研究
艾可合剂与艾可胶囊药粉镇痛作用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