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别故里山川情精准扶贫换新颜

2018-05-21 10:07陕西省扶贫办杨璇
西部大开发 2018年4期
关键词:村容村貌攻坚克难村口

文 / 陕西省扶贫办 杨璇

“唯有攻坚克难、背水一战,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的扶贫干部只有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才能让贫困群众们真正脱离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一道道凹凸不平的架子车辙印、一丝丝杨柳垂挂在田边,知了声声叫唤着夏日,乡亲们挥汗如雨忙割麦。”这是我对故乡最初的记忆,也是属于孩童时期独有的天真。成年后,我已有许久不曾回去,忙碌着人生中的各种时刻,学业、工作、婚姻,一路马不停蹄,时间从来不曾停留,给予任何歇息的机会。恰逢有几天假日,突然想放慢脚步回去看看,是对往昔记忆的追寻,更是对故乡新生活、新变化的期待!

漫漫长路变通途

家乡凤翔,古称雍,乃是周秦发祥之地、嬴秦创霸之域,距宝鸡市区44公里之遥。儿时回去,总要坐着乌烟瘴气人挤人的小中巴,摇摇晃晃在坑坑洼洼的土路上,仿佛一个喝醉了的壮汉,遇到陡坡急弯,随时可能跌倒。颠簸2个多小时终于到达村口,下车后却又碰到新的“挑战”,每遇晴天便是尘土飞扬,每遇雨雪更是惨不忍睹,满是泥泞,衣襟鞋袜必定是要重新洗过。这次回去,家乡真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县上不仅加速形成了“四高两铁一机场、十纵十横一环线”立体交通体系,连通村公路也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总里程达977公里,从市区开车到达村口只需30分钟,大大缩短了路程时间,快捷又舒心。询问村民方知,村上自开展精准扶贫以来,通过政府补贴、农民自筹等方式,已将通村公路从村口一直修到了每家每户门前,小轿车可以一直开到院里,不仅方便了大家的出行,更是带来了新的商机。乡亲们都感叹,“要想富、先修路”绝不是一句空话,当路通到“心里”,经济发展的触角真的就延伸到了家里。

民富村美沐春风

走在通往村口的路上,只看那成片的苹果园整齐划一,可以想象秋日来临,果实累累之时的繁盛景象,如今的凤翔苹果强势推进、加速发展,不仅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更是跻身全国苹果产业30强县;小汽车随处可见,车牌从湘赣到浙苏、从豫鄂到粤琼,出门务工的青年们满载而归,脸上洋溢着喜气盈盈的笑容;村容村貌得到了巨大的改观,现如今每家每户的土坯房不见了,变成了各有特色的“小洋楼”,垃圾从过去的随意乱倒,到定点归置清理,每家每户都配发了环保垃圾桶;坐在屋里的水泥炕上,感受到冬日的阳光透过玻璃带来的阵阵暖意,此刻心里是多么敞亮与明净,门口再种点绿色蔬菜,随时采摘,心里别提多美了。如此的变化和发展,当然离不开扶贫政策的深入人心,扶持到位、落地生根,让乡亲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尝到了更多的甜头。

乡风民俗情不移

这么多年没有回去,感觉家里一切都变了,喝水不用自家打井了、电视频道选择更多了、厨房灶台添了不少智能家电、割麦再也不需靠人力了……但又感觉一切都没变,乡亲们的热情质朴,刚一进门就各种招呼,亲切得好似方才见过,半分生疏感都没有。

一进主屋我就被墙上挂着的精准脱贫明白卡和脱贫攻坚政策宣传画所吸引,上面的内容清晰明了,通俗易懂,家里长辈瞧我看得出神,便滔滔不绝地跟我讲起了明白卡背后的故事。堂叔说,母亲和妻子接连患病,曾一度压倒他早已弯曲的背脊,沉重的经济负担,医院家里两头照顾,令他疲惫不堪。自打被定为贫困户以来,深切地感受到党的政策带来的温暖,帮扶干部和村干部常常来看望他们一家,帮助他们了解掌握更多的健康扶贫新政策,使家中病人通过多种方式享受政策,减免了大量的医疗费用;为了方便就近照顾病人,帮扶干部还帮他介绍了一份离家不远的短工,这样一来,利用打工间隙就能把家里照顾了,不用再像过去一样每天劳碌奔波,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听到这里,我竟有些泪目,一是为乡亲们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日子有了新起色而感动,二是作为一名扶贫干部为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同志们而骄傲。毋庸置疑,脱贫攻坚让乡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村容村貌日新月异、乡亲们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乡村逐渐实现了“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乡亲们不仅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更是在精神层面树立了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信心和决心。这些都离不开扶贫干部的帮助和鼓励,这一点我们不容忽视,特别是当前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已然到了爬坡过坎、破釜沉舟的关键时刻,不到最后一刻都不得放松,唯有攻坚克难、背水一战,方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的扶贫干部只有付出超乎寻常的艰辛努力,才能让贫困群众们真正脱离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猜你喜欢
村容村貌攻坚克难村口
勇于善于攻坚克难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村口那座山
村口的老人
赓续前行
村口的老人
杂谈农村的变与不变
探索城乡环卫一体化新途径、改变村容村貌
我的手里拎着一只旧木桶
加快推进河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