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一般性问题研究
——以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为样本

2018-05-24 05:44廖雯玲王旭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8年4期
关键词:财政拨款均等化增幅

廖雯玲,王旭明

(湖南图书馆)

现代公共图书馆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的基础性、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对提升全民素养、构建与维护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对提升文化软实力愈加重视,推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相关体系的建设工作也相继提上日程并得到深入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也积极配合国家层面的战略设计,相应推出一系列促进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推动了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长足发展。但由于经济、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原因,中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仍然存在许多普遍的、一般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均等化、标准化建设,影响着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战略的推进,也影响着“一带一路”的文化辐射能力。

文章以湖南省公共图书馆2005-2015年的发展为样本,通过数据分析对比,①揭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总结分析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一般性问题,阐述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对策。

1 以湖南为样本的发展问题数据比较分析

1.1 基本办馆条件提升缓慢

(1)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待加强。如表1所示,总量上,湖南省公共图书馆2015年的基础设施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其多项指标排名靠前。然而,相较2005年,建筑面积、阅览室坐席、计算机数量的排名均下滑。均量上,各大指标的均量不但都排名靠后,而且排名也都出现下滑,部分甚至在全国垫底。

(2)财政支持力度不够,经费保障能力有限。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总量在十年间确实实现了大幅增长,排名由第19上升至第15,但与其排名全国第8的经济总量相比,两者显然并不协调。再从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看,2005年其占湖南公共财政支出总额的0.062%,2009年降至0.045%,2011年降至0.043%,2012年以后有所回升,至2014年升至0.054%,2015年又回落至0.053%。可见,虽然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的财政拨款总量在不断提升,但其在公共财政支出的占比反而下降。虽然人均财政拨款跟着总量翻了几番,但人均财政拨款依然很低,其增幅远低于全国增幅。且无论哪一项人均经费指标都在倒数几名(见表2)。

表1 2005与2015年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主要指标及其增速排名

表2 2005与2015年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主要指标及其增速排名

(3)传统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增长较慢,电子文献资源藏量不足。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传统文献资源的保有量虽然排名在全国较为靠前,但2015年各项藏量指标的总量和均量在全国排名均下滑,增幅亦远低于全国(见表 3)。

电子文献藏量是数字技术条件下一种新型文献保障能力。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的电子图书藏量在2011年时排名全国第6,但时至2015年,仅增加电子图书598万册,增幅全国最小,排名已下降至全国第18位,人均电子图书藏量也从2011年排名第11降至第28名。显然湖南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并未跟上信息技术和文化环境的变化速度,故在电子文献保存量上表现出极为低效的增长速度和与时代发展颇不相适应的保障能力。

表3 2005与2015年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传统文献保障主要指标及其增速排名

1.2 服务效能提升缓慢,投入产出绩效下降

(1)服务工作进步不大。如表4所示,2015年湖南公共图书馆各项服务总量指标在全国排名都处于中等靠上,但是与2005年比较,除了组织活动次数提前了8个名次,其他体现服务效能的指标排名集体下滑。相较2005年,这些指标的增幅普遍不高,排名都颇为靠后,与全国增幅差距颇大,如持证读者数增幅不足全国增幅的1/5,参加活动人次的增幅不及全国增幅的2/5。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各项人均服务指标也均低于全国人均水平,排名下滑明显,如持证率下滑9个名次,读者活动参加率下滑10个名次 (见表 4)。

表4 2005与2015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主要服务指标及其增速排名

(2)服务成本增加。如表5所示,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成本在全国各省市中比较低。2005年每一外借册次服务成本仅高于江西、重庆;每一流通人次服务成本仅高于重庆、海南、湖北、广西;每一持证读者服务成本不足全国该项成本的2/5,除西藏无相关数据外,湖南每一持证读者服务成本在全国最低。但是2015年的数据显示,湖南省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成本虽然在全国仍然保持了较低水平,但每一项服务成本增幅明显。

表5 2005与2015年湖南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本及其增速排名

1.3 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不平衡

综合湖南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情况,湖南省内各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文献资源、经费投入、服务效能等各方面都存在发展差异。下文将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图书馆事业发展不平衡情况进行阐述,着重考察各主要指标的总量和均量及其2012-2015年的增长情况,详见表6-表9,其中,各表中的“全省”一栏均包含了两个省级馆的统计数据,表7-表9中灰色块部分表示该市该项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或全省增幅。

(1)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模不一。由表6可知,14个总量指标中,长沙市有7个总量指标排名第一,衡阳市有3个指标排名第一,怀化市有2个指标排名第一,邵阳、岳阳、湘潭分别有1个指标名列第一。可见长沙市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规模最大,水平较高。这种情况与其作为省会的政治地位及其经济规模是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张家界市的各项总量指标在14个市(州)中一律垫底。显然,就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规模和水平而言,湖南省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发展是极为不平衡的。

表6 2015年湖南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主要指标(总量)

(2)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水平不一。均量指标着重衡量每个人或者每个馆所拥有的资源、所享受的服务,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均等体现的更为具体。表7中“每一图书馆覆盖面积”和“每一图书馆服务人口”体现的是图书馆设置密度以及人们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方便程度,其数值越大,表示人均水平越低;“每一馆员需服务人口”是图书馆服务能力的体现指标之一,数值越大,表示图书馆负荷越重。数据显示,湘潭市的图书馆密度最大,张家界市的图书馆密度最小。长沙市每一图书馆需要服务的人口是湘西州的2.5倍。湘西州的每一馆员需服务人口数最少。其余9个指标中,长沙市、湘西州、湘潭市分别有4个、2个、3个指标名列第一,垫底的或是张家界市或是娄底市。由表7中灰色块的分布可知,14个市(州)的12项均量指标中,仅42个指标值达到全省平均,不到总数的25%,其中“人均藏量”仅湘潭市的指标值达到全省平均,“人均新增藏量”、“人均财政拨款”也都只有2个市(州)的指标值达到全省平均。长沙、湘潭、永州、怀化、湘西州分别有6项指标值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常德、益阳则无一项人均指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岳阳、娄底、张家界也只有一项指标达到全省平均,可见湖南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不但均等化水平较低,且地区间发展差异颇大。

(3)各地区图书馆事业发展速度不均衡。表8是 2015年相较2012年湖南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总量指标的增长情况,14个市(州)的154个指标值中仅73个达到全省公共图书馆增长速度,占地区指标值总量的47%。所有地区中只有“新增藏量购置费”、“总藏量”、“活动参与人次”3个指标是正增长,其他8个指标均有若干地区是负增长。除了各地区的“总藏量”增速都达到全省平均增速外,其余指标达到全省人均的地区数量不一。其中,仅3个地区的“持证读者”增速达到全省平均,“财政拨款”的增长速度也只有4个地区达到全省平均。长沙市、岳阳市分别有9个指标的增幅达到全省增幅,邵阳市有8个,株洲市有7个,永州市、湘西州有6个。常德市仅“总藏量”和“活动参与人次”的增幅达到全省增幅。可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速度有明显差异。

表7 2015年湖南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主要指标(均量)

表8 湖南省2012-2015年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主要总量指标增长情况

表9 湖南省2012-2015年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主要均量指标增长情况

表9从均量指标考察2012-2015年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主要指标的增长情况,与总量指标增长情况相类似,只有“人均新增藏量购置费”、“活动参与率”两个指标14个市(州)都实现了增长,其余8个指标均有若干地区是负增长;只有“人均藏量”增幅都超过全省人均藏量增幅;人均财政拨款只有4个地区达到全省增幅,持证读者率仅2个地区达到全省增幅。岳阳市达到全省增幅的指标最多,为9项,其次是长沙市,8项。常德市、益阳市最少,分别只有2项达到全省增幅,衡阳市、娄底市、郴州市、怀化市也仅3项达到全省增幅。可知,湖南省各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均等化水平发展速度也差异明显。

2 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中的一般性问题

根据以上的数据分析,可看出湖南省公共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着诸如均等化水平低、地区发展不平衡、效能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中部多数地区皆存在,是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一般性问题。业界对此亦有所研究,如黄俊[1]、李雪峰[2]、李国新[3]、刘小花[4]等都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探讨。

2.1 均等化水平低

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均等化水平低首先表现在供给不足,尤其是人均资源供给低于东西部地区。以人均藏量和人均财政拨款为例,2005年中部地区的人均藏量分别比西部、东部少0.046册、0.391册,2015年差距进一步拉大,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少0.08册,比东部地区少0.5册。2005年中部地区的人均财政拨款比西部、东部分别少0.18元、2.57元,2015年则分别少2.62元、7.42元。其次,表现在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数低。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数综合反映了人均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水平,通过综合考虑流通量、书刊文献外借量、活动参与量三个服务指标的人均数,分别赋予一定权重,得到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数。[5]200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数为0.153,而中部为0.105,低于全国水平;2015年,全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均等化水平指数上升至0.367,中部上升至0.215,但仍远低于全国水平。

2.2 结构性差距悬殊

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结构性差距主要表现在两方面:① 区域间不平衡。这不仅包括省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包括省域内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省域内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可见上文对湖南省各市州的分析。这里着重分析中部省区之间的供给不平衡,仍以人均财政拨款和人均藏量为例。2015年,中部地区的人均财政拨款中位数是5.8元,最多的是海南省,为10.71元,排名全国第11;最少的是河南省,3.51元,仅及海南省的1/3,排名全国倒数第一;人均藏量上,2015年中部地区人均藏量中位数是0.444册,最多的是吉林省,为0.642册,最少的是河南省,为0.261册,最大值是最小值的2倍多。② 层级间不平衡。图书馆层级间的不平衡实质上是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上的折射。以财政拨款为例,2015年湖南省县级馆馆均财政拨款为26.6万元,市级馆馆均财政拨款为103.2万元。如,湖北、海南等地的省级馆财政拨款则分别占据了全省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的44%、58%。财政更多地倾向于省市级馆,导致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发展较快,县级及以下的基层图书馆的发展难以得到经费保证,偏远地区的县级图书馆很多处于空壳化状态。

2.3 效能提升缓慢

持证率、人均年到馆次数、人均外借册次、活动人均参与次数是反映图书馆服务效能的四个重要指标。对比中东西部2005年和2015年的这四个指标的增长情况,中部地区增长要落后于西部和东部:①中部地区2005年持证率为0.644%,2015年为1.692%,增长了1.04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3.35个百分点)和东部(7.279个百分点)的增长值;② 中部地区2015年的人均年到馆次数较2005年增长了0.14次,低于西部(0.15次)、东部(0.43次)和全国(0.25次)的增长值;③ 中部地区2015年人均外借册次较2005年增长了0.093册次,低于西部(0.105册次)、东部(0.424册次)和全国(0.215册次);④ 2015年中部地区读者活动人均参与次数较2005年增长0.0164次,低于西部(0.0257次)、东部(0.0225次)和全国(0.0234次)的增长值。

3 中部公共图书馆加强建设与服务的对策研究

3.1 加大对建设滞后的县级图书馆的财政支持

县级图书馆一头系着城市,一头系着农村,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五级网络中的“城乡结合部”,其发展建设的好坏强弱,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抹平城乡知识鸿沟,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但是,就目前来看,在省市县三级公共图书馆体系中,县级馆的发展最为缓慢,尤其在一些连片特困的偏远地区,县级馆的经费经常难以得到保障,文献资源保障能力极低,“空壳化”现象突出,致使其作用发挥甚微,存在价值难以实现。当前情况下,地方政府应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从最基本的财政投入着手,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保公共图书馆财政拨款在当地GDP或财政收入占据相对稳定的比例。同时,上级财政应向县级公共图书馆建设滞后的地区有所倾斜,或者加大倾斜力度,以补充地方财政难以全面支撑基层图书馆建设的不足。并从基础设施、资源建设等基本的服务资源投入上给予县级图书馆维持和提升服务能力的基本保障,为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化和均等化提供基本条件。

3.2 加强培育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

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主体是政府,而发展主体在于公共图书馆本身,并通过自身发展进一步说服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支持力度,从而刺激其自身得到更高级的发展,最终实现图书馆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发展。

培育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是指图书馆作为生长着的有机体,内部各系统(要素)对图书馆的发展不可或缺,其能有序调动内部各系统(要素)的生长活力,并促使各系统(要素)之间行成良性互动,最终在不依靠外力的情况下获得自主发展的能力。由于人是发展的最终主体,图书馆的自我发展能力最终指向的是人,包括图书馆从业人员、读者,因此,构建图书馆自我发展能力,关键在于培育与提升馆员自我发展能力。首先,要提高馆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专业能力的培训、职业道德的培养、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馆员队伍要加快转变滞后的观念,摒弃安于现状、求稳怕变、依赖政府等思想,根据实际馆情,积极创新,提高自我造血能力。再次,馆员队伍应深入把握读者意识,引导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尤其是基层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善于利用读者资源,扩大图书馆的文化辐射范围。

3.3 强化数字化阅读服务,引导读者更多地利用和亲近图书馆

随着现代技术和传媒产业的快速发展,读者越来越习惯于追求轻、浅、快的文化产品消费体验,不仅是中西部图书馆,全球都面临着读者减少、图书阅读率下降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全力推行全民阅读,试图通过不断的阅读推广活动,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培养读者阅读习惯,但仍然难以改变数字阅读趋势。根据第十四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为68.2%,比2015年上升了4.2个百分点,有48.4%的国民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因此,既然难以改变,不如顺应数字化阅读趋势。首先应认识到,数字化阅读不仅是阅读方式的变革,也是人类传播和接受知识方式的变革,政府和图书馆要在此层面上考虑如何根据这种变化,在目前的过渡阶段建立起面向未来的图书馆,吸引未来读者。其次,在数字化服务方面做文章。如,加强数字文化建设,加大纸质资源的数字化,拓宽数字资源的共享渠道,加大数字资源的共享力度。通过做强数字资源建设,引导读者更多更好的在线利用图书馆资源。

3.4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地方政府不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在于图书馆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在于图书馆在当地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首先表现在它的“知名度”有多高,其次表现在民众对它的“信任度”,最后表现在居民对它的“依赖度”。就中西部地区而言,图书馆的“知名度”并不高。以成都为例,2015年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曾发布了2014年的成都市民阅读指数,[6]指出有三成市民不知道图书馆的具体位置,五成市民不知道社区有社区书屋,近六成市民没有去过图书馆。读者既不知其存在,又不知其位置,更未曾前往,图书馆凭什么去影响民众,吸引读者前来借阅图书、参与文化活动呢?因此,对于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而言,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提高其社会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而加大对图书馆的宣传推广,从社会舆论和政府关切的渠道去塑造图书馆良好的公共形象亦是图书馆影响力形成和扩大的重要手段。

[注释]

① 文章数据来自《中国图书馆年鉴》《中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基础数据概览》《湖南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省各市、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数据则来自各地区上报至湖南省文化厅的数据。湖南省各地区的年末常住人口总数引自湖南省统计局网站《湖南省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参考文献]

[1]黄俊.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基于江西公共图书馆发展现状的调研分析[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7(3):14-18,60.

[2]李雪峰,王远智.我国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问题比较研究[J].图书馆,2017(4):34-39.

[3]李国新,张勇.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中部崛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6):4-12.

[4]刘小花,邹序明.回顾·展望·提升——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分析与思考[J].图书馆,2016(3):1-6,11.

[5]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调查研究组.中部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数据分析报告[M].长沙:湖南图书馆印行,2016:19.

[6]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提倡全面阅读建设书香成都 [EB/OL].[2015-04-09].http://www.cddc.chengdu.gov.cn/detail.jsp?id=11560.

猜你喜欢
财政拨款均等化增幅
2020年墨龙舌兰酒出口创14年来最大增幅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山南公共图书馆标准化均等化建设现状与路径探索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2016年全国行政事业单位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美国各州高等教育财政拨款增长缓慢
均等化服务试点一年间
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都要详细公开
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上海体育游憩空间扩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