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苏语形容词的词类独立性研究

2018-05-28 08:41红,孙开,王
语言研究 2018年1期
关键词:修饰语中心词词类

张 四 红,孙 宏 开,王 德 和



尔苏语形容词的词类独立性研究

张 四 红1,孙 宏 开2,王 德 和3

(1. 安徽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合肥 230012;2. 中国社会科学院 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3. 西昌学院 藏彝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西昌 615000)

一个语言中的形容词是否可以视为独立的词类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基于“浸入式田野调查”搜集到的尔苏语语料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语言的形容词和(静态)动词在比较结构中和做小句谓语使用时,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有很大的差异性,此外,尔苏语的形容词和名词、动词在形态、附着词和名词词组等层面的差异更为显著,因此,尔苏语的形容词应该具有独立词类的属性和地位,研究成果为形容词的类型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素材。

类型学;尔苏语;形容词;词类

尔苏语①是生活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境内的一个自称为“尔苏”的藏族支系所说的藏缅语族羌语南支语言②。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孙宏开1982:241-264)和刘辉强(1983[2007]:462-500)曾分别扼要描写了其语法框架。为进一步了解尔苏语,我们于2010至2014年间,在四川省越西县保安乡莲花村腊吉沽尔苏村民组进行了为期近14个月的“浸入式田野调查”(“immersion fieldwork”)(Aikhenvald 2015:21-22;Dixon 2007)。后又于2016年7月至8月间赴该村民组及与其一山之隔的平原村沟东村民组进行实地调研。基于上述调查所搜集到的尔苏语语料,先后发表了相关论文和论著以向学界介绍其类型学特征(如Zhang 2014a、2014b、2016;张四红、王轩2017;张四红、余成林2017等)。本文拟参考前期形容词词类问题的类型学研究成果,结合学界对词类辨别,尤其是对形容词归类问题的探讨,阐释尔苏语形容词的词类归属问题,成果将有助于增强学界对尔苏语的了解,并有助于形容词的类型学研究。

一 形容词词类地位的前期研究

词类(word class)研究是语法研究的基础,语法描写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区分词类。因此,沈家煊(2009:561-578)认为,讲语法,首先要讲词类。学界对形容词能否被视为独立词类(separate word class)一直颇有争议。Payne(1997:63)认为,在绝大多数语言中,形容词都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有学者认为形容词可以作为独立词类对待,而有的学者又认为不可以(Croft 2001:XiV)。

早在18世纪中叶,Beauze@e(1767)和Priestley(1761)就分别视英语和法语中的形容词为独立的词类③。此后,虽然有部分学者把形容词归为独立的词类(如Foley 1991:93; Givo@n 1970:816;Watters 2002:111等),但是,大部分学者要么把形容词归为名词类,譬如Karok语(Bright 1957:56)以及Siuslawan语(Frachtenberg 1922)等;要么把形容词归为动词(或谓词)类,譬如Haida语(Swanton 1911:270)、Kamaiura@语(Seki 1990)以及汉语等(较有代表性的有Hockett 1958:223;Li & Thompson 1981:141;Lyons 1968:324-325;Schachter 1985: 3-61;朱德熙1982等)。Buse(1965)在描写Rarotongan语时,将形容词归为动词的一个小类,即静态动词(stative verbs)。在藏缅语的研究中,很多学者也将形容词当成静态动词来处理,如蒲溪羌语(黄成龙 2006:77)以及傈僳语(Yu 2007:189)等。

为更有效的辨别词类,很多语言类型学家通过跨语言的研究,从不同的视角提出词类区分的理论框架。如郭锐(2001、2002:154-156)认为结合词的分布和语法意义考量,有助于划分词类;Hengeveld, et al(2004)和Lier & Rijkhoff(2013:1-30)提出词类与功能槽位(functional slot)相对应的“阿姆斯特丹模型”④;Croft(1991:61、2001:88)倡导的原型关联标记模式;Dixon(2004:1-49、2010:76-83)和Aikhenvald(2015:52, 81-87)支持的形态句法(morpho-syntax)模式等。

随着词类划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有很多学者开始将形容词从名词类或动词类中区分开来,当成一个独立的词类来处理(Hofherr 2010:1-28)。譬如通过进一步考察,Lewis(2000:50)将土耳其语、Levy(2004:147-176)将Totonac语中的形容词从名词中分离出来。Sohn(2004:223-241)和Post(2008)分别发现朝鲜语和泰语中的形容词和动词有着明显不同的语法表现形式和特征,从而应该自成一类。郭锐(2012:3-16)把汉语中谓词性的、兼有饰词性和谓词性的属性义词归为形容词类。前期的研究普遍认为台湾的南岛语系语言没有独立的形容词词类,潘家荣(2014:56-67)则发现该语系的沙阿鲁阿语是一种形动区分的语言。尔苏语的形容词与名词和动词有着怎样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它们是否具有独立的词类属性和地位?这些是下文将要探讨的核心问题。

二 尔苏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词类特征

(一)尔苏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形态特征

(1)尔苏语名词的形态特征

尔苏语的名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如su‘人’;dzo‘水’;tso$mo$‘官员’;gotshei‘生命’等。多音节名词非常少,主要是一些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以及一些源于动词的名物化名词,如jiƧA$mutþi ‘人名’;solomA‘地名’;xA~xA-su‘教~RDUP-NMLZ:老师’等。尔苏语的名词一般没有前缀,但是,亲属称谓词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名词次类。很多亲属称谓词都带A-前缀,如A-mA‘KIN-妈妈’;A-pu‘KIN-爷爷’等。名词可带有丰富的后置附着词(见二、(二)节),但是,后缀很少,主要是带一些指示性别的后缀,如Ƥo-mA‘太阳-F:太阳’;ÂA-phA ‘月亮-M:月亮’等。相当一部分的尔苏语名词是合成词,根据其合成方式可进一步分为如下三类:

A)根词+附着词素(formative):以bE‘昆虫类’为例,如bE+jo‘苍蝇’;bE+tshA‘蚊子’等。

B)附着词素+根词:以si‘树’为例,如ƧA+si‘松树’;tsots+si‘栎树’等。

C)根词+根词:尔苏语中,这种构词方式主要是由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和名词+动词构成另外一个语义尚有关联的名词。如:dzo+NuA$‘水+牛:水牛’; nA+nbo‘耳朵+聋哑的:聋子’;vu$+tþo$‘头+缠住:头帕’等。

名词中,单纯的叠音词比较少见。如:tƧhA~tƧhA‘喜鹊’;Ƥo~Ƥo‘乳房’等。

(2)尔苏语动词的形态特征

表存在和领有关系的动词都是单音节词且不带任何词缀,如:bo‘有’;xA‘有、在’;d½A‘有、在’;Ƥo‘有、在’。与此相似,大部分情态动词也是单音节词且不带词缀,如Ƥo$‘敢’;phA‘能’;xo‘要’等。

其他的动词根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并且根据动作趋向和体表达的不同需要(Zhang 2016:297-304;宋伶俐 2006)带有相应的单音节动词前缀,最终形成以双音节和三音节为主的最典型动词形态。尔苏语有9个不同的动词前缀,它们是:d«-‘向上-’;n«-‘向下-’;N«-‘向外-’;kh«-‘向内-’;th«-‘向他人-’;khuA-‘向左/向北-’;NuA-‘向右/向南-’;düi-‘向上(斜上)-’;Ƥi-‘向下(斜下)-’。如:N«-ji‘向外-去:出去’;kh«-ji‘向内-去:进去’;d«-düimA‘向上-害怕:害怕’等。虽然尔苏语的动词前缀很丰富,并且动词还可带各种体貌范畴的附着词(见二、(二)节),但是,和摩梭语相似(Lidz 2010:343),典型的尔苏语动词不带后缀。

少量的动词是合成词。如½+nkhA‘买+卖:做生意’;ji+dzo‘孩子+有:怀孕’等。

部分动词的词根为叠音式,这些动词要么本身就是叠音式,具有交互语义,如d«-dzu~dzu‘向上-碰见~RDUP:碰见’;还有一些动词的叠音式词根是由单音节并且表示瞬时意义的根词转化而来,如将d«-to‘向上-跳’中的词根to‘跳’重叠,则变成d«-to~to‘向上-跳~RDUP:跳舞’,这类动词在语义上,常表示动作的反复和延续(张四红 & 王轩2017)。

(3)尔苏语形容词的形态特征

大部分原型性的(prototypical)尔苏语形容词都是双音节和三音节的,未发现单音节的原型性形容词。这是因为,尔苏语的形容词要么带前缀jA-‘ADJ-’和d«-‘ADJ-’,要么是双音节词。自然语料显示,典型的形容词中很少有合成词。⑤

前缀jA-‘ADJ-’既不可以用于名词,也不可以用于动词,仅可用于形容词,这是尔苏语形容词在形态上区别于名词和动词的最典型特征。如:jA-ntþho‘ADJ-漂亮:漂亮的’;jA-ntþhu‘ADJ-好:好的’;jA-nts‘ADJ-疲倦:疲倦的’。大部分表示颜色、味道、气味的形容词带一个与动词形态、发音均相同,但语义不同的前缀d«-。它放在动词前面,可表示向上的动作;放在形容词前,仅是这类形容词的标记,没有实际意义。如d«-«ʨ‘ADJ-白色:白色的’;d«-Ƥi‘ADJ-红色:红色的’等。

尔苏语还有很多叠音式的形容词,它们不带前缀jA-‘ADJ-’。如so~so‘干净~RDUP:干净的’;mo~mo‘老~RDUP:老的’;zA~zA‘幼稚~RDUP:幼稚的’等。

还有少数的双音节形容词,既不带前缀jA-‘ADJ-’,也不是叠音式。如:khAtƧA‘健康的’;ƧANA‘可怜的、同情的’等。

(4)尔苏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形态差异

从上述讨论可看出,尔苏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形态结构上有一些相似性,但更多的是差异性,尤其是形容词和动词在前缀的选择上,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除表颜色、味道等语义类的形容词和动词在形态上有相似性,其它形容词和动词对前缀有迥然不同的要求。具体而言,这种不同表现在很多形容词和动词间可通过改变(或去掉)前缀,或通过根词的叠音形态变化来实现它们间的转化(见表1)。⑥

尔苏语形容词和动词的形态比较示例 表1

语义分类形容词动词 维度(dimension)jA-khuAADJ-大:大的dA-khuA向上-大:变大 d½o~d½o短~RDUP:短的kh«-d½o向内-短:变短 年龄(age)mo~mo老~RDUP:老的th«-mo向他人-老:变老 zA~zA幼~RDUP:幼的N«-zA~zA向外-嫩~RDUP:变嫩 人的特质(propensity)jA-NAADJ-壮:壮的dA-NA向上-壮:强壮 jA-ntþhoADJ-漂亮:漂亮的N«-ntþho向外-漂亮:变漂亮 物理属性(property)jA-dz«ADJ-舒服:舒服的d«-dz«向上-舒服:变舒服 ts hA~ts hA热~RDUP:热的dA-ts hA向上-热:变热 颜色(color)d«-«ʨADJ-白:白的d«-«ʨ向上-白:变白 dA-nuAADJ-黑:黑的dA-nuA向上-黑:变黑 速度(speed)jA-ntƧ h«ADJ-快:快的未考察到对应项 难度(difficulty)jA-ndzADJ-难:难的 jA-ZADJ-易:容易的 计量(quantification)jA-miADJ-多:多的 Ƥi~Ƥi少~RDUP:少的 价值(value)jA-liADJ-用:能用的 jA-nts huADJ-好:好的kh«-nts hu向内-好:变好

尔苏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形态上的异同可概括于下表:

尔苏语原型性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形态比较 表2

词类形态名词动词形容词 音节数单音节多少(存在、领有及情态)罕见 双音节多 三音节少多少 四音节以上少罕见 前缀A-9个趋向前缀(见上文)jA-/d«- 后缀-mA;-phA未见 合成多少 叠音少多

(二)尔苏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附着词

(1)尔苏语名词的附着词

根据句法和语义需要,尔苏语的名词可带有不同的后置附着词,它们既不能用于动词,也不能用于形容词。这些附着词可分为四类:数标记、格标记、小称标记和关系名词(relator noun)。数标记有:=dzi‘=双数’;=bE$‘=多数’。格标记有=jik«‘=施事’;=vA$‘=非施事’;=phE‘=伴随’;=z$或=i‘=领有’;=tA$‘=离格’;=pA$‘=平比’;=tþho‘=差比’等。小称标记有=i‘=小或幼’。关系名词有=pA$‘=处所(置于除人以外的其他具体指称名词后)’;=Ƨ«$‘=处所(置于具体指称名词后,通常为人)’;=tþho‘=上’;=tþhik«‘=边缘’;=tƧANA‘=(时间或空间)后’;=k«‘=(时间或空间)里’等。见下列例子:

1) A-pu=bE$ 2) th« A-pu=Ƨ«$

KIN-爷爷=PL DEM 亲属=处所

老爷爷们 老爷爷这儿

(2)尔苏语动词的附着词

尔苏语的动词可带有不同的附着词,它们可分为七类:体标记、情态动词、示证标记、名物化标记、使役标记、否定标记和禁止标记等。所有这些标记都不能用于名词,情态动词、名物化标记和禁止标记不可用于形容词,其它的标记或全部,或部分可用于形容词。

尔苏语有相当复杂的体系统和类型,Zhang(2016:346-365)认为尔苏语有11个不同的体类型,除了习惯体无标记外,其它的10种体类型均借助于动词带体标记来表达,如=A@‘=PFV’;=tsA$‘=PRF’;=tþhi‘=EXP’;=g«‘=PROG/PROS’等。见例3):

3) th« jAd½«=bE$ A-th«=k« gA~gA=g«.

DEM 孩子=PL 远指-DEM=里 玩~RDUP:玩耍=PROG

孩子们正在那儿玩耍。

情态动词Ƥo$‘敢’;phA‘能’;xo‘要’等也可跟在主要动词后。见例4):

4) A zA-mA dz xo.

1SG 饭-F:饭 吃 AXU:要

我要吃饭。

尔苏语的示证标记分为直接、推断、传闻和引证等四类。除直接示证无标记外,推断、传闻和引证均需要带有标记。这些标记都置于谓词后并且放于句末(Zhang 2014a:132-147)。如例5):

5) th« NuA$ tƧA duA@=dzE&.

3SG 牛 赶 PST.去=EVID:传闻

(据说)他赶牛去了。

动词可带的名物化标记有=su‘=NMLZ:施动者’;=tA$‘=NMLZ:工具/处所’;=li‘=NMLZ:目的’;=Ƨ«$‘=NMLZ:时间/处所’等。通过加上这些名物化标记,动词可转化为名词使用,并具有与名词相似的句法功能。如:

6) dz=li mA=bo=A@.

吃=NMLZ:目的 NEG=有=PFV

没有吃的了。

使役标记=su$‘=CAUS’置于不及物动词后,可使其产生价变(valency-changing)作为及物动词使用。如khA-mA‘向内-睡觉’后接=su$‘=CAUS’,即khA-mA=su$‘向内-睡觉=CAUS:使…睡觉’。

尔苏语动词的否定式通过否定标记mA‘NEG’来实现。根据动词的形态,mA‘NEG’的位置有不同的选择。可直接用于表示存在、领有以及情态的单音节词前,如:mA=bo‘NEG=有:没有’;最常见的否定形式是置于动词前缀和词根之间,如:d«-nphi ‘向上-冷’的否定式为dAnphi‘向上冷:不冷’;还有极少数双音节非叠音式的根词,其否定式是在这两个音节之间插入mA‘NEG’,如xAsE‘明白’的否定式为xAsE‘明白:不明白’。

动词的禁止式通过将禁止标记thA‘PROH’插入动词前缀和根词之间来实现,如dA-lA‘向上-来:上来’的禁止式为dAlA‘向上来:别上来’;N«-dz‘向外-吃’的禁止式为NAdz‘向外吃:别吃’等。

(3)尔苏语形容词的附着词

最常见的尔苏语形容词附着词是程度修饰词(intensifier)。如果形容词带jA-‘ADJ-’前缀,可带不同语义内涵的前置程度修饰词ƤA=‘很=’和gui=‘非常/最=’以及后置程度修饰词=thAtsA‘=太’,见下列例7)。如果形容词是叠音式的,则带后置叠音式程度修饰词=lA~lA‘=很~RDUP:很’。如:so~so=lA$~lA$ ‘干净~RDUP=很~RDUP:干干净净’等。

7) aƤA=jA-ntþho b. gui=jA-ntþho cjA-ntþho=thAtsA

很=ADJ-漂亮 非常=ADJ-漂亮 ADJ-漂亮=太

很漂亮 非常漂亮 太漂亮

如上文所述,尔苏语形容词不可与情态动词连用,不可带名物化和禁止标记,但是,可带与动词一样的示证标记、否定标记、使役标记及体标记等。形容词带示证标记和使役标记,有着与动词相同的形态和句法特征,因文章篇幅所限,在此不再赘述。

和动词相似,尔苏语形容词的否定式也通过否定标记mA‘NEG’来实现,但是,与动词的否定式在结构上有一定差异。形容词的否定式主要出现在带jA-‘ADJ-’前缀的形容词之中。在结构上,动词的否定式主要通过将mA‘NEG’插入动词前缀和根词之间,或插入极少数双音节非叠音式的根词之间来实现(见二、(二)、(2)节),而最常见的形容词的否定式是将形容词的前缀jA-‘ADJ-’替换成mA‘NEG’来实现。如:jA-nd«$‘ADJ-肥’的否定式为mA=nd«$‘NEG=肥:不肥’等。也可以将mA‘NEG’插入形容词前缀jA-‘ADJ-’和根词之间,如jAnd«‘ADJ肥:不肥’等。形容词的这两种否定形式在语用上有一定的差异。用否定标记mA‘NEG’替换形容词前缀jA-‘ADJ-’的否定形式仅仅是对被修饰成分的性状的客观描述,而将否定标记mA‘NEG’插入前缀和根词之间,受制于语境制约,则有两种可能的语义:一种可能用于被修饰成分的性状出乎说话人意料之外的语境,譬如说话人原本以为试卷容易,结果拿到后却发现非常难,说话人会用上述jAZ‘ADJ容易:不容易’而非mA=Z‘NEG=容易:不容易’;另一种可能用于说话人在得到他人表扬时的自谦之词。如例8):

8) — ni vE=bE$jA-nd«$.

2SG.GEN 猪=PL 真 ADJ-肥

你家猪真肥!

— gui=jAnd«$

非常=ADJ

哪里!不肥。(直译:非常不肥。)

与动词可带有丰富的体标记不一样,形容词的体标记非常受限,主要是带=A@‘=PFV’;=tsA$‘=PRF’以及=g«‘PROS’等三个,未见带其它体标记,见例9):

9) nA+ku mA=tshu=A@.

耳朵+洞:耳朵 NEG=好=PFV

耳朵不中用了。(直译:耳朵不好了。)

(4)尔苏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带附着词的差异

尔苏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带何种附着词方面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可视为辨别这三个词类的最重要的准则。表3概括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带附着词方面的异同:

尔苏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所带附着词的比较 表3

词类附着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数标记带不带 格标记 小称标记 关系名词 体标记不带带(10种)带(3种) 情态动词带不带 传信标记带 名物化标记带不带 使役标记带 否定标记带带(常替换前缀jA-) 禁止标记带不带 程度修饰词不带带

(三)尔苏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名词词组中的功能槽位差异

尔苏语的名词词组由名词中心词(可以是光杆名词),或由名词中心词带前置或后置修饰语,或由名词中心词既带前置又带后置修饰语构成,情况比较复杂(Zhang 2014b)。但是,最典型的名词词组由中心词接“数词+分类词”构成,⑦且中心词槽位的原型性选择是名词。如:

10) tsho si wo

[[狗]Nh 三 CLF:个]NP

三只狗

在领有结构构成的名词词组中,领有者和被领有者槽位的原型性选择都只能是名词。如:

11) vEmAtþhod½u=i zI$jI$

[[外玛雀珠:尔苏民间传说中的野人婆的名字]Pr=GEN [女儿] Nh.Pe] NP

野人婆的女儿

类似上述10)的典型名词词组可插入名词或形容词修饰语,前置修饰语槽位的原型性选择只能是名词,后置修饰语槽位的原型性选择只能是形容词,并且使用形容词作为中心词后置修饰语的名词词组出现的频率远超过以名词作为前置修饰语的名词词组。如:

12) angA d«-Ƥi tA ngA b. Ƥi ngA tA ngA

[[门]Nh ADJ-红色的 一 RPT:门]NP [[金]NM [门]Nh 一 RPT:门]NP

一扇红色的门 一扇金子制作的门

在上述例12)中,Ƥi是个一音多义的词,作形容词使用,意思是‘红色的’;作名词使用,意思是‘金子’。由于其作为形容词和名词在名词词组中所处的槽位的不同,且由于其作为形容词使用需要带上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前缀d«-‘ADJ-’,它在例12)a和例12)b中所表达的意思也迥然不同,说话人和听话人都能很轻易的辨别出其语义内涵。

动词必须带上名物化标记才能在名词词组中使用。动词名物化后,具有与原型性名词在名词词组中相似的功能,所占功能槽位既可是名词词组中心词,也可是中心词前置修饰语。见例13):

13) a½=li tA tshA

[[穿=NMLZ]Nh 一 CLF:片状物]NP

一件穿的

b. ½=li gAmE tA tshA

[[穿=NMLZ]NM [衣服]Nh 一 CLF:片状物]NP

一件穿的衣服

在名词词组中,形容词除做中心词后置修饰语外,在中心词省略的情况下,也可通过零转化(zero derivation)的方式占据名词中心词的槽位。这种情况下,表面看来形容词似乎成为名词词组中心词,但其本质上还是中心词的后置修饰语,因其前面始终可填入中心词从而使名词词组的指称更明确。如14):

14) a Ø jA-ntþho th« wo n«-nbE n«-nbE...

[[Ø]Nh ADJ-漂亮 DEM CLF:个]NP 向下-哭 向下-哭

这个漂亮的(女儿)哭了又哭…

bzI$jI$ jA-ntþho th« wo n«-nbE n«-nbE...

[[女儿]Nh ADJ-漂亮 DEM CLF:个]NP 向下-哭 向下-哭

这个漂亮的女儿哭了又哭…

综上所述,在名词词组中,名词的主要功能槽位是中心词,其次,可作为中心词前置修饰语;动词名物化之后,可担当与名词相似的功能;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槽位是中心词后置修饰语,在中心词省略的语境中,表面上可处名词词组中心词的位置,但本质上还是担任中心词后置修饰语,因此,其本质上不可占名词词组中心词的功能槽位。见表4:

尔苏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名词词组中的槽位比较 表4

词类槽位名词动词形容词 中心词可占(无标记原型)可占(名物化标记)不可占 中心词前置修饰语 中心词后置修饰语不可占可占(无标记原型)

(四)尔苏语的比较结构

在尔苏语中,静态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作为“比较参数”(the parameter of comparison; Dixon 2010: 82)。形容词的比较结构有三种形式,即潜在比较、平比和差比,而静态动词则只能用于平比结构中。

(1)潜在比较

潜在比较指的是带jA-‘ADJ-’前缀的形容词用在句子中,自身就具有比较的涵义。这种情况下,一般只出现被比较项,而比较基准一般蕴含在上下文之中,前缀jA-‘ADJ-’的功能有点类似于差比的标记,而静态动词则不能用于这种比较结构中。例如:

15) ath« xuA=i=nE$, jA-ntþho t« wo.

DEM 鸟=小=TOP ADJ-漂亮 一 CLF:个

这只小鸟漂亮。

*b. th« xuA=i=nE$, xAsE.

DEM 鸟=小=TOP 明白

这只小鸟明白。

例15)a虽然翻译为“这只小鸟漂亮”,但是,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向听话人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其将“这只小鸟”和其它的小鸟或参照物相比较,它更漂亮些。故此,我们将这种只出现被比较项而隐含了比较基准的比较结构称为潜在比较。在尔苏语中,类似于例15)b的潜在比较表达方式并不成立。

(2)差比

差比的基本结构为NP1 被比较项+NP2 比较基准+tþho(比…更)+形容词比较参数,其涵义可解读为“NP1比NP2更…”,见例16)和例17):

16) n«=z$ vE=bE$, A=z$=tþho jA-nd«$ t« bE$.

[2SG=GEN 猪=PL] NP1 [1SG=GEN] NP2=比…更 ADJ-肥 一 些

你家的猪猡们比我家的更肥。

17) aAmu AnE=tþho jA-mi t« bE$ xAsE.

[阿木] NP1 [阿乃] NP2=比…更 ADJ-多 一 些 明白

阿木比阿乃更明白。(直译:阿木比阿乃更多明白。)

*b. Amu AnE=tþho xAsE.

[阿木] NP1 [阿乃] NP2=比…更 明白

阿木比阿乃更明白。

上述例17)表明,静态动词xAsE‘明白’不能直接用于差比结构中17)b,只有在xAsE‘明白’前加上零转化的形容词修饰语jA-mi‘ADJ-多’作为其宾语,句式才能成立17)a。

(3)平比

平比的基本结构为NP1 被比较项+NP2 比较基准tApA(与…一样)+形容词/静态动词比较参数,其涵义可解读为“NP1与NP2一样…”。形容词和静态动词都可以用于平比结构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平比结构中,形容词的标志性前缀jA-‘ADJ-’需要省略,这进一步说明带jA-‘ADJ-’前缀的形容词自身就具有潜在比较的涵义(见二、(四)、(1)节)。如例18):

18) alAtApA khuA

北京 和 成都 与…一样 大

北京和成都一样大。

b. n« lA A tApA xAsE.

2SG 和 1SG 与…一样 明白

你和我一样明白。

从上述结构和例子可看出,名词和形容词都可出现在比较结构中,前者可作为被比较项或比较基准,后者作为比较的参数。静态动词作为比较参数,则只能用于平比结构中,这可视为尔苏语形动区分的又一项重要指标。

(五)尔苏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小句中的功能槽位差异

在尔苏语小句中,原型性的名词所占的典型功能槽位可以是及物谓词主语(A)和宾语(O)、不及物谓词主语(S)和旁体(OBL)⑧。如果占据其它槽位,则与动词和形容词有不同的表现:名词做谓词,小句不需要与英语相似的系词“be”,可直接做谓语使用。偶尔可见其原型性状态直接占据谓词槽位,但更多情况下则应强制性的在其后加上不定冠词t«,或加上“数词+分类词”结构;如果名词做名词词组中心词修饰语,则必须做前置修饰语,而形容词则必须做后置修饰语(详见上述二、(三)节)。如:

19) 名词做及物谓词主语(A)和宾语(O)

th« nbo$=bE$=bE$ dz=g«.

DEM 马(A)=PL 玉米(O)=PL 吃=PROG

这些马正在吃玉米。

20) 名词做不及物谓词主语(S)

ji ngo~ngo sI$ N«-l«.

房子(S) 空的 只 向外-留下

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房子。

21) 名词做旁体(OBL)

zAbu$=nE$ «ʨphE t« phE nbo$=tþho ts$.

皇帝=TOP 脚 一 CLF:对称的一半 马(OBL)=上 放

皇帝把一只脚放在马(背)上。

22) 名词做谓词

a原型无标记

th« jAd½« wo=nE$, A=z$ l«thu.

DEM 孩子 CLF:个=TOP 1SG=GEN 孙子(PRED)

这个孩子(是)我的孙子。

b. 带不定冠词t«

xits th« wo=nE$, s$zA$ t«.

兔子 这 CLF:个=TOP 神仙(PRED) INDF

这只兔子(其实是)个神仙。

c带“数词+分类词”

lA th« si wo=nE$, A=z$ lA si wo.

鸡 DEM 三 CLF:个=TOP 1SG=GEN 鸡 三 CLF:个

这三只鸡(是)我家的。(直译:这三只鸡我家的三只。)

与名词不同,原型性的动词所占的典型功能槽位是谓语成分,并且呈现出多样的及物性。根据及物性(transitivity),动词可进一步细分为及物动词(transitive)、不及物动词(intransitive)、双及物动词(ditransitive)、及物不及物动词(ambitransitive)等。动词若占据上述名词的典型性槽位,即做名词所担当的小句成分或做名词词组中心词前置修饰语,则必须带上名物化标记,否则,就不合句法。在任何情况下,动词都不可以象形容词一样做名词词组中心词后置修饰语(详见上述二、(三)节)。如下示例展示了动词在小句中做谓语时表现出的不同及物性:

23) 及物动词

th« jAd½« wo d½u-mA t« kh«-mi=A@.

DEM 孩子 CLF:个 狐狸-F INDF 向内-抓=PFV

这孩子抓住了只狐狸。

24) 不及物动词

th«ʨtsotƧh«=k« toto=g«.

3PL 晒场=里 跳舞=PROG

他们正在晒场跳舞。

25) 双及物动词

th« lA t« wo A=vA$ tþhi=A@.

3SG 鸡 一 CLF:个 1SG=NAT 给=PFV

他给了我一只鸡。

26) 及物不及物动词

ath« su=bE$ gA=g«

DEM 人=PL 唱=PROG

这些人正在唱着。 (不及物)

b. th« su=bE$ gA tA tshA gA=g«.

DEM 人=PL 歌 一 CLF 唱=PROG

这些人在唱一首歌。 (及物)

形容词所占的典型功能槽位是小句中的修饰成分,既可以做名词词组中心词的后置修饰语,也可以直接当副词使用,置于动词之后,修饰谓语动词(见例27)),而尔苏语中从未见名词或动词修饰谓语动词的情形。形容词只能在名词词组中心词省略的情况下,在表面上占据名词的功能槽位(见例14))。形容词可以象静态动词一样做不及物谓语,此时,与静态动词有相同的语法表现(见例28)),通过加上静态动词一样的使役标记=su$‘=CAUS’,可以使形容词实现价变,从而具有及物性,如例29)。

27) 形容词直接修饰谓语动词

th« tsopA=bE$=nE$, npho mA=ndz«.

DEM 强盗=PL=TOP 偷 NEG=舒适

这些强盗偷起来就不容易了。(直译:这些强盗偷着不舒服。)

28) 形容词和静态动词做不及物谓语

a. th«=z$ vEnuA=nE$, jA-bi t«.

3SG=GEN 哥哥=TOP ADJ-壮 INDF

他哥哥挺壮的。

b. th«=z$ vEnuA=nE$, xAsE t«.

3SG=GEN 哥哥=TOP 明白 INDF

他哥哥懂得。

29) 形容词和静态动词带使役标记=su$做及物谓语

a do+ku jA-ntƧh«=su$.

眼+洞:眼睛 ADJ-快=CAUS

要把眼睛放快些。(直译:使眼睛快。)

b. jAd½« th« dzondz wo xAsE=su$.

孩子 DEM 字 CLF:个 明白=CAUS

要让孩子懂这个字。(直译:使孩子明白这个字。)

由上可见,虽然尔苏语的形容词和静态动词做谓词使用时,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总体而言,在尔苏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小句中的功能差异比较明显。一般情况下,一个词类不能占据其它词类所处的典型功能槽位,如果占据了,则有不同的表现特征,譬如需要带上相关标记。见表5所示:

尔苏语名词、动词、形容词在小句中的槽位比较 表5

槽位词类ASOOBL谓语Nh修饰语谓动词修饰语 名词可占(无标记原型)可占(鲜见无标记原型,大多有标记:不定冠词或“数词+分类词”结构)可占(前置;无标记原型)不可占 动词可占(有标记;名物化)可占(多种及物性)可占(前置且有名物化标记) 形容词不可占可占(不及物,及物必须带使役标记)可占(无标记原型)

基于原型关联标记模式,Croft(1991:61,2001:88)指出,典型的词类是由语用功能和语义范畴的无标记组合而成的,换言之,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与语义类、语用功能类的典型组配都是无标记的(unmarked),譬如[名词(词类)——事物(语义类)——指称(语用功能类)]这个组配应该是无标记的,而组配成[名词(词类)——事物(语义类)——述谓(语用功能类)]等则需要以有标记的(marked)形式出现。Dixon(2004:1-49,2010:76-83)认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在形态上,在名词词组和比较结构中,在做谓语的及物性方面以及修饰谓语等方面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Aikhenvald(2015:52,81-87)指出,词类辨别需要考察两条必要标准,即:(1)形态结构及(语法)范畴,包括每个词类的强制性曲折变化和选择性派生变化;(2)词类的代表性句法功能及其与小句功能槽位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尔苏语的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尔苏语中,这三类词各自的特征与上述学者以及其他学者(见第一节)提出的词类辨别的理论框架在很多方面相互对应。具体而言,尔苏语的形容词与动词、名词在形态(二、(一)节)、附着词(二、(二)节)、比较结构(二、(四)节)等层面以及在名词词组中(二、(三)节)和小句中(二、(五)节)所占的功能槽位等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尔苏语不仅是一种名动区分,而且是一种形名、形动区分的语言,因此,尔苏语的形容词具有独立词类的属性和特征。

郭锐 2001 汉语词类划分的论证,《中国语文》第6期。

郭锐 2002 《现代汉语词类研究》,商务印书馆。

郭锐 2012 形容词的类型学和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地位,《汉语学习》第5期。

黄成龙 2006 《蒲溪羌语研究》,民族出版社。

刘辉强 1983 尔苏语简介,李绍明、刘俊波编《尔苏藏族研究》(2007),民族出版社。

潘家荣 2014 沙阿鲁阿语和邹语的形容词,《南开语言学刊》第2期。

沈家煊 2009 我看汉语词类,《语言科学》第6期。

沈家煊 2015 词类的类型学和汉语的词类,《当代语言学》第2期。

宋伶俐 2006 尔苏语动词趋向前缀和体标记,《民族语文》第6期。

孙宏开 1982 尔苏(多续)话简介,《语言研究》第2期。

完权、沈家煊 2010 跨语言比较的“阿姆斯特丹模型”,《民族语文》第3期。

熊仲儒 2005 论元的句法实现,《外国语》第2期。

张四红、王轩 2017 越西尔苏语以动词为基式的重叠式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第2期。

张四红、余成林 2017 尔苏语的存在类和领有类动词及其类型学启示,《民族语文》第3期。

朱德熙 1982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Aikhenvald, Alexandra Y. 2015.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ight, William 1957.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Buse, J. E. 1965 Problems of morphology and classification illustrated from Rarotongan.. 15(2): 32-47.

Croft, William 1991.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roft, William 2001.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xon, R. M. W. 2004 Adjectives in typological perspective., ed. by R. M. W. Dixon & Alexandra Y. Aikhenva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ixon, R. M. W. 2007 Field linguistics: A minor manual.. 2007(1): 12-31.

Dixon, R. M. W. 2010.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oley, William 1991.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Frachtenberg, Leo J. 1922 Siuslawan (Lower Umpqua)., ed. by Franz Boas.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Givo@n, Talmy 1970 Notes on the semantic structure of English adjectives.. 46: 816—837.

Hengeveld, Kees. Jan, Rijkhoff, & Anna. Siewierska 2004 Parts-of-speech systems and word order.. 40(3): 527-570.

Hockett, Charles F. 1958. New York: Macmillan.

Hofherr, Patricia C. 2010 Adjectives: an introduction. Adjectives:, ed. by Patricia C. Hofherr & Ora Matushansky. Amsterdam/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Levy, Paulette 2004 Adjectives in Papantla Totonac.y, ed. by R. M. W. Dixon & Alexandra Y. Aikhenva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ewis, Geoffrey 200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 Charles N. & Sandra A. Thompson. 1981.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Lidz, Liberty 2010. PhD thesis. Austin: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Lier, Eva van & Jan Rijkhoff 2013 Flexible word class in linguistic typology and grammatical theory., ed. by Jan Rijkhoff & Eva van Lier.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yons, John 1968.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ayne, Thomas E. 1997.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ost, Mark W. 2008 Adjectives in Thai: implications for a functionalist typology of word classes.. 12(3): 339-381.

Schachter, Paul 1985 Parts-of-speech systems., ed. by Timothy Shope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chmitt, Edwin A. 2011. M.A thesis. Oregon: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Seki, Lucy 1990 Kamaiura@ (TupI@-GuaranI@) as an active-stative language., ed. by Doris L. Payne.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Sohn, Ho-Min 2004 The adjective class in Korean., ed. by R. M. W. Dixon & Alexandra Y. Aikhenval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wanton, John R. 1911 Haida..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Watters, David E. 2002.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u, Da 2004. PhD thesis. Hongkong: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u, Defen 2007.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Zhang, Sihong 2014a The expression of knowledge in Ersu., ed. by Alexandra Y. Aikhenvald & R. M. W. Dix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Zhang, Sihong 2014b Numeral classifiers in Ersu.. 2014(6): 883-915.

Zhang, Sihong 2016. Munich: Lincom Europa.

①本文的尔苏语转写采用国际音标(IPA)标音,为区别音节中的滑音和辅音,前者用u表示,后者用w表示。尔苏语有高音和低音两个区别意义的声调,前者不标注,如:NuA‘银子’,后者用“$ ”标注,如NuA$‘牛’。极少数音节有上升调,用“ @”标注,如:=A@‘=PFV’,以及曲折调,用“ &”标注,如:=dzE&‘=EVID’。尔苏语例句标注使用的符号和缩略语参考了莱比锡(Leipzig)标注系统(https://www.eva.mpg.de/lingua/resources/glossing-rules.php)。包括:- =词缀与词根分界线,= =主词与附着词分界线,~ =重叠音节分界线, 1, 2, 3=第一、第二、第三人称,ADJ=形容词,AXU=情态;CAUS=使役,CLF=分类词,DEM=指示词,F=雌性, GEN=领有格,INDF=不定指,INTJ=语气词,NAT=非施事,NEG=否定,NMLZ=名物化,OBL=旁体,PFV=完整体,PL=复数,PRED=谓语,PROG=进行体,PROH=禁止式,PST=过去式,SG=单数,TOP=话题。莱比锡标注系统没有,本文使用的有(或个别与其不同):<>=前缀与词根之间,或根词音节间插入附着词分隔符,+ =合成词分隔符,A=及物主语,EVID=示证,EXP=经验体,KIN=亲属,Nh=名词词组中心词,NM=名词性修饰语,NP=名词词组,O=及物宾语,Pe=被领有者,Pr=领有者,PRF=完成体,RDUP=重叠,RPT=反响词,S=不及物主语。汉语借词用下划线标明。

②尔苏语有三个方言,即东部方言尔苏语、中部方言多续语和西部方言里汝语。详情请参阅孙宏开(1982)、刘辉强(1983[2007]:462-500)以及Zhang(2016:26-31)等。本文所述“尔苏语”均指其东部方言。

③Beauze@e(1767)和Priestley(1761)均转引自Lier & Rijkhoff(2013:1)。

④完权、沈家煊(2010:4-17)及沈家煊(2015:127-145)已专门介绍“阿姆斯特丹模型”,不再赘述。

⑤Zhang(2016:88-103)列举了一些合成的形容词,但是,经过我们进一步从语法和语用的视角考证发现,这些合成词都明显具有动词的特征,而非形容词。

⑥表1的形容词语义分类根据Dixon(2004:1-49,2010:73-74)的形容词语义分类标准列出。

⑦在“数词+分类词”结构中,如果数字为t« ‘一’,则有可能省略分类词,只留t«,虚化为不定冠词,用于不定指;也有可能省略t«‘一’,只留分类词,虚化为定冠词且表示单数。详见Zhang(2014b)。

⑧本文oblique的中文译词采纳熊仲儒(2005:53-61)的译法。

Adjectives as a Separate Word Class in Ersu

ZHANG Si-hong1, SUN Hong-kai2and WANG De-he3

(1.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 Exchange,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efei Anhui 230012, China; 2.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3. Center for Tibetan-Yi Culture Studies, Xichang College, Xichang Sichuan615000, China)

Whether adjectives could be viewed as a separate word class in a language has long been under heated discussions among the academic circle of linguistics.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ata collected through our immersion fieldwork in the Ersu-speaking communities, we found that nouns, verbs and adjectives in Ersu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orphology, clitic choices, and noun phrases although (stative) verbs and adjectives not only share some similarities, but also have some more differences while being used in comparative structures and as predicates of clauses. Consequently, Ersu adjectives have the property and the status as a separate word class. The findings will provide the first-hand materials for typological studies on adjectives.

Typology; Ersu; Adjectives; Word class

H274

A

1000-1263(2018)01-0106-12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境内语言语法化词库建设”(15ZDB100);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创新岗位项目“跨喜马拉雅藏缅语族语言研究”;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民族语言调查·四川越西尔苏语”(YB1624A111);美国Firebird 人类学研究基金会项目“Collection of Ersu Shaba Oral Literature and Traditional Ecological Culture”(20111122)

张四红,男,1972 年生,安徽庐江人,博士、教授,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兼职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语言类型学和语料库语言学;孙宏开,男,1934 年生,江苏张家港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王德和,男,尔苏藏族,1956 年生,四川甘洛人,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藏语言文化。

猜你喜欢
修饰语中心词词类
类型学视野下英汉名词的修饰语功能研究反思
中文词类信息在副中央凹中的加工*
Why I ride
英语移位修饰语结构形式及语义关系探讨
用词类活用法扩充词汇量
大学英语词类教学研究及启示
从成语中学习词类活用
浩浩荡荡个什么
俄汉语定语对比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提升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