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西游记》阅读策略研究

2018-05-28 09:38张丽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古典名著西游记多元化

张丽

摘 要:阅读古典名著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可以提升人的精神和道德,培养个人的人文素养。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的编录占有重要一席之地,《西游记》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中国古典名著,以大胆的艺术想象力,缔造了一个奇异多姿的艺术新高度。如何阅读《西游记》等古典名著,是当前学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小组协作阅读、多视角的统整、二次阅读、搭建“演绎”舞台、助推互动课堂等视角阐释语文教材中古典名著阅读的策略。

关键词:古典名著 西游记 多元化 二次阅读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6WWD002)、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2016SJB750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引言

中国古典名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理应世世代代传承下去。通过阅读名著既可以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现行义务教育阶段教材中中国古典名著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力地促进了古典名著的传承。其中,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作为一部人物形象饱满、情节叙事丰富的优秀力作,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承的价值。小则地方电视台,大则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西游记》被屡屡搬上荧屏,其文化传承的价值可见一斑。

现行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中文学名著中的内容均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可见教材编者意图明确,希望通过减少阅读难度,使得学生可以较快地亲近古典文学名著。从当前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不难看出,古典名著的教学是较为棘手的一环。因而如何采取有效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古典名著产生兴趣,读懂古典名著,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小组协作阅读与多元观点的孕育

作为教学的一线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知识建构的积极引导者,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语言能力的提高,丰润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组织协作阅读,开展讨论交流,且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程引导,有利于多元观点的积极孵化。通过阅读和研讨,可以加深对古典名著的理解,促进学生与古代伟人的对话与交流,避免知识、道德观念的灌输。[1]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协作阅读,通过个人阅读与小组协作阅读的结合,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概括总结,最终形成本小组的观点,并且选举小组代表进行观点阐述。小组与小组之间通常会产生不同观点,在多元观点的交互中常常会激起智慧火花的碰撞,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有效建构。

以《西游记》为例,针对教科书中所节选部分让学生自行分组协作阅读,小组成员就节选部分中主人公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文本的遣词造句等多重视角进行探究,通过反复阅读文本,积极探讨形成本小组的最终观点。应当说,教师的主导作用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通过提问、提示和建议的方式启发学生形成多元化的观点,并组织学生展开理性的探讨和争论,及时提供评价和反馈等等。[2]每一个任务阶段都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通过搭建多维度、多视角的宽域平台,对课堂参与者的阅读进程进行全面观察,积极引导,并做相应记录,填写课堂教学效果反馈表,针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方案,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借鉴。

毋庸置疑,这一阅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性以及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行多向交流,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

三、多视角的统整、二次阅读与目标任务的达成

首先,教师针对小组的多元观点进行逐一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并对多元观点进行统整。其次,教师通过对知网进行相关主题的检索,搜集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既有大量文献进行汇总梳理,将文献资料进行分类概括,针对每一类别观点制作相关阅读任务卡,并将任务卡发至与任务卡所标明观点相似的小组,让学生参照教师分发的文献资料进行二次阅读,形成统整与二次阅读的交互。以《西游记》为例,当前有关《西游记》研究的文献较多,研究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西游记》展开全面研究。文献资料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马克思曾经强调搞研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积极探索各个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一线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人数进行分组,每组学生领取阅读任务,根据教师提供的任务卡完成目标任务。学生基于参考文献,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之上加深对作品的重新认识,形成较为成熟的观点。二次阅读的优点在于更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加深对作品内蕴的理解。当然,这里所提及的二次阅读绝不是基于文献资料的机械式阅读,任何以文献资料观点为主宰的主张必定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与二次阅读主张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同样,在多视角的统整、二次阅读与达成目标任务的整个进程中,教師仍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组织一次成功的课堂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善于启迪学生的智慧,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知识,学会思考。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师生之间的配合才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根源。师生之间默契的配合,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阅读情绪高涨,促进知识的有效建构。

四、搭建“演绎”舞台,助推互动课堂

搭建“演绎”舞台,即进行角色扮演。何谓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教学是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互动与创新教学全真模拟教学为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3]

通过角色扮演,演绎故事情节,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加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有效地助推课堂气氛。

既然角色扮演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又能有效地促进课堂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加以利用。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对角色扮演的诸多环节进行总控,指导学生观众观察表演者的语言表达和肢体表达。角色扮演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弹性大,灵活性强,教师应充分关注教学目标,视实际教学情境的需要加以调整。[4]《西游记》作为一部人物众多、形象庞杂的作品,如何将繁复的情节论述清晰,将孙悟空的勇敢、无畏,猪八戒的好吃、贪婪,沙和尚的敦厚、顺从,唐僧的驽钝、虔诚,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通过角色扮演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绝非易事。教师的总控,学生的演绎,生生之间的互动,能否合理灵活地加以把握,是决定基于“演绎”舞台下互动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

教学实践证明:角色扮演能够将文本转化为画面,使得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为学生快速进入名著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搭建一座重要的桥梁。

五、结语

《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在现行语文教科书中的编录,成为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内蕴的重要契机,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成为国家综合发展能力提升的助推器。

善于运用阅读激励机制,灵活调整阅读环境,将现行教科书中的名著阅读变为语文教学的“常规战”,积极探索研究科学合理的阅读策略,既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也是优化现行语文教学,提高素质教育,提升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及其文化传统价值的认知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高有华.国际课程专家的课程视野[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 王志敏.外语学习动机激发策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5:92.

[3] 李雄杰.创新教育探索[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4:324.

[4] 潘宗娟.为学生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上海市长宁实验小学研究纪实[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5:65.

猜你喜欢
古典名著西游记多元化
项目驱动,让古典名著更具生命力
探讨构成因素在当代雕塑语言中的多元化体现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西游记
西游记
阅读古典名著在中心校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西游记
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阅读中的作用
论阅读古典名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专业化PK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