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出血高危房颤患者的福音

2018-05-30 09:51中日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郑金刚主治医师图片提供
中老年保健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凝药脑栓塞心耳

文/中日医院心脏 科主任医师 郑金刚 主治医师 周 颖 图片提供/壹

患者张女士,68岁,7年前体检时发现心房颤动,没有进行规律的治疗。7天前张女士步行时突发左侧肢体无力、站立不稳,伴左侧眼睑下垂。来中日医院急诊就诊时,查体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2级、嘴角歪斜,头部CT提示未见出血灶,考虑脑梗死,予以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治疗后患者左侧肢体活动稍有好转。张女士既往有10年的高血压病史,平时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毫克,每日一次,血压控制尚平稳,有糖尿病病史。入院后检查心电图,提示张女士为房颤心律。

结合张女士的症状、病史,我们考虑她的脑部血栓为心源性血栓,也就是说,是房颤导致的心房内血栓形成并脱落,最终引起脑动脉栓塞。

像张女士这样的患者,属于栓塞风险高危患者,按照房颤血栓栓塞CHA2DS2-VASc评分为6分,提示发生外周血管栓塞的风险极高(大于2分即为高危),需要抗凝治疗,以进一步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如二次脑栓塞、肾动脉栓塞、肠系膜动脉栓塞等)。

正当我们准备给张女士进行正规抗凝治疗的时候,她出现了一个情况:排了一次黑便。黑便在医学上意味着可能有消化道出血。临床检验便潜血阳性也证实了我们的推测。此时,患者的治疗面临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房颤脑栓塞需要充分抗凝,如若不抗凝,可能会再次出现脑栓塞,甚至会因此导致残疾或死亡;但同时并存的消化道出血却使刻不容缓的抗凝治疗无法进行,如若抗凝治疗,消化道出血可能恶化,乃至发生致死性消化道大出血。

那么下一步该如何治疗呢?心脏科的数位专家经过讨论,决定对该患者行“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

手术中张女士病情平稳,手术后10小时就可以下地活动了。手术后第三天,张女士就转入康复医院继续治疗。术后随访,张女士未再发生脑栓塞及其他外周栓塞事件,也没有发生消化道及其他部位出血。

房颤的危害和治疗难题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之一,通常由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衰等疾病引起。房颤时心室率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钟,患者有心慌、胸闷、呼吸困难,可引起或加重心衰。左心耳是从左心房伸出的耳状小囊,属于左心房的一部分,内壁富含梳状肌。由于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心房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因此房颤时左心耳内极易形成血栓。房颤患者90%以上的血栓都来源于左心耳。

左心房内血栓脱落导致的栓塞事件危害极大。栓塞事件会造成外周器官栓塞,如脑栓塞(脑卒中)、脾梗死、肠系膜动脉栓塞、肾梗死、冠状动脉栓塞等等,尤其以致死及致残性脑卒中危害最大。而患者往往对栓塞事件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发生栓塞事件后,悔之已晚的现象极为普遍。

在预防血栓栓塞方面,目前常用口服抗凝药(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但是往往房颤高栓塞风险的患者同时也是高出血风险的人群。一大部分房颤患者因为高出血风险而无法充分抗凝,栓塞发生率高(尤其是致死或致残性脑卒中),这是目前药物抗凝治疗的最大局限。我国是全球房颤抗凝治疗的“重灾区”。多项流行病学研究提示,作为房颤大国,我国口服抗凝药的使用率却只有10%左右,显著低于全球甚至亚洲平均水平;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初始抗凝1年后,有44.4%的患者停药,2年停药率更是高达57.6%。停药的最主要原因是出血。因出血停用抗凝药,使房颤患者完全暴露于高栓塞风险之下,这是一个药物无法解决的治疗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经皮左心耳封堵术”应运而生!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LAAC)采用经皮介入治疗的方式,将左心耳封堵器由股静脉穿房间隔送入左心房至左心耳开口处,术中用X线影像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同时监测,评估封堵器的位置及释放时机,成功释放后封堵住左心耳开口,45天后封堵器可完全内皮化。

LAAC术后仅需口服45天华法林或者新型口服抗凝药,45天之后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若无残余分流即可改为双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改为单一抗血小板治疗。这大大缩短了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的时间,降低了出血风险。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指南中,已将左心耳封堵术推荐应用于下列患者: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出血高风险);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脑卒中或栓塞事件;HAS-BLED评分 3。对于高栓塞风险同时合并高出血风险,无法充分抗凝的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安全有效的最佳治疗方案。

得了房颤怎么办

得了房颤怎么办呢?在这里提示房颤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房颤不只是“心慌慌”

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在于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心慌症状,更重要的是左心耳血栓脱落引起的外周重要器官栓塞事件的发生,尤其是致残或致死性脑栓塞。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得了房颤,应及时就医,请专业的心脏科医生评估自己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并确定如何预防栓塞事件的发生。

2.脑梗死也要看心脏

因脑梗死就诊于神经内科的患者应该同时就诊心脏科,以评估有无无症状房颤的发生,确定脑梗死是否为房颤引起的脑栓塞。

3.出血高危有对策

如果房颤患者在抗凝治疗期间出现出血(常见消化道、皮肤黏膜、呼吸道等出血),不要紧张,应及时就诊心脏科,请心脏专科医生评估出血风险,判断是否需要停用抗凝药物,以及停用抗凝药物后可否选用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栓塞发生。

猜你喜欢
抗凝药脑栓塞心耳
左心耳的形态结构和舒缩功能与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耳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房颤 选华法林还是新型口服抗凝药
做支架前该不该停抗凝药?JACC子刊瑞典研究
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左心耳口膜性狭窄1 例
如何安全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房颤动行左心耳封堵术中的应用
1例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围术期抗凝策略并文献复习
脑栓塞后抑郁患者施行护理干预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