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倦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为例

2018-05-30 03:30陈海鑫任振林谢高明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因子大学生影响

陈海鑫,任振林,谢高明

(重庆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本文以某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大学生作为调查样本,分析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探讨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的策略。

1 学习倦怠与教育质量

学习倦怠研究源于职业倦怠研究。Maslach将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随着倦怠理论的研究领域逐步扩大,学者开始研究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Pines等[1]和Meier等[2]把学习倦怠定义为:由于学生长期承受课业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热情消退、对待同学冷漠和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连榕[3]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学习压力过大或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产生的消极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张连云[4]认为,学习倦怠是学生的一种持续、负面的学习状态,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或学习动力而逃避学习的行为。

最早论述教育质量的瑞士学者胡森[5]认为教育质量是指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育质量是指教育水平和教育效果。朱益明[6]指出:教育质量是指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及价值观与人类和环境的相关程度。陈玉琨[7]指出:教育质量是指学校培养的学生、创造的知识以及提供的服务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

学生学习倦怠影响教育质量,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的重要任务。调查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探讨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研究对象、方法、工具

研究对象:以本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中抽取部分学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样本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样本单位分布表

研究方法:运用问卷调查法,并采用抽样方式获得调查单位组成样本。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调查问卷217份,问卷回收率为86.8%。

研究工具:运用人口学变量和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研究大学生学习倦怠状况。问卷中的人口变量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所在地类别等。Maslach[9]提出的职业倦怠模型中包括情绪耗竭、去个性化和低成就感三个因子。连榕等设计了包括20个项目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量表,其中,情绪低落因子反映大学生因不能处理好学习问题而产生的倦怠、沮丧、缺乏兴趣等情绪;行为不当因子反映大学生因厌倦学习而产生逃课、不听课、迟到、早退、不交作业等行为;成就感低因子反映大学生因学习经验或完成任务的能力不足而产生的低成就感。

3 调查结果分析

3.1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子分析

表2为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调查结果表。

表2 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学习倦怠调查表

从表2中各学习倦怠影响因子的得分来看,所有影响因子得分的总平均值(M)为56.47,处于较高的水平。各影响因子得分的最大值(Max)总和与得分的最小值(Min)总和分别为89、34,表明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子的差异较大。从表2中各影响因子得分的标准差来看,情绪低落影响因子得分的标准差(SD)为5.07,高于行为不当影响因子得分的标准差(SD=3.45)和成就感低影响因子得分的标准差(SD=3.09),表明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学习情绪差异比行为不当差异和成就感差异更明显。

3.2 各类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子分析

以性别、家庭所在地类型、年级等人口变量划分学前教育大学生群体类型。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倦怠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从性别上来看,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各影响因子得分均高于女大学生,男大学生学习倦怠各影响因子得分的标准差与女大学生各影响因子得分的标准差之间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显著。从家庭来源地类型来看,城市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高,农村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低。城市与城镇大学生学习倦怠各影响因子得分差异较小,但是城镇大学生学习倦怠各影响因子得分的差异程度高于城市大学生。城市大学生情绪低落影响因子的得分最高,农村大学生得分最低;城镇大学生的行为不当影响因子得分最高;农村大学生的成就感低影响因子得分最高。城市大学生、城镇大学生和农村大学生学习倦怠各影响因子的得分标准差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显著。从各年级来看,大二的大学生学习倦怠和各影响因子得分均高于其他三个年级的大学生。经过LSD检验发现,大二、大三、大四这三个年级的大学生的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影响因子得分都显著高于大一的大学生。

表3 不同人口变量群体的学习倦怠调查结果

4 讨论与分析

4.1 大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四个因素,下面分别分析这四个因素对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

4.1.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全社会还没有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知识的良好氛围;大学生就业机制不健全,就业市场依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部分大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社会对一些就业岗位的认同度较低,例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从事学前教育或幼儿教育工作,他们从事的职业不仅社会认同度低,而且薪酬福利水平也不高,必然挫伤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1.2 学校学习环境因素

首先,高校限制了大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为大学生选择了大部分的学习课程,大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的课程很少,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很多课程缺乏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倦怠现象。其次,学校给大学生安排的课程过多,大学生学习紧张,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和畏难情绪,从而厌倦学习。最后,教师的职业倦怠,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郑惠卿研究发现,教师职业倦怠与学生学习倦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校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这必然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

4.1.3 家庭环境因素

我国的学生家长普遍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大学生承载了父母的期望与梦想。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的期待很高,这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还容易强化他们的学习倦怠情绪。大学生家庭所在地类型也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绪,这是由于乡村与城镇学生的自律意识和学习心理差异影响的结果。

4.1.4 学生个体因素

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关键因素是学生自己。首先,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影响学习积极性。每个大学生都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较低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其次,大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影响学习情绪。每个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喜爱程度不一样,不喜爱所学专业的大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这样的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情绪。最后,大学生个人的人格特质影响学习情绪。Jacobs等[10]对学生人格特质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具有积极人格特质的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低,反之,学习倦怠水平高。

4.2 大学生学习倦怠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学习倦怠不仅导致大学生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而且必然降低学习效率,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随着社会发展,社会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专业技能,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除了掌握幼儿教育专业知识外,还要掌握钢琴、舞蹈、绘画、手工、声乐等技能,才能满足幼儿教育的需要。这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压力大,容易产生学习挫折感,从而滋生学习倦怠心理,甚至形成挫折——倦怠——挫折的恶性循环。大学生长期处于学习倦怠状态,容易导致大学生出现压抑、沮丧、悲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而影响教育质量。

5 降低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的对策

5.1 面向社会需求,改革课程体系

学校要针对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以项目任务为载体,改革课程体系,开发具有应用性和创新性特征的,能够促进大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还应该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发具有实用性、前沿性、综合性等特征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

5.2 营造学习氛围,对大学生加强管理

首先,高校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学习情绪。校园学习氛围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生才能快乐学习。其次,对大学生加强管理。大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等违规行为十分普遍。学校应加强教育和管理,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规范考评制度。一方面,改革期末成绩考核方式,把卷面考试、面试、论文等多种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摒弃单一的卷面考核方式;另一方面,转变教育思想,坚持“严进严出”的教育方针,对学生施加适当的学习压力,促使学生克服学习倦怠情绪。

5.3 帮助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就业目标

高校应帮助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促使大学生明确就业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帮助大学生完善职业生涯规划。高校应加强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思想,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其次,帮助大学生确定就业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大学生确定就业目标,才能把实现目标的欲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缓解消极的学习情绪,从而降低学习倦怠水平。

5.4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建设优质团队

教师应围绕教育教学要求,树立正确的教育信念,强化责任意识,改善知识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只有教师具有扎实的学术功底、深厚的理论基础、独特的人格魅力等,才能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才能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高校应根据“双导师制”和“学生为本、实践取向、专业发展”的要求,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5.5 加强思想教育,注重心理疏导

高校应对大学生加强思想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逐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对于专业承诺水平较低的大学生应加强心理疏导,增强大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信心。高校还应该重视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造成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培养大学生坚强面对困难和冷静处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解决思想和心理问题,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学习倦怠水平。

:

[1]PINES A,KAFRY D.Tedium in College[J].1979:10.[2]MEIER S T,SCHMECK R R.The burned-out college student:A descriptive profile[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1984, 26(1):63-69.

[3]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47-51.

[4]张连云.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73-75.

[5]托斯坦·胡森,施良方.论教育质量[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87(3):1-10.

[6]BOGUEBEG,HALLKB.Qualityand Accountability in Higher Education[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2003,76(1):112-114.

[7]朱益明.教育质量的概念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1996(5):55-56.

[8]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MASLACH C,LEITER M P.The Truth About Burnout[M]//The Truth About Being a Leader:.and Nothing But the Truth (The Prentice Hall Truth About Business Series).Prentice-Hall,Inc.1997.

[10]JACOBS S R,DODD D K.Student Burnout as a Function ofPersonality, SocialSupport, and Workload [J].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3, 44(3):291-303.

猜你喜欢
因子大学生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的健康和长寿因子
大学生之歌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