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大学大一新生时间管理情况调查研究
——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2018-05-30 03:30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挂科类目新生

丁 莉

(南京工业大学 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211800)

1 问题的提出

时间管理是指在相同的时间里,通过有目的的规划和控制来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增大产出价值的过程。有关时间管理的研究和应用是多学科、多领域共同的课题,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为管理学领域与心理学领域。目前关于时间管理的著作多为管理学领域的应用型书籍,如《时间管理的诀窍》《时间管理与个人发展》等,国内心理学界著名学者黄希庭在国外已有的时间管理量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实际制定出了《青少年时间管理量表》并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可以说黄希庭教授为国内一批学者开辟了时间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天地,研究成果层出不穷。

通过文献检索和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学者对时间管理研究的人群集中在企业和高校,其中,对大学生时间管理研究成果最为丰富。但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过分依赖已有的各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相关结论,二是针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较为宽泛,针对性不强。

问卷调查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收集方法,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手段。但问卷调查因规范性不足得出的结论欠佳。“在我国,造成问卷调查困难的原因来自文化和体制等方面。”[1]在大学生时间管理的文章中,能看到同一问题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本文选择长时间原始数据而非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填补这一空白,并且希望能在原始积累的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社会文化和教育背景,探索大一新生对时间管理的把控,从多方面提出改进大学新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建议。

从高中阶段步入大学生活,大一新生面对的是全新的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从高中被安排得滴水不漏的时间分配到除正常上课外基本由自己支配时间的大学生活,时间管理对很多大一新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能否合理进行时间管理,对大一新生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以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2016级275名大一新生为被试对象。被试的男女生比例为3:20,起止时间从2016-10-10至2017-01-17。

2.2 原始记录项目的确定和实施

由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生设计出时间管理系统,系统将大一新生时间管理分为9个类目:课堂学习、课外讲座、早晚自习、人际交往、体育锻炼、科技创新、上网游戏、内务卫生、社团活动。每名学生以学号登录时间管理系统填写每天每项内容的时间支出,并由辅导员在每个班级指派一人组成时间管理负责人建立小组群,每天的十点和十一点登录后台截图监督班级同学进行填写。

2.3 数据处理

通过登录后台“导出时间管理”版块,以班级为单位导出275名被试学生在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填写总的数据,将总的数据除以每名学生所填天数得出平均值,用round函数取整得出最终的数据。将所有的有效填写数据导出后,运用SPSS13.0进行相关分析、主成份因素分析等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大一新生时间管理行为总体情况

在275份有效数据中,平均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为2.77小时,所用时间最长;其次,平均用于早晚自习的时间、科技创新、社团活动依次为1.07小时、0.44 小时、0.52 小时, 课外讲座的时间最小 0.79小时。值得注意的是,平均每天用于上网游戏的时间为0.85小时,总体上所占时间低于平均值。大一新生时间管理分配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大一新生时间管理均值分配表

3.2 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大一新生时间管理的相关性分析

从大学生时间管理与性别、生源地区、户籍性质等人口统计学因素的相关分析结果来看,在课堂学习、课外讲座、早晚自习等九个时间类目分配中,大一新生的课堂学习与性别因素负相关显著;户籍因素与课外讲座时间、科技创新时间显著相关;生源地区因素与课堂学习负相关显著。如表2所示。

表2 大学生时间管理与性别、生源地区、户籍性质等人口学的相关分析

因此,在上述相关分析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厘清以上因素和时间管理类目的具体相关关系,分别以课堂学习、课外讲座时间、科技创新三个时间管理类目为因变量,以大一新生性别、户籍、生源地区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如表3~表5所示。

表3 平均每天用于课外学习的时间交叉制表 时间:小时

表4 平均每天用于课外讲座的时间交叉制表 时间:小时

表5 平均每天用于科技创新的时间交叉制表 时间:小时

从进一步交叉分析的结果来看,在性别因素方面,男生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要远多于女生,在3个小时的节点上达到差异的高峰,当然,这与被试年纪男女比例多少有关。在户籍类别因素中,非农业户口的学生用于课外讲座的时间总体多于农业户口学生,说明城镇户口的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课堂之外汲取知识的其他方式表现得更为主动。在科技创新时间类目分配上,城镇户口的学生所用时间较农业户口学生有较大的空间,由于城镇户口的学生从小会有更好的物质条件支持科技创新,因此,他们对此更感兴趣、更有时间和经验的优势。

3.3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大学新生时间管理相关性分析

从表6大一学生时间管理与是否担任班委的相关性分析表可看出,在9类时间管理类目中,只有上网游戏与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呈显著相关(p<0.05)。

表6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是否担任班委、奖学金与时间管理的关系 时间:小时

对大学生是否担任班委与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进行交叉分析,总体来看,被试大一新生每天用于上网游戏的时间较少,集中在1~2小时,这跟所在学院制定的一年级第一学期不允许带电脑的规定有一定相关性。学生干部平均每天用于上网游戏的时间长度均少于非学生干部,在少于1~3小时之间,学生干部所花费的时间分别为非学生干部的40%、21%、20%,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如表7所示。

表7 是否担任班委与平均每天上网游戏的时间交叉制表 时间:小时

3.4 是否挂科与大一新生时间管理相关性分析

在时间管理的分配方面,只有早晚自习类目与是否挂科相关显著(P<0.05),内务卫生因素与是否挂科负相关,但不显著。大一新生是否挂科与时间管理类目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8所示。

因此,以是否挂科为因变量,以每天用于早晚自习的时间为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

表8 大学生是否挂科与时间管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 时间:小时

表9 是否挂科与平均每天用于早晚自习的时间交叉制表 时间:小时

表9是否挂科与平均每天用于早晚自习的时间交叉表分析结果显示,被试大一新生第一学期是否挂科与他们用于早晚自习时间关系显著,在1~5个小时的区间内,未挂科学生平均每天用于早晚自习的时间分别是挂科学生所用时间的2.9 倍、8.8 倍、14.5 倍、13 倍、3 倍。 二者在 3~4 小时之间的差距最大。是否挂科与每天用于课堂学习的时间未呈现显著相关,说明在测试的这一学期内,大一新生上课状况良好,大一新生对课堂学习态度端正。新生学习差异的影响因素在于课堂外自主学习的情况,从高中过渡到大学生活,很多大学新生遭遇大学新生适应性障碍。第一学期成绩出来后,通过年级辅导员与挂科学生逐个谈话了解到,在第一学期挂科的17个学生中,大多数都谈到两点:一是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心理上会有很多的不适应,导致影响了学习;二是大学与高中的学习方式有较大改变,大学阶段的学习以自学为主,但很多学生未能利用好课堂外的时间,导致学习跟不上。

4 结论与讨论

4.1 城乡教育基础差异明显

根据上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区对大一新生的时间管理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中,尤其在“课外讲座时间”“科技创新时间”两个类目方面差异显著,在其他几个类目如 “课堂学习”“上网游戏”等方面差异不显著。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差异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的教育不平等一直是社会热议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国家对农村教育高度重视并给予很多政策倾斜,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城乡在教育资金的投入、科技手段和教育资源、教育实践方面的现实鸿沟依然严峻。因此,虽然前文的研究与之前的研究认为农村生源的大一新生的学习适应状况优于城市生源大一新生的结论相似,但并不持乐观态度,因为大学教育的目的和衡量标准绝不是成绩唯一论。具有强烈的对人类社会、国家兴亡的道德感、责任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掌握现代知识的能力和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才是大学教育的根本[2]。就这点而言,城乡教育基础鸿沟在大一新生的身上清晰可见。

4.2 学生干部时间管理能力较强

各种社团组织是学生学习、模仿、掌握各种规范,锻炼、提高参与能力,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渠道[3]。依据上述研究结果,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每天用于上网游戏”的时间分配类目差异显著。正是由于高校学生干部承担着专业学习和班级社团工作的双重任务,一方面,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使得学生干部更加深刻地感到时间的紧迫并且必须为之调整个人娱乐时间,因而用在“上网游戏”上面的时间与非学生干部差异显著;另一方面,参与社团组织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社会参与度及对自身和社会的认知和判断力,在交往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影响自己的角色意识,进入大学后能较快地适应大学生活,使得他们更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培养自己科学的时间管理能力。

4.3 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凸显

根据上文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来看,大一新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并无显著差异,说明大一新生在第一学期基本能做到准时上课,无明显的逃课现象。大学第一学期挂科率与大一新生每天用于早晚自习的时间呈显著相关,其深层原因为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如已有研究所发现,由于大学学习内容在数量、难度以及学习方法等方面与中学的巨大差异,一些在中学时代智力超群、学习成绩优异并考入重点大学的学习尖子,在初入大学时出现了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甚至考试不及格等学习严重不适应的现象[4]。从社会原因来看,造成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因素在于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断层。从个体生命历程的发展过程来看,大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主要与学生的个性发展、适应能力等相关。

[1]井润田,高遐,柳银军.国内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的综述:现状与建议[J].管理学家(学术版),2008(1):53-57+97.

[2]姚洪章.农村生源大学新生学校适应性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25):14162-14163.

[3]杨莹.高校本科生时间管理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2.

[4]杨艳玲.对大学新生进行时间管理能力训练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9):78-82.

猜你喜欢
挂科类目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本期练习题类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超级秀场 挂科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程挂科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基于校园卡消费预测学生挂科情况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新生娃萌萌哒
《中图法》第5版交替类目研究综述
黄三角、长三角、珠三角明、清及民国通志一级类目比较*
新生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