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情境的设计

2018-06-05 02:49天津中学
天津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飞屋奥林匹克容器

■天津中学 杨 毅

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一是引起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冲突和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二是把抽象的知识置于它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之中,让知识变得具体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和运用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物理教学情境”是指物理知识产生或应用的具体环境,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的外部教学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物理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是将凝固的课程知识转化为鲜活的生命形态的重要载体。好的问题情境应当具有问题性、具体性、形象性、真实性(或逼近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教学问题。不是所有教学问题都需要创设情境。因此,一定要选择重要的教学问题。第二,知识类型。不同类型知识的情境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功能不尽相同。如通过事实性知识的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知识及其应用;通过概念性知识的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原理;通过程序性知识的情境创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操作的程序。第三,创设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情境创设。如视频、实验、案例、故事、模型、语言描述、表演等。

下面,我就情境设计举一些教学实例。

一、动手操作型

(一)压强

通过“做一做”,让学生有直观感受。

图1

准备一支一端削好的铅笔,用大拇指和食指顶住铅笔的两端。铅笔保持静止,问学生:两只手指的感受如何?为什么?

由此现象提出压力相同时也会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做好“压强”概念引出的铺垫。

(二)液体压强

图2

1.用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一个钉子从底部扎一个小孔,水就会从底部流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底部有压强。

2.教师用钉子从袋子的四周扎上一些小孔,水就会从四周喷出。

(组织学生讨论)说明:水对侧面有压强。

3.如果塑料袋子装的是别的液体,实验现象是一样的。

拓展: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有压强。

(组织学生讨论)液体有重力,所以对底部有压强;液体跟固体不同,有流动性。容器壁阻挡着它流动,它就会对容器壁有压强。

(三)大气压强

如,瓶吞鸡蛋。

图3

二、故事型

(一)浮力的应用

如,《飞屋历险记》。

图4

动画片《飞屋历险记》中的几个经典片段,“飞屋起飞”“飞屋降落”“飞屋再次起飞”,几次的起落包含了“增大排开体积”“减小排开体积”“减小自重”几种改变浮力的方法。漂亮有趣的画面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提起兴趣,又能很好地将知识融入故事情境中。

(二)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历史故事:1912年秋天,远洋航轮“奥林匹克”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轮船之一出了这样一件事:“奥林匹克”号在海上航行,同时在离它100米远的地方,有一艘比它小得多的铁甲巡洋舰“豪克”号几乎跟它平行地疾驶着。当两艘船到了如图5所画的位置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小船好像是服从着一种不可见的力量,竟扭转船头朝着大船,并且不服从舵手操纵,几乎笔直地向大船冲来,结果发生了撞船事故。“豪克”号的船头撞在“奥林匹克”号的船舷上。这次撞击非常剧烈,以致“豪克”号把“奥林匹克”号的船舷撞了一个大洞。在海事法庭审理这件奇案的时候,大船“奥林匹克”号的船长被判作过失的一方,因为法院的判决书说,他没有发出任何命令给横着开来的“豪克”号让路。

可见,法院在当时一点也没有看出任何异常的事情来:没有别的,只是船长调度失当。其实,这里却发生了一个完全不能预料的情况:船在大海里发生了互相吸引的事故。

图5“奥林匹克”号和“豪克”号在相撞前的位置

这样的事故,以前在两艘船平行前进的时候大概也发生过许多次。可是在还不能建造很大的船的时候,这种现象显得并不严重。只是在最近这些年里,海洋里航行着许多“漂浮的城市”以后,船的吸引现象才十分显著起来。在海军操演的时候,舰队司令员也很重视这种现象。

总之,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情境创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实施和开展,所以探讨如何进行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各种具体方法。

猜你喜欢
飞屋奥林匹克容器
Different Containers不同的容器
难以置信的事情
飞屋环行记
飞屋
头脑奥林匹克
飞屋环游记
法国摄影艺术家 Laurent 神奇飞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取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