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题目”超越纸笔测试

2018-06-06 10:14王干
今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扑克牌例题考查

王干

近年以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一再要求小学低年段即一二年级不能开展学业质量测试,但是,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于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效果还是希望有预期呈现,甚至学生自己都渴望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这促使人们思考教育教学评价如何多元呈现。

于是,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小学低年段开展带有游戏色彩的学科闯关活动取代纸质笔试测试。遗憾的是,很多所谓的学科闯关活动是换汤不换药,只是把笔试试题换了一副行头,由一张张试卷改成一道道题目,虽然考查的题目少了,考查的形式变了,考查的地点改了,但是考核的学科还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三个科目,考核的内容、题目呈现状态、考核重点都没有变化,依舊是单一考查孩子对知识掌握的程度。这样的学科闯关活动虽然和纸笔测试相比,趣味性强了,实践性有了,但是又有多大的突破呢?因此,学科闯关活动必须从理念思路、形式内容上进行颠覆性的变革才行,无论活动理念多么先进,闯关形式多么新颖,呈现形式多么独特,关键还是要看题目命制的思想,尤其是题目的命题趋向与呈现状态直接反映了学科闯关活动的定位、性质等。

在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小学部,学科闯关活动被定位为“学科闯关综合素养评价课程”,这不是单一的知识检测,也不是变换形式的知识检测,而是涉及小学低年段所有学科,且把学科知识与游戏、人文、德育渗透、人际交往等巧妙融为一体,模拟如实的生活场景,用闯关的形式,以“口头+操作+实践”为主要手段,在固定地点、固定时间里,面向全体学生,由闯关者与组织者共同参与完成的综合性评价课程。

“学科闯关综合素养评价课程”特别关注三大素养:一是以整合各学科知识与技能,突出人文再现的学科素养;二是以营造如实生活场景与氛围,参与职业体验为核心的生活素养;三是以培养行为习惯、交往沟通、品质修养的德育素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科闯关活动不再仅仅强调学科的知识性,更突出闯关的综合性、活动的游戏化、场景的生活化等。

因此,“学科闯关综合素养评价课程”的题目(下面简称“闯关题目”)与一般质量检测的题目,在命制要求、题目形式、作答形式,考核内容诸方面就应该有着本质的不同。笔者认为,其主要区别直接反映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从题面形态来看。

普通测试以平面纸质试卷为呈现载体,以书写作答为方法,主要涵盖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判断题、连线题等基本题型;闯关题目应通过语言表述,采用具体的道具或实物,营造如实的生活化场景,让学生身处真实的情景之中,让题目立体化呈现。这里的道具绝不能只是试题形式的转移,将题目书写或印在一张卡片或一张纸上,而应该自制道具或从生活中自选实物,道具可以是题卡、视频、音频,实物可以是扑克、魔方、棋类、食品、器械等。

【例题1】

请走进“明德生鲜超市”,自由选择购买2种或2种以上的食物,且总价不超过30元。说一说,你购买了哪些食物?你准备用哪几样食物做什么菜?至少说出一样菜来。

【学生作答一】

我一共买了三种食物:一种是小白菜,5元;一种是土豆,6元;一种是猪肉,10元。三种食物一共21元。我准备用土豆和猪肉做猪肉炖土豆。

【学生作答二】

学生拿着购物篮去“明德生鲜超市”选择食品。

老师:你买了哪些食物?

学生:我买了鸡肉、土豆两种食物。

老师:花了多少钱?

学生:鸡肉20元,土豆6元,一共是26元。

老师:你准备做什么菜呢?

学生:我准备做两样菜,一是蒸白切鸡,二是炒土豆丝。

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两样菜?

学生:我爱吃白切鸡,妈妈爱吃土豆丝。我想做给妈妈吃。

老师:为什么想做给妈妈吃呢?

学生:妈妈每天很辛苦!

这道题目创设了“明德生鲜超市”的场景,题目的“道具”就是真实的物品,老师所在的闯关台就是“收银台”,让学生走进超市,模仿生活中的购物情景,将简单的数学加法计算知识融入真实的情景中,在情境中学数学。同时,考查学生的生活知识——如何用所买食物做菜。在作答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对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无形之中。

第二,从作答方式来看。

普通测试以书写作答为主要方法,闯关题目则以口头作答和操作作答为主要方式,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或设置:一是动嘴巴——说、背、唱等;二是动眼睛——看;三是动手指——操作、涂画、制作等;四是动肢体——表演、运动等。顺利完成每一关往往需要动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

【例题2】

请从以下20个偏旁卡片中,任选六个偏旁,组成3个字,每个字各组一个词,并选择一个词说一句话。一分钟内完成。

【学生作答】

我用“月”和“半”组成“胖”,“胖子”;“讠”和“午”组成“许”,“许多”;“亻”和“木”组成“休”,“休息”。我选择用“许多”造句——妈妈给我买了许多玩具。

完成这道题,学生要“动眼睛”观察所有偏旁,在有限的时间内,“动手指”选择恰当的偏旁,组合成正确的文字,同时,要“动嘴巴”说出这个字、组个词,说句话。

第三,从题目设置与答案设置来看。

普通测试的题目对于所有应试者来说,数量是固定的,内容是一样的,答案多是一致的或唯一的,且以标准答案为主;闯关题目应倡导题目的开放性、灵活性、随机性和可选择性,因此,每一个闯关者的题目都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它可能是随机生成的题目,也可能是自主选择的题目。

【例题3】

从54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4张。从已抽取的4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取2张,做加法运算;剩余的2张,做减法运算。

【学生作答】

老师:请从这副扑克牌中随意抽取四张。(学生抽取四张扑克牌)

老师:请从这四张扑克牌中,再抽取两张。(学生抽取两张扑克牌)

老师:请用这两张扑克牌做加法运算。(学生翻开这两张扑克牌:红桃5和梅花Q)

老师:这张Q 代表几?

学生:(思考片刻)12。

老师:12+5等于多少?

学生:17。

老师:用剩下的兩张扑克牌做减法运算。

(学生翻开剩下的两张扑克牌:方片7,黑桃4)

老师:你看看,用哪一张减哪一张?

学生:用7减去4,等于3。

【例题4】

走进体育俱乐部,说说这些是什么运动用品。选择其中一种运动用品,说说自己一个人可以怎么玩。自己运动,一分钟内计算完成数量。

【学生作答一】

我选择的运动用品是篮球。我一个人可以拍篮球、投篮球。我准备拍篮球。

【学生作答二】

我选择的运动用品是乒乓球和球拍。我一个人玩,可以对着墙打球,可以用球拍往上接球,也可以用球拍往下打球。我准备用球拍往上接球。

例题3针对数学计算能力的考查,采用了随机抽取扑克牌的方式,每个闯关者的题目都是随机生成的,当然答案也就不一样。

例题4的题目设置则让闯关者自主选择题目,题目有了选择性,因此导致了答案的多元化。这样的闯关题目增加了游戏色彩,灵活开放,偶然随机,呈现出生活化、体验式、操作性的特征。

第四,从评价维度来看。

普通测试的评价多以正确与错误来区分;闯关题目的评价标准则呈现出“多维性”——不光是答案的对与错,可以是答案的多与少,可以是用时的长与短,可以是质量的好与坏,可以是表达的生与熟等。

【例题5】

从26个英语字母中,任选字母,组成单词,并拼读出来,且不少于三个。

【学生作答】

用E、A、O、G、R、N组成ORANGE,用B、D、E组成单词BED,用I、S组成IS。

这道题目看似简单,其实蕴含着一个考核难点——同一个单词中不能含有重复字母。题目可以从答案的对与错——每个单词是否拼写正确,答案的多与少——学生组成的答案是否不少于三个,用时的长与短——正确完成这道题目所花费的时间等三个维度来设置评价标准,即用时最短、正确答案最多的学生,成绩越优异。

第五,从学科分布上来看。

普通测试多是对分科系统全面的测试,闯关题目最好做到学科全覆盖,涉及所有学科,如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共同参与。同时,还应把游戏、人文、德育渗透、人际交往等巧妙地融为一体,贯穿于闯关始终,且关与关之间做到文理交叉、学科交错、文体交互、动静交融,甚至每一关中最好能做到学科整合相融。

第六,从能力考查上来看。

闯关题目的考查能力范围更大,主要包括观察力、表达力、交际力、倾听力、操作力、协调力、学科力、生活力、想象力……这远远超过一般学科测试所能涵盖的能力范围。

如上面的例题2关于偏旁组字、组词、说句的测试就起码考查了学生的倾听力、观察力、操作力、表达力、学科力等几种能力。

总而言之,学科闯关题目应侧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思维品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作者单位:深圳明德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扑克牌例题考查
巧算扑克牌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混乱的扑克牌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算扑克牌的张数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