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式的教研活动现场

2018-06-06 10:14
今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张老师李老师

主持人:(博雅教育集团教研主任)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四年级单元同步作文《成长的故事》,请各位任课老师各抒己见,谈谈备课过程中的发现。

李老师:(教龄为半年的新教师)此次备课过程中,讲述“故事”是重难点,为了更好呈现课程内容,我已经在上次教研会上,给各位老师“说”了一段,此次重点准备的是课堂细节。

主持人:那就请李老师讲一段吧,讲一下如何通过有效教学设计,展现此次教学重难点——“故事”的。

李老师:好。(讲课环节省略)

张老师:(教龄为五年的成长期教师)刚才在讲授课程片段的过程中,赵老师扮演的“学生”,互动环节运用了比喻句,将“成长”的故事做了集中提炼概括,看似是“答非所问”,实则是有自己的独到思考在里面。这种教师创设情境角色扮演与学生互动,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做法,很有新意。值得我借鑒。但遗憾的是,李老师对于学生的反应没接住,光说“好”,简单的点评却遗漏了重要内容。

主持人:那真要在教学中出现这样的“突发状况”,怎么处理?

张老师:我之前的处理经验是,将孩子这段话迅速记录,写在黑板上,借此延展作文立意,或做文章开头结尾段,不仅鼓励了这样的学生以后继续积极回答问题,还“一不小心”命中了四年级作文开头结尾相呼应、点扣题的“新要求”。这是个点,完全可以“小题大做”,这样的环节更是“可遇不可求”,需要抓住。

李老师:这就是生成性课堂吧,这一方面我确实没预设到。

赵老师:(教龄为八年的骨干教师)正如张老师所说,充分备好学情,才能将课堂上这种“灵光”捕捉到,最可惜的便是,你还没有领悟到:学生的错误、学生的精彩,都是课堂珍贵的教学资源,是推进课堂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因为没捕捉到,会错失精彩。好的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相配合而成的。如果接招学优生的课堂精彩发言,课堂之前预设的形式和侧重,也许就得迅速调换。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会在教学经验逐渐丰富的过程中,发生概率逐渐增大。

主持人:上学期三年级同步作文中,有一篇《我学会了_____》,同样是写成长,区别在哪里呢?

张老师:三年级那篇,写好一个过程即可;四年级这篇,不仅写过程,点扣题是重点。两篇文章是同一主题序列化作文。

赵老师:写成长贯穿在学生小学写作的每一篇文章,作文就是记录成长的过程。

……

在此次教研活动中,针对新教师的片段展示,成长期教师和骨干教师都有反馈呼应,同时发言中也会相应出现自己阶段性的特点,以问答问,环环相扣,不仅解决新教师困惑,同时也在进行过程中对成长期教师和骨干教师做到了有效“调拨”。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博雅教育集团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张老师李老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该得奖的李老师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张老师喝茶
舍不得您,李老师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李老师是坏人”——对5+2=0教育的思考
李老师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