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给需要苹果的孩子一只梨

2018-06-06 10:14刘雪舫
今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赵动员明白

刘雪舫

做教师要经常问自己:“你爱学生吗?”“你会爱学生吗?”“学生能感受到你的爱吗?”

每一次问答,都是对自己是否怀有尊重与敬畏心理的重新检视。

刚刚毕业的班级里有一个叫小赵的孩子,3年前父母离异,他寄宿在朋友家里,照看不严,很快迷上了游戏。晚上躲在被窝里玩,课间在画纸上玩,无心学习,很不合群。

小赵常为同学的一句玩笑、一个误会而重拳出击,小伙伴三天两头跑来告状。我常找他交流玩游戏的利弊,也常用课余时间为他辅导作业,但收效甚微,令人十分头疼。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况?我想了很久找到了答案——孩子需要的是一个“苹果”,我们哪怕给了他一车“梨”,又有何用?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便开始真正走近小赵。站在他的立场思考,一个从小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小孩,看人脸色,无处撒娇,是没有爱与缺乏安全感。这样的小孩,通常表面强大而内心自卑,比任何人都渴望有一个“救世主”,爱他,帮助他,带着他走到人生的正道上去。

我顿时生起一股当仁不让的英雄主义——没有人,比我更应该关爱他。我们身边固然有“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照顾周到”的言论,但决不能因此松懈到对任何一个孩子“随他去吧”。

我联系他的父母,在言语中故意加重了“焦虑”的情感,“真的必须每天坚持给他打一个电话,谁都取代不了你们对他的关爱” 。

接着,我动员了几个性格开朗的孩子,和他组成互助组,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知道,除了游戏,有趣的东西还有很多。

小赵的状态很快有了改观,游戏机不再带到学校里来,也不再使用暴力解决问题了。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当我后来想明白是缺乏进取和付出的快乐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决定,动员并支持他当上了劳动委员。

小赵很爱劳动,当了劳动委员之后,更是表现出一副要承包全班的清洁的责任感,任何地方有了垃圾他都要第一时间去处理干净。有一天我提前到校,发現他也提前来了,正把清洁角的用具都清洗一遍。我明白,在这些行为背后,是他渴望被认同、被肯定的急迫之心。

我教给他方法,不要一个人干完所有的活,制定制度动员所有同学各履其责,才能真正解决班级清洁的问题。小赵一点就透,居然马上召集小组长们开会讨论了。

在那之后,再没有同学来找我告小赵的状,有时候还有同学着急找他,要他帮些小忙。小赵几乎变成大忙人,再不想着打游戏了。我们的班级真正接纳了小赵,小赵也变得像每一个普通的学生一样,有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的思路和情绪。

小赵毕业之后,偶尔会给我电话,让我知道他状态不错。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豪言壮语,但是每一句话,都让我觉得心里暖暖的。我想大概小赵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要给需要苹果的老师一只梨,我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学生们的“感谢”“感恩”,而是——离开老师之后,我仍然挺好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珊瑚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小赵动员明白
我终于明白了
我开始明白我自己
国防动员歌
赔了多少?
如此不易
我40岁才想明白的事
都不易
国防动员
抗美援朝战争动员的回顾与思考
“爱情价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