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改变的力量

2018-06-06 10:14石焘
今日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常识力量读书

石焘

面对教育的种种不良现象,任何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想改变。可是结构的不合理,自身学养的不够,各种观点相互掐尖,旧文化的袭扰……這些牵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要想改变,何其难也!现在,凌宗伟老师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分明告诉我们普通的教师确实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成为改变的力量需要读难啃的书

读书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但很多时候我们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消耗掉了宝贵的阅读时光。很难想象一个不读书的教师怎样去教书,所以要想改变,从读书开始。除了一般的经典著作外,凌宗伟老师主张“啃一点难啃的书”,他说:“快餐式阅读的弥散,使得许多人只喜欢读‘读得懂的文字,一遇上读不懂的文字便习惯性地放弃,这恐怕就是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却无长进的缘故。”仅仅阅读好理解的书,我们的思维就会始终徘徊在一个层次,我们的眼界也会越来越狭窄,很难看到新的天地。凌老师用自己的阅读实践告诉我们:读这些难啃的书,要细细地读,慢慢地啃。三万字的《康德论教育》,他前后读了十多遍,而且做了上万字的批注;爱因斯坦几千字的《论教育》在他看来句句经典,常读常新。钱理群先生曾经痛心地指出,“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读书”。如果更多的教师像凌宗伟那样“啃一啃难读的书”教育就会慢慢地在改变。

成为改变的力量需要独立思考

当今世界,借着教育的名目,各种口号、各种观念、各种新词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审视这些口号、观念,不禁让人目迷五色、应接不暇。凌老师说得好:“教育江湖,有点名气的谁都想竖个幡儿,成为鼻祖,一旦别人也想崭露头角,立马脱下衣服,干了起来。”这些名目的背后有着明显的利益驱动,面对这些如果不加以理性地思考和分辨,教师就容易陷于其中、无法自拔。教育是传承人类文明,立足于培养人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崇高事业,如果被商业化所裹挟,必然会被利益搞得本末倒置。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凌宗伟老师对很多教育现象不会人云亦云,而是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揭示。

如,面对一个13岁的初中生“早恋”,凌老师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要强行介入阻止。我们要明白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我们成人应该想办法引导孩子明白喜欢一个人,就应该为对方着想,两情相悦,要考虑世俗的社会的接受程度……这种以孩子的方式来思考问题,而不是以成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让孩子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这才是理性的教育。

在《为了孩子的未来,何必让他们争“第一”》一文中,凌老师指出我们的教育被“第一”文化所裹挟了:考试要第一,地位要第一,影响要第一。而很少去关注孩子的人际交往和情感生活。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没有良好的心态,没有健康的体魄,再多的第一也没有什么价值”。

在当今的独生子女时代,凌老师依然强调要拥有自我。人们也许会发出这样的疑问:今天孩子的自我中心主义如此泛滥,还强调“自我”,这不是一种误导吗?凌老师经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发现其实“许多独生子女看起来很自我,其实是没有自我的,他们的所谓自我,是父辈乃至祖辈,甚或是某种社会文化操纵下的自我”。实际上这种“自我”没有幸福可言,所以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这本书还对很多现象如怎样传承传统文化、如何落实契约精神等进行了独特的思考和分析,给我们以拨云见日般的理解。“改变”让我们从独立思考开始。

成为改变的力量需要守住常识

上海的黄玉峰老师高呼过要“回归常识”。在各种观念甚嚣尘上的今天,“守住常识”却显得难能可贵了。凌宗伟作为一名特立独行的教师,他也呼唤“守住常识”吗?答曰:“然也。”如我们很容易对初中的孩子说:“将来读高中就好了”,而对高中生说:“将来考上大学就好了”。好像孩子今天的生活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只是为将来而服务。实际上我们都明白这种疾行的教育,忽视了孩子的今天也就放弃了孩子的未来。凌老师说:“将视野重新拉回地平线上,更多地着眼于孩子们的当下,在过程中体验人生,享受生活,寻找生命的乐趣,也许着眼于当下的教育生活,会使明天生活得更好,说不定还会更精彩。”这就是立足于“人”的教育观念,也是回归“常识”和“规律”的教育。

如今我们都认识到了阅读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于是各种以阅读为旗号的工程风生水起,推荐一批书目,搞几次征文活动,以为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我们就推动了学生真正的阅读。凌老师说:“阅读,绝不仅仅是孩提时在学校三五年内所必修的功课或技能,而是作为一种人生素养和精神境界,注定跟随他一辈子,也注定将成为他‘文化基因中区别于他人的最显著标志的浩大工程。”常识告诉我们,阅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的熏陶濡染的过程。

凌宗伟告诉我们教育就是要捍卫常识,而不应该抛开常识去炮制那些吸引人们味觉的调料。他说:“在我看来,教育的本意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成长,并且要为人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为其生命成长提供宽松自由的环境。作为教育,最好的方式是熏陶、是浸润、是唤醒,而不是灌输。”他还说:“只有当我们尊重了这些常识,守住了这些常识,我们的教育才有希望。”

凌宗伟对教育的思考和认识,是他多年实践的结晶,阅读《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让我们看到“改变”的路径与曙光。

作者单位:北京市朝阳区楼梓庄中学

猜你喜欢
常识力量读书
靠不住的常识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近视600度以上,这5条常识务必知道
我们一起读书吧
回归常识
读书为了什么
超越常识
从自然中吸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