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
——坐骨神经阻滞在高危病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2018-06-07 07:58曾莉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刺激器腰丛硬膜外

曾莉

(四川省宜宾川南体育骨科医院 四川 宜宾 644007)

当前,随着高危病人接受下肢手术的情况不断增加,麻醉选择及管理的难度也不断提升。高危病人本身病情严重,对手术及麻醉的耐受力往往不佳,因此选择确切有效的麻醉方法非常关键[1]。近几年,随着神经刺激器在临床麻醉的广泛使用,借助刺激器可以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这样可以取得下肢完全麻醉,并且还可以避免全身麻醉对循环呼吸系统的影响,有效避免椎管内麻醉出血情况,这样使得高危病患手术风险大大降低[2]。本研究就具体探讨了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在高危病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21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在手术时使用不同的麻醉方法,其中125例行传统硬膜外穿刺麻醉,85例为高危病患,行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210例患者中有男132例,女78例;年龄57~94岁,平均年龄(65.7±4.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下肢手术适应症,且在术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5例行传统硬膜外穿刺麻醉,主要以L2-3,L3-4作为穿刺点,使用的麻醉药物为2%的利多卡因试探,0.894%的甲磺酸罗哌卡因维持,在麻醉过程中,采取连续硬膜外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术中情况追加药物以维持麻醉。

85例高危病患在下肢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方法,主要麻醉方法如下:患者均禁食8h,在患者如手术室后开放静脉通道,输注8ml/(kg·h)的乳酸钠林格氏液,并应用多功能检测仪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基本情况。面罩吸氧并且给予患者静脉注射0.01~0.03mg/kg的咪达唑仑、0.5~1μg/kg的枸橼酸芬太尼后开始进行神经阻滞操作。

定位方法:患者患肢向上侧卧,收腹屈膝,放松肢体。腰丛定位主要以两侧髂嵴最高点连线相交,向尾侧0.5cm~1cm,向患侧旁开3.5~4.5cm,垂直进针5.0~8.0cm,以此作为腰丛阻滞穿刺点;坐骨神经定位为患肢髂后上棘突向脚端,触摸骨感消失处(同臀裂顶端水平)为穿刺点,在此处垂直进针5.0~8.0cm;股神经定位主要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扪及股动脉搏动,于股动脉外侧1.0~2.0cm处为股神经阻滞穿刺点,穿刺深度无需过深(1cm~3cm)。

麻醉方法:定位完成后,将神经刺激器的正极同患侧下肢心电图电极片相连,负极同神经刺激针相连,调节刺激器的输出电流频率为2Hz、电流大小为1mA。对皮肤进行消毒后垂直进针,针尖接近神经干时可引起神经支配区肌肉的收缩,此时将刺激器输出电流调小至0.1~0.3mA,如果依旧可见明显肌肉收缩运行,回抽与穿刺针相连的注射器,无出血后各点缓慢注入(0.447%~0.5%)15ml~30ml的甲磺酸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1)评价两种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优秀:手术时完全无痛;良好:手术时有轻微疼痛,需要追加适量的芬太尼及咪唑安定;差:手术时剧烈疼痛,需要改为全麻进行手术。(2)计量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麻醉效果比较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优秀率要高于传统硬膜外穿刺麻醉(P<0.05),见表1。

表1 不同麻醉方式的麻醉效果比较[n(%)]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术后使用不同麻醉方法的患者均未出现局麻药物中毒、神经并发症等情况。其中硬膜外麻醉出现尿储留37例,给予肌注新斯的明0.5mg~1.0mg或导尿处理后尿储留得以解决。

3.讨论

在临床中,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行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是很多的患者属高危病患,本身疾病严重,因此对麻醉的要求较高[3]。对于普通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采取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的方式就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是对于高危病患,为了降低麻醉及手术对患者的影响,临床中常常采取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4]。为了保证麻醉效果,在实际操作中常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通过准确定位将麻醉药物注入,这样可以使得麻醉药物的药效充分发挥,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疼痛刺激降低,无术后尿储留的并发症,也降低了硬膜外血肿的风险,术后抗凝治疗没有时间上的限制,使的术后预防血栓的治疗更积极,有效。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常规硬膜外穿刺麻醉,采取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优秀率更高,患者术中疼痛感明显降低,因此该方法对高危病人行下肢手术治疗的作用突出,可以尽可能减少手术及麻醉药物对患者的刺激,进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研究结果还显示,采取两种不同麻醉方式辅助下肢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也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这也表明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安全性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1]朱贵芹,朱霞,郑闽江,等.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11):1091-1093.

[2]王香梅,董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中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v.24(5):545-547.

[3]古志强,周玉,李有哲,等.神经刺激器定位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5,22(s1).

[4]董娇娇,赵施施,林胜仙,等.年龄因素对患者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时罗哌卡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6,36(7):839-842.

猜你喜欢
刺激器腰丛硬膜外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国产化脊髓刺激器和骶神经刺激器或将问世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腋入法超声引导联合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经超声和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
硬膜外注射脉络宁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7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