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

2018-06-07 07:58李东利
医药前沿 2018年17期
关键词:外踝后踝踝骨

李东利

(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山西 太原 030006)

合并后踝骨折的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外踝及后踝骨折,可以选择经腓骨入路及后外侧入路,选择经腓骨入路,是可以处理外踝及后踝骨折。而后外侧入路直视下外踝骨折及后踝骨折的复位,能可获得更加良好的疗效。临床上对于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常规治疗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从而让踝关节达到最大限度的重建,在术后让患者的功能得以恢复。因此,选择经腓骨入路和后外侧入路,可以对患者的骨折愈合的更大,让关节功能也恢复的更快。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中选取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的50例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和对比,按照所采用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腓骨入路组和后外侧入路组,各25例。经腓骨入路组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32~66岁,平均年龄则为45.6±3.5岁;其中Ⅲ型有25例。因车祸损伤8例,坠落损伤则有12例。后外侧入路组中,男性患者有13例,女性患者有12例;患者的平均年龄范围为32~67岁,平均年龄则为45.1±2.5岁;其中Ⅲ型有25例。因车祸损伤12例,坠落损伤则有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致伤原因等,都没有多少差异性,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无手术禁忌症,在腰麻下手术,均给予患肢大腿根部做气囊止血带。经腓骨入路组的患者接受的是经腓骨入路治疗,让患者首先呈现仰卧位,小腿远端用软垫托起,根据骨折情况行外侧纵行切口,长约10~12cm,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暴露外踝骨折端,清理骨折端血肿,复位骨折端后用外踝解剖板或重建板固定,后踝骨折闭合复位,通过C型臂透视下观察后踝复位情况,在复位情况佳后打入两枚空心钉,注意螺钉长度,在内固定外踝、后踝骨折后,再切开复位内固定内踝骨折[1]。

后外侧入路取俯卧位(或漂浮体位),在踝关节后外侧,外踝和跟腱中点,取一个大约长10厘米的纵行切口,依次将皮肤、皮下组织及筋膜予以切开处理,需要注意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的保护,从外踝剥离部分腓骨短肌,显露外踝骨折端,复位后用重建板置于腓骨后侧固定骨折段,后沿着腓骨的长短肌后缘予以分离,将拇长屈肌予以显露,从内向外对其进行剥离,在腓骨短肌与拇长屈肌间隙进入,将后踝骨折部位予以显露。根据后踝骨折块大小或者是粉碎程度选择T型钢板支撑固定,或从后向前进行空心钉固定,在C型臂下从而确保关节面平整。当然,空心钉的长度要注意严格控制,最后内踝骨折选择解剖钢板和螺钉固定,在手术中透视骨折复位质量,检查胫腓联合的稳定性,从而逐层缝合切口[2]。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中,数据库的录入和统计学分析,都是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计量资料用平方差表示,检验方式用t,计数资料检验也用t,P<0.05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比较

经腓骨入路组出现的切口感染有4例,后外侧入路组出现的感染只有1例,在术后两组都没有发生畸形愈合、骨不连及断钉等多种并发症情况的发生。两组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基本手术指标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分析

在两组患者中,两组的手术期间所用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在骨折愈合时间上表现出来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3.讨论

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在外旋作用下用强韧的下径腓后韧带联合紧张的胫腓后韧带,从而让胫骨后侧结节脱骨折,并让腓骨骨折位于下胫腓联合水平。但如果下径腓保持完整的话,外踝骨折将会在通过下胫腓的时候连接后踝骨折,并让踝骨折复位方式成为紧密的整体。因此,对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需要内、外、后散踝骨折的复位、固定,各种手术方法入路各有优势,也存在差异性[3]。

经腓骨入路在运用于旋后外型踝关节骨折后,属于经典的传统手术入路。手术优点是操作简单,方便实用,缺点是外侧软组织薄弱,稍有肿胀就出现缝合困难,强行缝合后出现软组织坏死、感染风险较高,后踝骨折闭合复位,复位欠佳,拉力螺钉固定可靠性欠佳,后外侧入路治疗切口通常会采用腓骨后端、跟腱外缘的中线位置,选择肌键并间隙进入,优点是腓骨钢板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发生术后组织坏死、切口裂开或者切口感染风险低,而后踝骨折可通过一个切口直视复位,复位良好,减少踝关节关节炎发生。并可根据骨折情况选择钢板还是螺钉固定,固定牢靠,国外文献报道,后踝支持钢板固定效果优于拉力螺钉。

总而言之,本次试验研究的回顾性分析和研究,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的效果,尤其是对后踝骨折的处理,会比经腓骨入路的效果要更好更显著,恢复周期也较短、临床效果会更佳。

[1]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邓明,胡戈亮,廖琦,刘世清.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17,19(05):343-348.

[2]王殿琪,孙旭明.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6(19):156-157.

[3]孙明启,张葆鑫.经腓骨入路与后外侧入路治疗旋后外旋型Ⅲ度踝关节骨折的对比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6(22):156-157.

[4]周广明.经腓骨入路治疗踝关节旋后外旋型损伤[J].临床骨科杂志,2016,19(03):379.

猜你喜欢
外踝后踝踝骨
基于踝关节正位X 射线的外踝放射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新型特殊构型接骨板固定后踝骨折的初步研究
如何选择后踝骨折的治疗方式
后踝骨折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后踝骨骨折的效果研究
腓骨钩钢板治疗外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55例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合并外踝撕脱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腓动脉骨皮穿支蒂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踝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