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路径探究

2018-06-08 10:21史伟
东方教育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际视野内涵建设高职院校

摘要:加强内涵建设是商科类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由之路。文章通过国内外商科类教育教学的比较研究,探讨了我国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四个具体路径,提出了几点策略性的思考,以期为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际视野;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

商科类职业教育是以经济学、管理学为基础,对商品经营或管理涉及相关活动研究的专业,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电子商务、金融理财、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及会计学等专业,其人才培养宗旨则是为各类中小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技术能力过硬、文化素养较高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商科高职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类型,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国际通行学科教育之一。

一、国内外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现状

教学内涵建设是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首要任务,体现了高职教育的教学宗旨。国外对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研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制度框架下的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职业资格等级制度、课程以及教师职业能力方面均已非常完善。

国外高等商科教育是根据国家的经济产业结构和时代需要,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的指导下开设的,呈现了出专业种数较多,培养目标差别较大,专业设置侧重点不同,课程内容倾向不同与门数差别较大等特点。从总体上看,会计学、国际商务、市场营销、金融理财、管理信息系统等都是各国常设的专业,体现着各国商学科发展的共同趋势。但是,各个国家又略有不同。例如,以贸易立国的日本,由于在经济活动中都直接或间接与外贸有联系,因而在课程设置中都十分重视开设国际商务、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内容,强调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的商贸管理人才;而轻商的英国高等商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更多地面向社会的实际部门;美国高等商科教育则强调宽口径培养,专业划分则比较细,主要突出与地方的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国外高等商科教育的课程结构主要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大块组成;从组织形式上看, 还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尽管国外高等商科教育的课程类型和学分几乎不变,但课程的内容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有了较大的变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持续提高。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蔓延,商科类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从事管理及商业活动的高技能人才的学校,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对于商科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学生就业入岗的考核要求也日益苛刻。商科类高职院校主要培养流向中小企业,为服务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提供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国内各商科类院校常年围绕培养什么样的商科人才、用什么途径培养商科人才、怎样培养商科人才展开深入讨论,归纳及总结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结合院校实际发展现状,将培养目标、制度、施行及评价作为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要素。浙江省是我国职业教育发达省份,以金华职院、温职院、宁职院等一批示范校、骨干校为代表的优质院校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位居国内前列,被国内同行所公认。截至目前,浙江省开设商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约有近40所院校,在校生近10万余人,专业点约350个左右,其中省市级重点(特色)商科类专业点158个,占全部专业点的45%以上。对照国外成功经验,分析我国及浙江省商科类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现状及发展途径,解决在新时代下职业教育内涵要素以及路径方面尚存的一系列问题,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提升为区域产业服务能力的必要途径,必须在研究与实践中直面与世界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改革与创新的层面加以突破完善。

二、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所存在的问题

商科類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基本要素有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校企合作、教育资源等,也是办学质量与效益的外在体现。面对国家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形式下,商科类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教育成效急需显著提升。

(一)人才培养模式趋于雷同,专业特色不明显

近几年,商科类专业一直是备受考生青睐的热门专业,各高职院校纷纷扩大专业数量或提高招生规模。但部分高职院校对所开设的商科类专业存在不加取舍的“拿来主义”倾向,缺乏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学分分配、教学条件改善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和内涵建设,或者过度强化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差异性,抓不住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意义,专业开设趋于雷同,特殊不明显。高职院校所制定的商科人才培养目标既要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还要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理念。

(二)与政企合作紧密度不强,校企合作不深入

商科类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必须坚持就业导向,强调与政府、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这即是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举措。

浙江省是中国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设立的省份,带给了省内商科类高职院校绝好的发展契机,多数的商科类高职院校也都在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精神指导下,不断探索人才培养创新改革。但多数商科院校仍缺少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合作,无法建立商科类政企校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仍然不足以持续获得相关企业在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和实践条件等方面的支持力量,政府、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三)立德树人教育意识薄弱,思政工作待提升

当前商科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现状总体不容乐观,存在着对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与思想品德教育分工不明确、与专业结合不紧密、缺教师、缺教学方法等问题。商科类高职院校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对学生商业道德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院校本身还需要树立良好的德育形象,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商科类高职专业的思政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论教学和轻实践体验的弊病,如何打造接地气,聚人气和有生气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有效平台需要不断探索。

三、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路径探究

(一)与产业发展进行良性联动,提升商科高职院校专业特色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商科类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责。借鉴国外成功的商科教育经验,各高职院校应坚持把专业建设瞄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上来,加强与区域产业互动,动态设置、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作为各项人才培养实施的核心,要根据各专业的课程教学进度及教学周期安排来制定,推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更好发挥技术传承,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创建专业品牌。商科高职院校应结合办学实际情况,依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的导向文件,紧紧围“素能本位,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大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改革力度。

(二)突出校企政深度融合发展,完善商科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最主要特征,商科类高职院校离不开政府、企业的办学支持。在当下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许多地方政府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突破口,尤其是浙江省建立的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及由阿里巴巴、网易为主形成的“电商之都”,提供了众多的商业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作为开办商科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主动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坚持以就业导向的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深度合作,构建政企校三方互利互赢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平台,由政府出台政策、搭建合作平台,让企业提供设备、标准、师资强化学生学习技能,有效推动商科类专业形成有特色、有优势和有资源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同时,商科类高职院校也要做好政企校三方融合发展下的人才培养评价工作,对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教育资源和管理体制上做出创新性评价改革,形成人才培养及评价体系的育人特色。

(三)增强专业文化传承和创新,坚持立德树人培养优秀人才

企业需要的是能解决一线实际问题、有团队合作精神、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忠诚度、职业道德等关键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的职业人。因此在高职商科专业教学中,要针对企业的人才能力需求状况,深入分析其需求的合理性,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殷切期望,坚持立德树人和传承优秀德育文化,突出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社会。高职院校要坚持思政课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渠道,深入推进小班化、多元化和实践化的思政理论教育教学;也要清晰认识教材是学生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应积极挖掘和运用教材中蕴含的丰富德育内容,依据教学规律,将具有教学意义的德育案例贯穿于教学之中,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曹迪.商科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 18 所商科类高职院校的调查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7:7

[2]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 l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 301.298, 301- 303.

[3]王家新,姚加惠.国外高等商科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及趋势—以英、美、加、日、澳为例[J].高教探索,2006:5

本文系2016年度中国商业经济学会职业教育专项课题“浙江省商科类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2017ZSZJYB04)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史伟,籍贯:河南,讲师,硕士研究生,浙江商業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国际视野内涵建设高职院校
“四四模式”推进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内涵建设
论地方工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儿童音乐剧发展趋向分析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高校引智工作机制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