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质健康测试策略下的男幼师体育素养培养模式研究

2018-06-11 06:30田章飞徐凯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19期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素养培养模式

田章飞 徐凯

摘 要:男幼师作为幼儿园工作的有力补位,在体育活动组织上为园内提供女幼师不可替代的能量供给。以体质健康测试为契点,研究男幼师的体质健康状态,发现:形态指标较好,但体能与素质不足,总体体质水平一般。分析原因,认为:传统观念致使学校和学生重视不足;总体技术水平有限,导致运动动机乏力;体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男生较易从众。鉴此,提出对策:改善测量方案,科学规范实施;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素养评价策略;拓展培养途径,提高体育组织能力。

关键词:体质健康测试 男幼师 体育素养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a)-0197-03

1 问题提出

当前,国家对学前教育重视,增强幼儿师资队伍迫在眉睫。幼儿教师素质培养优化策略理所应当被重视,但是这个满载女性的幼教行业,急需男幼儿师的有效补位,尤其是能为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开展补充坚实力量。然而当前问题所在:男幼师培养模式的未能单独构建,仍沿用针对女幼师的培养体系,导致培养的男幼师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如男幼师组织的的体育活动倾向女性化,其技能及特长在本应彰显阳光刚强的体育活动面前捉襟见肘。体育活动如若能科学组织,促进幼儿身体素质提高毋庸置疑,而这方面是女幼师的不足。针对性发展男幼师的体能与技术储备,可从分析男幼师体质健康状况入手,以此有效反馈对男幼师的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规范性上。

“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实施《学生体质测试标准》,把健康素质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1]。2014年6月11日日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7月7日公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修订结果,反映出强化体质测试的激励、反馈以及引导锻炼的功能。这些均指示体育教学工作者对体育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调整,策略的有效改善将直接影响到男幼师体质改善程度,而达到调整预期,通过运动技术的传习得以实现,这就必然再次激发运动技术的系统性传习重要性的重新审视。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学前专业在校学前男生159名,从2013年至2016年四年体质健康数据进行汇总,研究对象因毕业实习导致数量不同,其中2013年34名、2014年43名、2015年46名、2016年36名。

2.2 研究方法

2.1.1 分析方法

對测试对象按《学生体质测试标准》要求,进行包括形态、体能、素质的八个项目测试,各项指标计算测试数据平均值,使用统计方法对照标准值做差异显著性分析,运动逻辑分析法,研究体育运动与各指标间的关系,进而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做项目遴选和评价优化调整。

2.1.2 项目及权重系数

项目及权重系数,见表1。

3 结果与分析

3.1 总体达标情况

以分时间段测试分数分析,分别是:2013年34名男生平均得分74.03,但良好率仅为26.47%,2人获得优秀指标,3人不及格;2014年43名男生平均得分72.40,但良好率仅为13.95%,2人获得优秀指标,3人不及格;2015年46名男生平均得分71.15,但良好率仅为13.04%,3人获得优秀指标;2016年34名男生平均得分69.73,但良好率仅为16.67%,无优秀指标,4人不及格。四个时间平均得分为71.83,109人及格,29人良好,仅有7人达到优秀,14人不及格。从测试情况看,男生体质与体能总体状况相对一般,虽然不及格率和优秀率偏低,但是良好人数占比较低,使得指标呈现以及格为主的正态分布。这其中,不及格率已经接近10%,远超全国同年级学生1%的不及格率。四年中全部重合测试对象为19人,2013年至2016年平均得分分别是:75.36、71.48、70.19、70.95,差异性虽然不明显,但是总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

3.2 项目指标得分情况

3.2.1 形态状况

BMI指数即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数值能反应出生长中的基本营养状况。从测试情况分析,2013年至2016年的男生BMI指数均值分别是:20.85、21.61、21.75、22.44。与体重指数标准比对,同时期年级段的指数中位值分别是:19.85、20.25、20.55、20.90,比值差为:1.00、1.36、1.20、1.54,未出现明显差异。其中,低体重指数人数为9人,达到肥胖指标有8人,略高于3.7%的国家统计均值。总体情况显示,男生身体营养良好。从访谈中得知,虽然运动频率不高,但是男生对饮食选择较好,较少选择不良食品,以常规主食就餐为营养匹配,且饮食后的低强度散步明显多于女生,有78%的学生经常饭后漫步。另外,每周三定期的学校“大体育”集体活动和体育课上,男生的活动量远远高于女生,大部分能够达到当次活动量的要求。这些参与,渐期产生了较好的BMI指数,说明男生具备运动技术提升和体能储备的营养基础。

3.2.2 体能储备

反应人体机能状态的中长跑和肺活量的测量,两者可综合进行分析,对照标准比值获取体能储备信息。1000m跑反映心血管机能,是男生必测项目,也是一项必须经过长期练习才能有效反应指标的运动;肺活量测试反映的人体换气功能。由于两者受测试主体的身心耐受力和主动意愿影响,所以,测试前分别做了毕业关联说明和技术培训,测试指标均能接近真实。1000m跑项目数据分析,2013年至2016年的男生及格率分别为:61.76%、62.79%、63.04%、66.67%,优秀人数总共仅有6人,良好人数共有13人,但是不及格总人数达到40人,占比25.16%,明显高于良好和优秀人数。总体数据不甚乐观,说明男生总体缺乏耐力运动,长期坚持运动的学生更是少数,从面对面访谈中,手机网络影响和运动技术缺乏应该主要原因。肺活量测试情况显示,2013年至2016年的四个时间段指数均值分别是:3761.38、3861.21、4022、4366.83,呈现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指数上升趋势,且均达到标准值良好的下限,但不及格人数也达到了19人。肺活量数据总体较好,主要和学生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胸腔扩张等机体因素有关,这说明学生具备体能强化的基础条件。

3.2.3 素质状态

力量、速度和柔韧性是体现身体素质较显著的评价指标,因此,测试项目主要安排50m跑、引體向上、立定跳远和坐位体前屈四项。其中50m跑和立定跳远为爆发力体现,引体向上测量上肢力量,而坐位体前屈显示全身柔韧性。四项内容均需长期锻炼坚持,才能获取理想得分。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四个时间段中,50m跑均值分别是:7.42s、7.18s、7.28s、7.68s,处于标准值良好下限,仅有5人不及格,优秀人数达到53人,占比33.33%,下肢爆发力总体较为理想;引体向上均值(个)分别是:8.53、7.99、7.85、6.56,与标准值的及格下限值差分别是:1.53、-0.01、-1.15、-3.44,不及格人数高达87人,这其中,2015、2016两年占比72.3%,且数值低于5的人数达到55人,男生的上肢力量总体非常弱;立定跳远均值分别是:227cm、211.13cm、234.59cm、224.08cm,良好人数共24人,不及格人数总计33人,总体处于标准值及格线的中位值左右,显示出男生下肢爆发力总体一般;坐位体前屈项目指数分别是:13.48、14.87、15.07、14.24,总体处于标准值及格上限值附近,但均未触及良好范围,显示全身柔韧性总体较弱。

3.3 原因分析

分析看,形态指标较好,但是体能与素质不足,反应出总体体质水平一般。致因分析:首先,观念禁锢,重视不足。学前专业发展始初就是女生为主,社会对此专业的认可停留在女幼师的专属职业范畴,那么,在近5000人的我校,女生人数占比90%以上,男生在无形中忽视是可以预料的。这使得男生在校园内处处被动,包括体育设施多被女生占用,男生参与的体育活动组织也较少,包括体质测试也是在女生环围下参与。实习过程中,男生被安排的实践内容和女生无异,体育活动也就没有针对性组织。其次,技术水平有限,主动性不足。在有限的足球、篮球及排球活动组织中,发现男生运动技术总体水平较低,能够到达熟练掌握技术的人数不足10%,这使得校园运动的示范性有限,导致动机不强,在面对面的调查中,发现能够坚持每周运动两次的人不足20%,仅以篮球为主。再者,体育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男生较易从众。从教学大纲及教师教学观摩交流反馈,面对全校的体育教学内容总体停留在体操、游戏为主的项目上,以团体操创编、田径和球类游戏设计等占据绝大时间,体现运动技术和体能储备的项目安排较少,针对男生的体现心肺功能的田径、大球类等项目择取不力,以每年的田径运动会缺缺乏冲击记录新高即可佐证。

4 建议

培养男幼师的体育技能及特长,增强体质健康,达到阳光开朗的男幼师形象,正是当下幼儿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有针对性选择运动项目和优化评价方案,将能改善男生因运动参与不足导致素质总体较弱现状。

4.1 改善测量方案,科学规范实施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不仅仅为了相关指标的数据采集,而应当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的相关工作”[2]。确保测试前进行全体学生的测试要求及安全教育,解释测试成绩与毕业关联性,由此方可获取学生尽力测试的真实成绩。其中,1000m作为生理极限容易出现的项目,因途中煎熬的身心状态易使学生放弃努力,所以最难提取真实成绩。但是如若做好常规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组织,能够积累测试的提前量,其他项目类似。鉴此,测试前应制定测试方案,预留获取数据周期,测试时要分小组实施,尽可能以年级为单位集中时间进行全体男生的统一测试,避开因学生进行成绩比较对产生的从众效应;在时间安排上,要避开跳远、50m、1000m等项目紧邻测试,根据体能的阶段性变化安排恢复时间,避免成绩影响,在肺活量与坐位体前屈项目上做好测试前的技术培训;在测试方法科学、程序规范基础上,应进行教师的监测互换,减少测试中的其他干扰。

4.2 精选体育教学内容,优化体育素养评价策略

体质情况反映体育教学效果与学生自觉锻炼的综合体量,这个量的积累有着运动技术作为基础的铺垫。

4.2.1 针对男生设计需要,择取体育教学内容

“对男幼师生的体育教学除达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外还要满足他们的专业需求,即男幼师生在今后幼师工作当中的各种技能需求以及相关体育知识的需求”[3]。测试反应出男生BMI指数与肺活量具备体能开发基础,立定跳远与50m成绩体现出下肢爆发力的力量储备,但是耐力和柔韧性总体较差,尤其上肢力量较弱。因此,教学设计中要能适应男生的兴趣偏好,避开在团体操创编、体育游戏项目上受女生群体影响,针对男生要有适度提高的考核标准;根据男生的体能基础,鼓励教师多开展适合男生参与及组织的球类项目,其中以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比较适宜;教学要求上,适度提高技术评定标准,加大技术巩固下的体能训练,这样便于在教学中以技术较好的男生形成运动示范。

4.2.2 灵活制定评定方式,优化体育教学评价

“目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教学评价设计不完善,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体育活动能力”[4]。幼儿园体育活动要求以游戏为主要载体,那么培养单位对学生的体育素养评定主要停留在幼儿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评价上,这成为男生体质总体偏弱的侧面因素。而男生入职幼儿园,体育活动组织成为其主要能力的集中体现,这种能力需要有技术和体能储备作为基础,因此,上述内容既然对男生有针对性项目设计,则教学评价亦可考虑灵活实施,避免与女生使用相似的评价方式,尤以对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综合评价比较适宜,这样既能保证运动技术的切身体验,又可储备充足的体能进行高效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

4.3 拓展培养途径,提高体育组织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根据男生特点,提供更多的观摩男幼儿教师教学活动的机会,尤其是能展示其特质的教学活动项目,同时尽可能安排男生在有男幼儿教师的园里实习”[5]。男幼师入职幼儿园,最终还要和幼儿互动,幼儿体育活动设计和组织是其工作特色体现,也是幼儿园工作补位着力点。那么,男生的体育组织能力就成为最后的检验标准,在校期间的运动技术掌握和体能储备情况将直接影响组织效能,这是因为没有运动技术的切身体验和运动积极参与的身心感受,对待体育活动的规律把控、技术理解和安全意识就会淡漠。因此,对待因体质监测出现的素质欠缺,考虑在学校提高技术和体能的同时,进行以实习为主要方式的体育知识输出非常必要。通过加强校园合作实现男生体育能力的实践和验证,进而反馈到培养学校,以便及时有效调整策略,全面为幼儿发展服务。这个途径的铺垫,应首先从学校开始,教学中增加男生集中展示体育活动组织能力的机会平台,再通过实习巩固,由学生观察自身能力情况与幼儿园的工作对接效度,完成返校后的能力提升实践。当然,教师作为指导,应全程监控与指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 王军利.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存在问题的思考[J].体育学刊,2015,22(1):70-74.

[3] 刘如强.对男幼师生体育教学的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1):38-39.

[4] 李霞.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体育健身课程设计与建设[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6,36(3):125-128.

[5] 夏道明,田章飞.当前安徽省幼儿家长对男幼儿教师职业素质期望的调查与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 16(86):135-137.

猜你喜欢
体质健康测试体育素养培养模式
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执行偏差和矫正措施研究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90后大学生体育素养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活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