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捐赠行为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论述

2018-06-13 09:22王炳凯
商情 2018年17期
关键词:相关者盈余管理者

王炳凯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有关慈善捐赠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学者论点后,对我国慈善捐赠行为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慈善捐赠 盈余管理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意识的不断进步,公众也越加关注和认可慈善捐赠行为。显而易见的是,慈善捐赠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有效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是实现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企业作为我国慈善捐赠的领头羊,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为什么追逐利润的企业会热衷于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利益直接流出企业的事件呢?

二、慈善捐赠与盈余管理的关系

众所周知,委托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并不总是一致,管理者为了追逐个人利益会从事盈余操纵。而众多学者们通过研究发现,慈善捐赠是企业战略发展的手段之一。慈善捐赠可以引发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认同,促进产品销售的增长,即慈善捐赠与企业财务绩效有着显著的积极关系。那么,如果说慈善捐赠可以引发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关注,势必也会产生一种力量约束企业管理者的不诚信行为。所以,在此观点下,慈善捐赠可以抑制盈余管理行为,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机制,提高企业的综合治理水平。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进行盈余操纵的管理者更加有动机开展慈善捐赠活动。他们认为当管理者做出一些“亏心事”时,会急于寻找一种途径来转移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视线焦点。慈善捐赠是获取利益相关者支持的有效手段,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也会让管理者更加青睐于此。所以较之其他企业,开展慈善捐赠活动的企業通常是盈余操控严重的一批。所以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慈善捐赠被管理者作为一种堑壕工具掩盖其不当行为。

三、政策性建议

通过上述论述,学者们对于有关慈善捐赠和盈余管理的关系持不同的意见,盈余管理无疑会损害利益相关者利益,对社会影响危害巨大,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予以制止。本文通过思考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应当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慈善捐赠披露。内部控制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监督可以有效防止盈余管理的发生,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使得组织分工明确、结构清晰,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减少会计风险让内控定位更为准确。有效的控制活动可以防范会计数据中的差错,而流畅的信息沟通加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后有效执行的内部监督可以防止管理层互相串通。所以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降低代理成本,也一定会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差异。信息不对称的降低一方面使管理者难以为了追逐个人私利从事盈余管理的机会,同时也给了利益相关者监督管理层行为的条件。所以一个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即是保证企业良好运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保证慈善捐赠的开展是以提高社会福祉为动机的重要前提条件。

此外,企业内部应加强慈善捐赠信息的具体流向等细节,让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慈善捐赠行为给予合理恰当的评价,并对管理层自利行为予以监督防止管理者以慈善捐赠之名进行利益输送。

(2)加强慈善捐赠法制建设,强化监管部门工作,提高监管力度。如果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从内部防止管理者的自利行为,那么一个有效的外部治理环境也是防止管理者私利行为的必要因素。只有内外部同时监督治理。首先,国家应当加强有关慈善捐赠的法制建设,一个强有力的规章制度是执行惩处机制的基础条件,而完善的法制法规是防止一小部分人钻空子的基本前提。所以只有首先从宏观环境下对管理者的不当行为严加约束,才会对某些道德不足的人产生有效震慑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他们损害他人利益行为。

除了在法制制度确立约束禁止的条例外,还应当加强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提高监管力度。显然,一个完善的制度如果殃乏有效的监督也是一个空架子。现如今,我国企业道德问题依然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显然这与监管部门监督不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国家应当形成责任制度,一方面要求监管部门严防严打投机行为,加大惩处力度,对企业违法违规问题严肃处理。令一方面形成责任制,并对监管机构的工作不定期进行检查,当问题发生时深入探究是否系个别监管人员的工作失职失效,如若确系由监管机构工作不力导致问题的发生,加大力度严加惩处。使监管机构不敢、不能、不想松懈工作。从企业外部创立一个良好的监管环境。

(3)加强社会宣传,有效实施社会监管。在以上基础上,还应当充分调动并利用社会资源,比如媒体、网络、电视或其社会组织对企业行为进行监督。一方面,应当对企业的慈善行为予以肯定,积极褒扬其善行,做好事就留名,向社会传递“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调动社会公众的力量,对企业行为持续关注并监督。防止企业的私利行为,防止作为少部分人投机的工具,保证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锐,倪恒旺.企业慈善捐赠、利益相关者价值认同与公司治理——

基于操控性应计盈余管理视角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6,38(5):80-89.

[2] Bo B C, Lee D, Park 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arnings Quality: Evidence from Korea[J].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2013, 21(5):447 467.

[3] Scholtens B,Kang F C.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Evidence from Asian Economies[J].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3, 20(2):95 112.

猜你喜欢
相关者盈余管理者
窗口和镜子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取得员工信任,靠什么?
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其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中的运用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
管理授权的六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