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鸿儒 艺德泽长—阮元《桂林隐山铭》赏析

2018-06-19 02:44杨振涛
收藏家 2018年5期
关键词:阮元石刻桂林

□ 杨振涛

桂林隐山,以奇秀名。何谓隐山,谁主其名?《太平御览》引《桂林风土记》曰:“隐山在州之西郊,先是榛莽翳荟,古莫知者。宝历初,李渤出镇,遂寻其源。见石门牙开,有水渊彻。乃夷芜秽,通岩穴。石林蹬道,若天造灵府,不可根本,因号隐山。”今于隐山北牖洞东侧,可见李渤七绝一首《留别隐山》:“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惟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后有诸前贤来此摩崖石刻,为世人所崇,极具深厚之历史、文化价值,现隐山石刻已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隐山铭》,隐山摩崖石刻之精品也,其主为清之鸿儒学者阮元。阮元(1764~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又号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翌年,授翰林院编修,五十六年擢少詹事,入值南书房。其间受命参与编纂《石渠宝笈续编》及《秘殿珠林》。五十八年任山东学政。六十年调任浙江学政。嘉庆四年任户部左侍郎,五年任浙江巡抚,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十三年任湖南巡抚,十七年任漕运总督,十九年任江西巡抚,二十一年擢两湖总督,二十二年迁两广总督。道光六年迁云贵总督,十二年晋协办大学士,十三年再晋大学士,十八年恩赐半俸致仕,加太子太保,进太傅,后归老扬州。卒谥“文达”。阮元曾在杭州创“诂经精舍”,于广州创建“学海堂”,提倡朴学。精经学,擅考据、校勘,工诗古文词,金石学亦为大家,著述宏富。著有《三家诗补遗》《曾子注释》《皇清碑版录》《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石经仪礼校勘记》《车制图考》《考工记车制图解》《诗书古训》《孝经义疏》《孟子音义校勘记》《经籍纂诂》《两浙金石志》《畴人传》《石画记》《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竹小志》《华山碑考》《国朝儒林文苑传》《经室集》《诂经精舍文集》《定香亭笔谈》等(参见《清史列传》卷36《阮元传》)。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阮元由两湖总督改任两广总督,初入粤,后至桂林,刻此山铭。走进隐山贯行六洞之北洞前,观《隐山铭》石刻,读其序:“元生辰在正月廿日。近年所驻之地,每于是日避客,独往山寺。嘉庆廿四年,元五十有六,是日避客于此山,贯行六洞,竟日始返,窃以为此一日之隐也。爱作斯铭,扬州阮元。”然知,此作系阮元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廿日所刻,时为伯元五十六寿辰,因寿辰避客,独行隐山,游奇秀美景,观前贤摩崖石刻,赏隐山之清幽淡雅,与僧人饮茶清谈,享“一日之隐”,可谓朝之“大隐”者。洞照阮元品行之高洁,为官之清廉,生性无虚荣之心,宁静高远之名士素养。然于此情此境,作此四言古体诗:

士高能隐,山静乃寿。浚之主名,辟此奇秀。

一山尽空,六洞互透。不凿自通,虽探莫究。

穴无雨来,岩如天覆。虚腹开潭,垂乳滴溜。

寒澈镜奁,响传壶漏。引月入峡,吸云穿窦。

磴曲风抟,泉清石漱。仰壁藤垂,摩崖苔绣。

莲忆古香,桂疑秋瘦。招隐岩前,朝阳洞右。

凉堂北开,高亭东构。独出春城,静观清昼。

晓岚入怀,夕阳满袖。一日小隐,千年古岫。

何人能复,西湖之旧。

(参林半觉、张益桂:《桂林石刻》)下册,内部本,1981,第241~242页。)

读此碑文,词朴精绝,能觉阮元小隐惬意之情,但亦有“何人能复,西湖之旧”遗憾。据《临桂县志·山川志》载:“西湖旧在府城西三里,环浸隐山六洞,阔七百亩,胜概甲于一郡。”南宋之时,西湖广植荷花,荷花开时,七百亩西湖“清润不立尘,空明满生香”。据唐吴武陵《新开隐山记》云:“唐宋年间,盛传天下西湖三十六,以桂林为大,“溪横五里,径二百步,可以走方舟,可以泛画 ,渺然有江海趣,鱼龙,鸥鹭如豢。”(《全唐文》第四册卷七一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而据阮元于《 经室四集》卷二中载:“隐山,唐在西湖中央,有荷有舟,境地更奇,今为田矣。”沧海桑田,岁月无情,西湖胜景已非比昔日,何人能复?诗言志,此四言古体诗道出阮元乐山乐水之心,潜藏归隐避世、慎独吟诗之情。堪称都督两广时之代表作。

道光六年(1826年),阮元迁云贵总督,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着充体仁阁大学士,管理兵部。道光十六年(1836年)年,充经筵讲官,殿试读卷官,教习庶吉士,此作为阮元是年(丙申)季秋重写《桂林隐山铭》,时年七十有三。其质地为手绘吉祥纹库绢,纹饰华丽精美,属重要礼节时书写之用,弥足珍贵。鉴藏印当为清末藏书名家朱柽之印。朱柽之(1859~?),字淹颂,号九丹、玖聃,一号琴客,又号皋亭,直隶永清人。收藏甚夥,以藏书、集部抄本、金石拓片为名。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曾与鄂方智创办永清存实学堂,为当地教育做出重大贡献。

清晚期,碑学大兴,独领书坛,宗法北碑者尤多,一时名家辈出。阮元于书法理论中曾提出“南北书派”之论,并力推碑学,先后撰写《南北书派论》《北碑南贴论》两作,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占据极其重要之席,对后世碑学颇具影响。此作则为伯元晚年之作,以集金石之学,融北碑南帖之长,结体或凝重,或飘逸,笔断意连,遒劲有力。书风古拙朴厚,意蕴清远。实为伯元书法巅峰纯熟之佳作。

阮元 隐山铭

质地:绢本镜心

尺寸:73×154厘米

年代:1836年

款识:丙申季秋。阮元谨书。

钤印:云台(朱文)、阮元伯元(朱文)

鉴藏印:永清朱柽之字淹颂号九丹行四珍藏经籍金石书画印信记(白文)

出版:《中国书画精品赏析》P118,文物出版社2008年11月。

猜你喜欢
阮元石刻桂林
西斋茶廊坐雨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桂林行
阮元与焦山的不解之缘
阮元信守“一品清廉”
乐!乘动车,看桂林
绝句《题〈清廉〉石刻》获奖感言
和珅与阮元的眼镜诗
桂林:击浪现代理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