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心理干预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2018-06-28 07:48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8期
关键词:精神状态躯体舒适度

叶 茜

(贵州省人民医院老干科,贵州 贵阳 550002)

多数罹患绝症的老年患者在临终前都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双重痛苦,因此易出现绝望、悲观、恐惧等不良情绪[1]。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必要的临终关怀护理,尽可能满足其情感需求,使其能够正确地看待生命的延续与消亡[2]。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表明,对罹患绝症的老年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提高其生理和心理的舒适度。在本文中,笔者主要研究人性化心理干预在对老年绝症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贵州省人民医院老干部科收治的32例临终的老年绝症患者。其中,排除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及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将这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龄为68~79岁,平均年龄为(74.89±1.76)岁;其中,有晚期肺癌患者7例,有晚期肝癌患者4例,有重度肺心病患者2例,有重度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2例,有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6例;其年龄为68~81岁,平均年龄为(75.31±1.83)岁;其中,有晚期肺癌患者6例,有晚期肝癌患者5例,有重度肺心病患者3例,有重度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1例,有肾功能衰竭患者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适度治疗,以缓解其身体的不适感。同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临终关怀护理,方法是: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病房环境,可在病房的窗台上摆放绿色植物、在桌子上摆放患者的全家福照片等。同时,注意保持病房环境的安静,避免在病房内外大声讲话,以免影响患者休息。为患者提供透气、柔软、干净的棉质被褥。指导患者家属每天擦拭患者的身体,使其身体保持清洁。根据患者的饮食习惯让其食用易消化的流质食物,并为其提供清洁的就餐环境,以提高其食欲。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干预,方法是:1)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与其进行沟通和交流,鼓励其说出内心的想法和感受,然后给予其相应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多站在患者的角度分析和看待问题,尽可能满足其合理需求,并给予其情感支持,从而使其能够从容、无痛苦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此外,护理人员还可引导患者回顾自己的一生,指导其以科学的眼光看待生命的意义。2)采取按摩或抚触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身心痛苦,可对其头部、面部、手部及四肢等部位进行按摩或触摸。在对患者进行按摩或触抚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控制好力度,以患者感到舒适、轻松为宜。3)鼓励患者多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等。对于有特殊需求(如写遗嘱、想吃某种食物等)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尽量满足其需求,从而使其能够无遗憾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4)指导患者的家人对患者进行情感支持,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爱,从而使其保持平和的心态。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制的躯体舒适度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躯体的舒适度。此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躯体的舒适度越高。采用自制的精神状态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精神状态。此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精神状态越好。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率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总满意率=(基本满意例数+非常满意例数)/总例数 ×100%[3]。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躯体舒适度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

接受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躯体舒适度评分及精神状态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舒适度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躯体舒适度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分, )

表1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其躯体舒适度评分和精神状态评分(分, )

注:#与同组护理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躯体舒适度评分 精神状态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16 53.54±5.12 85.18±5.15#* 32.74±5.23 78.85±3.41#*对照组 16 53.47±5.09 76.06±6.21# 32.04±5.89 59.66±4.52#

2.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 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对老年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老年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护理的原则是减轻其痛苦,增加其舒适度,维护其尊严,使其能够从容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4]。人性化心理干预是在常规护理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在本文中,笔者及其团队对16例老年绝症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与周琳等[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罹患绝症的老年患者进行人性化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其躯体的舒适度,改善其精神状态,且能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率。

[1] 刘双玉,叶海波,郑晓丽.临终关怀护理干预在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5):786-788.

[2] 唐咏.我国城市老年人临终关怀服务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2017,97(3):173-175.

[3] 刘红.人性化理念在四肢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56-58.

[4] 田宝文,张国艳,王静,等.按需护理层级模式对临终关怀层级护理干预患者生命质量和态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09-313.

[5] 周琳,杨益.晚期癌症患者应用临终关怀护理模式改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的效果研究[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18(9):1601-1604.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躯体舒适度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现在干什么?
还不都一样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应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我们应该拥有五方面的精神状态
搬家
万玛才旦的寓言式小说——在深层意识对精神状态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