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导向下的历史学教育研究

2018-06-28 11:39高亚娟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职业导向历史学作用

高亚娟

摘 要:我国是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是世界第二大也是经济增长速度最稳定的经济体,基于这两点理念,历史学作为中国自古以来始终被看重的学问,自然应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今时代,历史教师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尝试探讨高校历史专业培养历史教师并促使他们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实际教学中的理论及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历史学;职业导向;作用

当代高校师范类历史专业教学普遍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及转述能力,这也是高等教育培养历史专业人才的导向性方针。为此,在高校教育过程中侧重学生能力及基础素质的培养,对帮助他们今后步入教职岗位能起到极好的作用。

一、历史学的意义与价值

历史学是一种探究过去、展望未来的学问,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甚至可以称它为“一切学问之学问”。历史是什么?历史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什么?事实上,历史广泛地存在于过去,它是一种经验、传统、文化及多种知识的综合,除存在于历史典籍中的文字,历史也以各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当代文化之中,从春节时放鞭炮、吃饺子到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再到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历史无疑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与生活。

就教育学理念来说,历史则是一种社会心理、思想观念、思维观念、行为模式的总和,学习历史对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提升人的智慧水平等都有极好的帮助。除此之外,历史对锻造一个国家的思想并塑造这个国家的凝聚力往往有着极强的影响作用,中国倚靠历史在漫长的岁月中矗立至今,伊朗凭借历史无数次从灭亡的深渊中再度站起,埃及则仰望着金字塔回忆几千年前的鼎盛……历史带给了人们思考与怀念过去的能力。有了历史,现实就有了可借鉴的角度;有了历史,教育也就有了可追根溯源的方向。大学阶段的历史教育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他们摆脱现代享乐主义、散漫主义理念的束缚,进而真正培养起热爱教职工作、热爱教学的思想及境界。

二、历史能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种观点主要强调了“人”这个概念对历史发展的作用,不考虑个人的思想、价值、价值观及所处阶级,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广域范围内历史的一部分。可以说,历史深刻影响着人类,历史上的人们都是有思想、有意识且根据自身意愿行动的,倘若在研究及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忽略了人的主观性,历史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因此,高校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原则显而易见:高校历史教育的目的正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本的精神。“以人为本”这四个字说着容易,真正实施起来却极为困难。只有重视人、关注人、关心人,将生活中所接触的人和事真正放在心上,而不是将自己锁在高楼上“只注重理论,不注重实践”,大到国家、小到个人的集体或个体才可真正向着有希望的未来迈步前进。

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历史专业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将他们培育成一个个“传火人”,即将火种传播并扩散到他们所执教的每一个学生心中。历史学科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忧国忧民的价值观及人生观,这对他们毕业后积极投身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无疑有极强的辅助作用,同时还可使他们根据对历史的认识,在实际教学中为所教育的学生树立辩证看待事物、正确看待人生的理念与信仰。

三、历史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历史是记忆的一种保存形式,它主要通过文字实现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的管理与保存。一直以来,人类都是凭借这些客观性的记叙理解过去、了解自己,高校历史教学可以让学生发解许多曾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以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不断扩大自身的思维宽度与广度。

那么,什么是人类思维的宽度与广度呢?在人类活动中,重要事件往往不过一瞬,它是充盈着爆发力与无穷魅力的短暂瞬间。在历史的高度上,无数仁人志士、伟人英雄的事迹可以跨越百年、千年激励后世的人们。高校历史教学的目的是将这些伟大的理想与信念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再让他们经过思考、琢磨、讨论及争辩,最终将一切理论和信念经过汲取重新锻造为自己的东西,这便是责任意识与奉献精神。

从文天祥面南而拜、慷慨赴死的故事中,学生将理解爱国这个词的分量;从刘备劝导阿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故事及刘禅后来的表现中,学生将对教育产生別样的感悟;而从古今中外一个个国家与民族无数次兴盛、衰亡、毁灭以及重生的过程中,教师也可将产生出来的感受融会贯通进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在其他学科的教师尚未准备好开展教学工作时便产生符合逻辑及现实的认识。俗话说得好:读史以明智。然而,这句话还可转化成另一种形式,那便是:读史以明志。

历史专业的学生在不断接触史料、史学典籍的过程中磨练灵魂,这无疑有助于他们形成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志,当今有很多教师只是将教师这一职业看作是“混日子”的手段,他们并未将教师这一职业看作事业,而是仅仅将其当成一项职业。试问,这样的教师会将学生的问题当作自己的问题,将学生的忧愁看作自己的忧愁,将教书育人、为祖国培养栋梁当成自身毕生的追求吗?对历史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认真、踏实的态度,教师在教授他们历史课程的时候做到精准、负责,这些学生就必定能在历史类课程的学习中不断增长知识、不断增强责任意识,进而成长为可以随时投身到教育事业中的好教师。

四、历史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下,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教育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及实践精神的人才,而非一些思想古板、意识守旧的人。在许多人眼中,历史是一门钻研古代知识,研究古人如何做事、如何行事的学问,毕业于历史类专业的师范学生,不会在教学中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身的教育理念。但事实当真是如此吗?

其实,历史绝非一成不变、顽固守旧的产物,它是一种可以完美融合多种结构与思想,立足于历史的高度,给出最准确也最精确答案的学问。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一句话:“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历史作为看待问题时的借鉴,可以总结历代王朝兴盛衰败的得失。事实上,认为历史类专业学生缺乏创新精神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立足于刻板观念的印象,虚构出了一系列“食古不化”的历史教师,而现实情况却完全不是这样。

很多时候,人们之所以食古不化、顽固保守,原因是他们不读,甚至是读不懂历史。在教学过程中,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历史教师接受过客观、系统的史学教育,他们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史观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素,即站在历史的高度,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主体分析一件事的成败原因。以笔者个人经历为例,有个学生在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所初中学校担任历史教师,他曾向笔者打电话倾诉,说同学校的教师思想太顽固,他们单纯注重对学生实行“背诵式教学”“应试式教学”,让学生从早到晚不断读书、背诵,自以为通过强迫的手段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于是笔者问他在教学活动中是如何应对的,他告诉笔者说,教学中他针对学生爱玩、寻求新鲜感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巧妙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如在教学秦汉时期政治的时候,就为他们播放与秦始皇、汉武帝相关的视频资料,使学生能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对教材及历史内容的理解。通过类似的方法,他不仅没有使学生对历史感到枯燥、畏惧,反而让更多学生加深了对历史的兴趣与喜爱,在他的引領下,许多学生从此喜欢上了历史,其他学科的教师甚至还向他“取经”,求教他是如何“整治”这帮不听话的学生的呢!

高校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将肤浅的知识转化为系统、深刻的历史知识,进而弄清知识脉络,使其对古代社会及现实社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对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不断钻研、不断探究,将历史与现实结合分析并深入探讨,这才是他们的真实学习情况,对于一些创新性、创造性的观点,历史专业出身的教师往往更容易接受,在对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加以吸收的同时,还能针对这些既有理念和方法结合史学思维实施客观、切实的改进与分析,站在具有职业导向性质的历史学培养教育的高度上,历史系学生更易吸收新思想、接受新理念,也能更容易开展历史教学。

总之,高校历史专业教学对提升历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强的促进作用。立足于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校历史教学只要依循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保持不敷衍、精学精练的教学态度,学生就自然可以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获得足够的学习能力与思辨精神,这无疑有益于他们未来的教学与工作,历史学专业学生的就业与教育教学前景将是非常广阔、非常明朗的。

参考文献:

[1] 陈秀莲.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历史教学改革新探[J].黑河教育,2012 (7) :71-72.

[2] 高鹏飞.试论历史及其意义与价值[J].昆明学院学报,2004 , 26 (1) :24-30.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历史学作用
基于职业导向的中级财务会计创新教学研究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历史微故事的选取原则以及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
近十年竹枝词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