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字形与古代婚姻文化

2018-06-28 11:39秦安丽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摘 要:文字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既可以显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也可以显示文学艺术的某些方面;既记载了一种文化的物质文明,又记载着这种文化的精神文明。汉字是世界文字中使用最悠久的文字,也是世界文字中表意体系的代表。对汉字起源和发展等问题的研究,不仅要分析汉字系统的内部规律,而且还要从文化的角度加以考察。本文从汉字字形入手,探究我国古代社会关系中的两性地位以及婚姻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汉字字形;古代婚姻;传统文化

一、“女”字旁佐证女权社会

许慎《说文解字·女部》说:“女,妇人也。 象形。”具体像何形,许慎没有明说。或于人下佶屈之意,或说侧立俯首敛首屈膝之态,总之,是委屈柔顺服侍男人的样子。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女性的社会分工主要是室内劳动,如纺织、女红等。这些多以坐姿完成,因此古汉字中“女”字的形态就突出了女性的这一特征,为女子跪坐的形状。从后世对“女”字的解释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人们对女性的轻视以及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下。但是,历史上女性辉煌显赫的时代也不是没有的。在生民之初,人们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且女娲用黄土造人的神话传说中,万物皆为女娲所造,这些都是远古母系社会的女权制度的影射。

二、父的权威和宗法制度

“父”字,甲骨文中像手持石斧之形。石斧是人类最早用的劳动工具之一,因男性较女性健壮,所以人类最初的社会分工,是女子采集或女红,男子外出狩猎。手持石斧外出狩猎,是当时成年男子的主要工作,因此就用“父”来指称成年男子。在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会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的同时,以“某某父”为字,“父”也可以用作“甫”,都是成年男子的泛称,如孔子,名丘字仲尼父(甫)。

后来,父(甫)成为对成年男子的美称与尊称,如古书中的“田父”。而“王”字,以斧之形象征父权,两个字的造字非常相似。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王权与父权共同构建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社会组织形式。宗法制度则是王权政治在社会的基础组织,王权统治是古代宗法制度的延续和高级表现。

三、汉字字形与古代婚姻

通过对社会中一些婚姻状况的考察,我们可以了解到家庭中男女的地位,乃至社会组织形式,而汉字因其表意体系,可以为我们探寻古代文化提供更多的信息。

历朝历代,婚姻似乎都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家族之间也产生了联系。“婚姻”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婚”指妇女方一方,“姻”指丈夫一方,夫妇双方相结合称为“婚姻”。《尔雅·释亲》中提道:“婿之父为姻,妇之父为婚。”“婚”字在古代著作中多写作“昏”。在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因此人类群体对于战胜自然、求得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凡。而婚姻关系,即两个群体之间的嫁娶关系。在原始氏族时期,血缘关系是人类关系得以延续的主要纽带,而婚姻关系则是血缘关系之外的有效联合的重要方式。而在阶级社会中,婚姻的這种作用,并未随着社会发展而有丝毫减弱,反而作为密切国家之间、统治集团之间甚至于民族之间关系的手段。在春秋时期,亦是诸侯国之间结盟的象征。此外,汉唐时期帝王对周边少数民族采取的和亲政策,如汉元帝宫女王昭君远嫁吐蕃,结为姻亲之好,不仅减少了边疆混乱,更巩固了政权,促进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各民族间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此外,从“嫁”“娶”“婚”等字看我国古代社会的一种婚姻现象——抢婚制。抢劫成婚,是群婚制演化为个体之后出现的一种现象。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某部落的男子通过抢劫外部女子来成婚以繁衍后代。

嫁:“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声。”其实,嫁也是会意字。金文中“嫁”,从“爪”,从“家”,表示将家移到男方的屋室。《白虎通》:“嫁者,家也。”而流传至今的“哭嫁”,也源自原始社会时期女方被抢,女方及其家人悲伤情绪宣泄的遗留。

娶:“娶,取女也。从女从取,取亦声。”段玉裁注:“经典多假娶为取。”这说明古书中多用取作“嫁娶”之义,而“取”字也表示部落之间的战争,可见取本是强取的意思,从某个层面说,男子取得的妻子是抢夺或由战争而来。

婚:“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曰婚。昏,表示黄昏。古代结婚,行礼必以昏时。”这也从时间层面反映出了古代抢婚这一习俗。

综上所述,通过对部分汉字字形的分析,可以看出古代婚姻形态及男女性的文化信息,更进一步说明了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与其所记录的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意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对汉字字形的分析,我们可以追溯不同历史时期的婚姻形态及婚姻文化的特点,从而了解当时社会的风俗,进一步认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以及当今社会的婚姻文化。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2]王作新. 汉字结构系统与传统思维方式[M].武汉: 武汉出版社, 1999.

[3]李学勤.古文字学初阶[M].北京:中华书局,2003.

作者简介:秦安丽(1990— ),女,湖南安乡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