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2018-07-03 09:10苏晨辉
桉树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湛江市人工林社会效益

苏晨辉



湛江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研究

苏晨辉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本文以可持续经营理论、生态系统经营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目标管理理论等为指导,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理论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相关分析法构建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以湛江市桉树人工林为例,提出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水平等级划分标准,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对湛江市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探讨湛江桉树人工林各项经济、社会效益指标的发展现状及影响因素,对促进湛江桉树人工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桉树人工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桉树是桃金娘科杯果木属()、伞房属()和桉树属()三个属树种的总称,到目前为止得到承认的桉树有808种和137亚种或变种,因其速生高产、适应性广等特点,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三大速生造林树种(桉、松、杨)之一[1-3]。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是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

1 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是根据确定的目的来测量对象的属性,并将这种属性变为客观定量的计值或者主观效用的行为[4-5]。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是度量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参数。

1.1.1 指标的筛选

以现有的林业可持续经营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有关森林效益评价的文献作为本研究评价指标的构建依据,然后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指标的筛选(图1)。对初步筛选出的指标分别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准则层中进行独立性分析(即相关分析)以确定入选指标。

1.1.2 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值确定可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种,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电子信函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专家学者、经营单位、政府组织进行专家评分,构造判断矩阵。然后运用支持群决策的专业软件Yaahp对所构建的各判断矩阵进行运算,得出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

图1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指标筛选示意图

1.2 效益评价方法与模型

1.2.1 指标量化

在指标体系的数据处理中,每个指标都应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即指标值。指标的量化就是指获得能够进行运算的指标值的过程。指标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定量指标的原始数据就可以作为指标值,对于定性指标的量化(本文定性指标的原始值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本研究中采用等级标度法。

计算公式如下:

1.2.2 无量纲处理

在评价过程中需要通过数学变换消除原始变量量纲的影响,这种数据处理方法称为无量纲化。本文运用相对化处理法进行无量纲处理。

对于正向指标有:

对于逆向指标有:

1.2.3 评价模型

评价模型是为了得到评价对象总体水平而对指标进行处理而采用的运算规则。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共有4层,分别为效益评价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具体指标层。在计算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时采用线性加权求和模型逐级向上合成。

(1)指标层得分计算是效益评价的基础,是效益量化计算的起点,本文根据公式(3)、(4),将指标值同标准值相比从而得到指标层的分值。

(2)要素层、准则层、目标层的得分值分别由下一层指标得分值的加权线性和得到,其计算公式为:

2 应用案例

2.1 研究区域概况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20°07′ ~ 21°57′N,109°41′ ~ 110°58′E),有林业用地3.1 × 105hm2,活立木蓄积量1.79 × 107m2,森林覆盖率28.2%,其中桉树林面积为2.2 × 105hm2,占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的70.97%。

2.2 评价指标体系

依据指标体系构建的方法并参考文献[6-18],建立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注:括号内为权重。

2.3 数据来源

本文除了优化投资环境、公众对桉树的接受程度、政策实施程度三项指标外,其余指标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实地调查资料、湛江市统计年鉴、广东省统计年鉴、广东农村统计年鉴、广东省地方政府整体绩效报告、中国统计信息网、湛江市人民政府网站,有些数据可直接利用,有些数据需作简单处理。生产实际调查资料主要是雷州林业局及其他桉树种植企业各年度营林投资预算、产量,通过制定现金流量表可以得到生产投资效益各指标的原始数据。

优化投资环境、政策实施程度是通过实地访谈分管林业的政府管理人员,林业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者以获得原始数据值;对桉树的接受程度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作者在湛江市的问卷调查。

2.4 效益评价结果

2.4.1 指标层得分

利用公式(3)、(4),得到各指标的得分值(表2)。指标层评价结果反映了湛江市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的基本状态,大部分经济指标的得分值都经历了高—低—高的过程,低阶段主要集中在2014年、2015年,主要原因是政策影响,桉树种植成本有所提高,桉树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GDP、林业产业产值增长率、桉树产业产值、桉树相关产业产值的得分值都很低,这说明这些指标对标准值的实现度还很低,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而社会效益指标刚好相反,大部分社会效益指标得分值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表2 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指标层得分表

2.4.2 要素层得分

由公式(5),得到要素层的评价值(表3)。从要素层来看,各年度生活质量影响、生活环境影响的得分值最高,并且呈现一直上升的趋势;生产投资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的得分值较低,得分值呈现交替变化趋势。同时,生产投资得分值从2013年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而直接经济效益此时还呈现上升的趋势,说明直接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生活质量影响和生活环境影响的得分值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

表3 各年度要素层的评价得分值

2.4.3 准则层得分

同理,得到准则层的评价值(表4)。在准则层中,湛江市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的得分值在0.500 ~ 0.585之间,社会效益的得分值在0.629 ~ 0.733之间,社会效益得分值比经济效益高;桉树人工林的社会效益一直呈直线式上升趋势,中间有所反弹。说明湛江市桉树人工林经营的经济效益水平不是很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需要各级领导和职工群策群力,解放思想,开拓思路,以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水平;桉树人工林经营产生的社会效益较之直接的经济效益更高。

表4 各年度准则层的评价得分值

2.4.4 综合评价值

从表5可知,湛江市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综合得分值为0.495 ~ 0.603。呈现出缓慢直线上升的趋势,中间有所反弹,评价结果与事实基本上保持一致,说明评价指标合理,评价方法可行。

表5 各年度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综合得分值

3 讨论

对于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的筛选及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关键所在。虽然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已涵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诸多方面,但随着评价理论、内容和方法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的指标也需要做出相应改变,以更全面、更科学地反映评价对象;建立桉树人工林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是重要的,但确定评价标准值同样关键。评价标准直接影响评价结果,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评价标准需要持续不断的修订,以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1] 平亮,谢宗强.引种桉树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765–1774.

[2] 徐大平,张宁南.桉树人工林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广西林业科学,2006,35(4): 179–187.

[3] 夏体渊,段昌群,张彩仙,等.桉树人工林与邻近区域群落土壤肥力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32(1):118–123.

[4] 钱福培,白思俊.中国项目管理知识体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5] 孙玉军.资源环境监测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 傅先庆.林业社会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7] Koch N E.森林与生存生活质量的关系[G]//林业部国际合作司,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第十一届世界林业大会文献选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8] 张颖.必须加强森林资源社会效益的核算[J].经济研究参考,2001(2):44–48.

[9] 李卫忠.公益林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3.

[10] 罗扬.喀斯特地区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11] 莫晓勇.桉树纸浆用材林经济效益分析[J].桉树科技,2007,24(1):8–15.

[12] 张义华,郭永红,高嵩,等.退耕还林经济社会效益分析[J].甘肃林业科技,2007(3):36–38.

[13] 张晓晖.海南省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D].儋州: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7.

[14] 唐继新.马占相思人工林生长特性及综合效益评价[D].南宁:广西大学,2008.

[15] 陶少军,武来成,陈昌雄.林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初探[J].林业调查规划,2009(1):95–98.

[16] 韩笑,刘俊昌,陈文汇.防护林工程社会效益监测评价体系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4):20–21.

[17] 王立军,王金香,王利民,等.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社会效益评价[J].河北林果研究,2011(2):150–152.

[18] 陆康英,陈世清,苏晨辉.城郊森林功能区划方法研究——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2,31(4):29–34.

Study on Evaluation of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Plantations in Zhanjiang

SU Chen-hui

()

Guided by sustainable management theories, ecosystem management theories, circular economy theory, and objective management theory, this study developed an economic and social index system forplantation management using methods involving document analyses, deductive reasoning, theoretical analyse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s. Then, taking Zhanjiangplantations as a case study, it evaluate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se plantations using a multiple index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odel.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evaluati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and key factors influencing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are identified, and important practical insight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further beneficial development ofPlantation in Zhanjiang.

plantations; social benefits; economic benefit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S792.39

A

苏晨辉(1985— ),男,硕士,主要从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E-mail:suchenwade@foxmail.com.

猜你喜欢
湛江市人工林社会效益
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桉树人工林现状及可持续发展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汤原县林业局有林地面积的特点与分析
湛江市文联等三家单位扶贫送温暖
湛江市文联领导慰问德高望重艺术家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高峰林场桉树人工林与其他树种人工林之间土壤差异分析及对策
文化资源与青少年校外教育结合的几点思考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