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语境影响中性词汇具体性效应的研究

2018-07-07 06:23叶佳文王柳生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8年4期
关键词:具体性正性效价

叶佳文 王柳生

(南通大学心理学系,南通 226019)

1 引言

具体性效应(concreteness effect)指语言加工中对具体词汇的反应快于抽象词汇,即具体词汇加工优势。比如,具体词“铅笔”比抽象词“规律”加工更快速、更准确。与之相对的是抽象性效应,即对抽象词汇的加工比对具体词汇的加工更加快速准确。情绪语境(affective context)指加工对象所处背景具备不同的情绪信息而形成的语境,通常可以分为语言类情绪语境和非语言类情绪语境(赵为华, 2009)。词汇的情绪效价会影响到对刺激的反应(闫丁, 2016),词汇的具体性和语境的情绪性,是影响词汇加工的两个不同因素。

具体性效应和抽象性效应均有相关理论解释和实验支持,两者分歧在于情绪信息的作用。对于具体性效应,双重编码理论(Paivio, 1991)和语境有效性模型(Schwanenflugel, Harnishfeger, & Stowe, 1988)认为,由于具体词的加工同时激活了人脑中的语义系统和表象系统,或者具体词拥有更多的语境信息,所以词汇加工中呈现了具体性效应。对于抽象性效应,双重编码理论和语境有效性模型都认为具体性效应的产生是由于抽象词在加工量上的不足所造成的,而Vigliocco等(2009)从结构角度提出三成分假说进行阐释,认为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主要因词汇的感觉运动信息、情绪情感信息以及语言学特征信息的差异而不同,从而在词汇加工中呈现具体性效应或抽象性效应。其中,感觉运动信息对具体词的作用相对更大,而情绪情感信息和语言学特征信息对抽象词的加工更加重要。即抽象词和具体词的加工差异是由于词汇中三种信息成分所占比重不同造成的。

支持词汇加工抽象性效应的实证研究主要聚焦于词汇的效价、唤醒度等词汇的情绪情感信息(Barber, Otten, Kousta, & Vigliocco, 2013; Newcombe, Campbell, Siakaluk, & Pexman, 2012)。词汇的效价与具体性两个变量之间会发生交互作用,这一点在行为与神经脑电研究上均有证据支持(Palazova, Sommer, & Schacht, 2013)。王振宏等(2012)通过实验发现,词汇具体性和情绪性的相互影响发生在内隐任务中的语义加工阶段,对正性或负性效价的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在N400上差异不显著,而对中性的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在N400却差异显著,说明了词汇情绪效价信息使具体词原本的加工优势消失了。Vigliocco等人(2014)在对1446个词汇的评定研究中发现,词汇越中性,可能越偏向于具体,词汇越具有情绪性(正性、负性),可能越抽象,所以,抽象词汇相对于具体词汇可能包含了更多的情绪情感信息。当词汇为正性效价时,与抽象词汇之间产生一致性效应(Yao & Wang, 2014)。此外,词汇的唤醒度也会影响到词汇具体性与抽象性效应(Yao, Yu, Wang, Zhu, Guo, & Wang, 2016)。

已有研究也发现,情绪语境会影响词汇加工(刘宏艳, 胡治国, 2011)。经典的情绪启动研究表明,当目标词和启动词具有相同效价时(例如,美丽-漂亮,均为正性),相对于目标词和启动词效价不同时(例如,悲伤-漂亮,分别为负性和正性),被试对目标词的反应更快更准确,呈现情绪启动效应(李兰, 黄柳双, 肖丽辉, 周萍, 2008; Hermans, De Houwer, & Eelen, 2001)。Ochsner等(2008)采用Flanker任务,也发现了语境(位于目标词上方和下方的背景词)与目标词效价相同时,词汇加工速度和准确性会高于语境和目标词情绪效价不同时。和与中性词配对的名词比较,与正性、负性词汇配对的名词回忆成绩更好,说明词汇情绪效价对于词汇加工有促进作用(Hertel & Park, 2002)。句子情绪语境对词汇加工也有影响,在Maratos等人(2001)的一项研究中,将中性词放置于不同情绪效价(正性、中性、负性)的句子语境中,在阅读完句子之后,要求被试再认随后呈现的词汇是否学习过。结果显示,与中性语境相比较,正性和负性情绪效价句子中出现的中性词在再认过程中显著激活了不同的脑区域。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与单独呈现的词汇比较,中性句子语境能够促进中性抽象词汇的加工(Wang, Qiu, & Yin, 2016)。

根据三成分假说,词汇加工的抽象性效应取决于情绪信息。现有实验为词汇效价和唤醒度等情绪信息影响了词汇的抽象性效应提供了证据。同时,情绪语境可以影响词汇加工。由此,可以预测,情绪语境可能影响词汇加工的具体性与抽象性效应。为了控制词汇情绪信息的干扰作用,本研究以中性效价词汇为实验材料,考察在不同情绪信息的句子语境下进行词汇加工,是否出现具体性或抽象性效应。具体假设为:(1)对中性语境中出现过的中性具体词的再认比对中性抽象词更快速;(2)正性与负性情绪语境中的具体词与抽象词,反应时没有显著差异。

2 方法

2.1 被试

随机抽取60名在校大学生参加本次实验,其中2名被试因其实验结果明显异常,其数据最后不进入统计分析。最终的有效被试58名,男性28人,女性30人。被试年龄范围在19~25岁之间(M=21.84,SD=1.54)。

2.2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中性词汇具体性:具体、抽象)×3(情绪语境:正性语境、中性语境、负性语境)的两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因变量为被试完成再认任务时的正确率与反应时。

2.3 实验材料

2.3.1 中性名词

实验使用的词汇来源于罗跃嘉和王一牛的现代汉语双字词名词感情信息评定中的500个名词,词汇的情绪性和具体性由100名某大学心理系本科生再次进行评定,采用的是9点量表。从中共选用中性名词48个,其中具体词24个,抽象词24个(见表1)。

注:p<0.001

对两种词汇的具体性和愉悦度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两类词汇的愉悦度差异不显著,而在具体性上差异显著,符合实验要求。

2.3.2 情绪句子语境

研究团队自编句子材料,然后进行测量评定。采用拉丁方法(见表2),共编制了144个句子,目标词全都置于句末。实验材料一共分为六份,分别是材料1至材料6,每份材料均包含六种实验处理。

同一语境下,句子内容相同,而末尾词为相应的具体词或者抽象词。依次见句1,句2。

平凡的他一直平静地生活在农村。(句1)

平凡的他一直平静地生活在现实。(句2)

而同一词性的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同样的是句子内容相同,只是改变了句子的情绪性。中性、正性和负性语境依次见句3,句4,句5。

平凡的他一直平静地生活在农村。(句3)

勤劳的他一直愉快地生活在农村。(句4)

懒惰的他一直痛苦地生活在农村。(句5)

注:一份实验材料共24个句子,包含具体词和抽象词各12个。

随机抽取6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9点量表对这144个句子语境的情绪性进行评定,评定结果见表3。

表3 句子语境情绪性的评定结果

具体性中性语境正性语境负性语境MSDMSDMSD具体词4.900.405.840.533.550.41抽象词4.980.425.920.533.660.41

注:M越大表示句子越正性,越小表示句子越负性,5为中间值。

对句子语境情绪性(积极程度)采用方差分析,结果发现,F(2, 92)=326.30,p<0.001,不同情绪语境的句子之间差异显著;而在两种词性条件下,同一情绪性的句子语境差异不显著,句子情绪性与名词具体性之间并无交互作用,F(2, 92)=0.02,p>0.05。此外对句子语境情绪性进行事后多重比较,均显示p<0.001,说明句子情绪性三水平的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2.4 实验程序

本实验通过e-prime软件执行实验程序,记录被试在再认任务时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实验一共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情绪句子语境学习过程,二是与之前句子语境相对应的词汇再认任务。

实验开始之后,首先会在计算机屏幕中间出现一个注视符号“+”,持续时间1000ms,然后完整地呈现出情绪句子语境,每个句子语境呈现时间为6000ms,要求被试此时认真仔细阅读和学习句子,并判断该句子的情绪性,在句子消失后的空屏时间内,快速的作出按键反应(情绪句子语境为正性,按方向键“←”;句子为中性,按方向键“↓”;句子为负性,按方向键“→”)。每次实验24个句子语境随机呈现。情绪句子语境呈现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情绪句子语境呈现流程

在学习完句子之后休息1~2分钟,然后开始词汇再认任务。同样屏幕中间首先会出现一个注视符号“+”,持续时间为1000ms,然后会快速呈现出一个词语(一半是之前句子中学习过的,一半是没有出现过的),词语呈现500ms后消失,随之呈现的是持续5000ms的空屏。要求被试在词语消失后快速准确地作出按键反应,判断该词语是否在之前的句子中学习过。学习过按“F”键,没有学习过则按“J”键。按键方式在被试间平衡。再认任务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词汇再认任务流程

3 结果

通过e-prime软件收集所有行为实验数据:再认任务时的正确率以及反应时。情绪句子语境学习过程时的按键反应,只是为了加深被试对句子的学习,所以并不进行统计分析。关于再认任务,反应时有效数据范围为300~3000ms,筛除超出范围的反应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只使用按键正确的反应时。同样,考察正确率时收集的数据为反应时300~3000ms时的按键反应,超出此范围的按键反应不进入统计分析。考虑到每一种实验处理的材料数量较少,对于本次实验数据,我们采用项目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以名词具体性、句子语境情绪性为自变量,正确率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句子语境的效价主效应在正确率这一变量上不显著,F(2, 92)=1.81,p>0.05。关于中性名词具体性,不同具体性的词语正确率差异也不显著,F(1, 46)=0.08,p>0.05。两个自变量之间也不存在交互作用,F(2, 92)=0.92,p>0.05。各条件下的正确率平均数见表4。

以名词具体性、句子语境情绪性为自变量,反应时为因变量,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句子语境的效价主效应显著,F(2, 92)=6.61,p=0.002,η2=0.13。而不同具体性中性名词的反应时差异并不显著,F(1, 46)=0.92,p>0.05。此外,中性名词的具体性与句子语境的效价之间的交互作用是显著的,F(2, 92)=3.42,p=0.04,η2=0.07(见表5,图3)。

图3 句子情绪语境与名词具体性的交互效应

对情绪句子语境进行简单效应分析的结果显示,具体词在中性语境的反应速度显著快于抽象词的反应速度,F(1, 92)=4.32,p<0.05。而在正性语境(F(1, 92)=1.56,p>0.05)和负性语境(F(1, 92)=0.09,p>0.05)中,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反应速度并没有显著差异。

此外,对具体词和抽象词在不同情绪语境中的反应时也分别进行检验。具体词条件时,F(2, 46)=1.271,p>0.05,具体词在三种情绪语境中的加工速度没有显著差异。抽象词条件时,F(2, 46)=7.729,p=0.001,η2=0.252,抽象词在三种情绪语境中的加工速度存在显著差异,抽象词在中性语境中的加工速度显著慢于在正性和负性语境中,而在正性和负性语境中抽象词的加工速度没有显著差异。

表5 不同情绪语境中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再认反应时(ms)

具体词抽象词F语境MSDMSD中性语境891.48243.461095.63415.214.32正性语境886.15265.79800.43205.941.56负性语境788.58266.85809.83233.830.09

注:p<0.05

4 讨论

本研究探讨句子的不同效价是否影响中性词汇具体性效应。研究结果显示,在速度—准确性权衡中,各实验处理准确率一致的情况下,中性具体词在中性句子语境中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中性抽象词,而在正性和负性句子语境中两者的加工速度一致。与已有研究中词汇效价的作用一致,本研究中的句子的效价也可以促进抽象词汇的加工。

本研究重点关注句子效价对词汇具体性效应加工的作用。三成分假设认为,词汇的情绪情感信息(如词汇的效价)对抽象词的加工有促进作用。Vigliocco等人(2014)对1446个词汇的评定研究发现,词汇效价可以显著地预测词汇的具体性评定,抽象词可能比具体词包含更多的情绪信息。有研究通过词汇判定任务和愉悦度判断任务,分析了脑电中的N400成分,发现词汇本身的情绪信息为抽象词的加工提供了一定的优势,消除了具体性效应(王振宏, 姚昭, 2012)。与之前研究不同,本实验材料为中性词汇,控制了词汇的效价,通过在句子语境中加入情绪信息来考察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各个实验处理的差异仅仅存在于语境的效价,而非词汇的效价。本研究发现,中性抽象词与中性具体词在中性句子语境中的加工仍存在具体性效应,然而这种加工上的差异在情绪(正性、负性)句子语境条件下消失了。研究结论与前人词汇效价实验材料的结果一致,说明了句子语境的情绪情感信息对于中性词汇的具体性效应具有影响。

本研究发现,句子效价对抽象词汇发生影响,而非具体词。已有研究发现,语言类语境的效价会影响词汇的加工,例如情绪单词语境促进了词汇加工(Hertel & Parks, 2002);非语言类语境可以影响词汇具体性的加工,例如有研究发现情绪类图片语境效价与目标词效价一致时,具体词与抽象词之间的加工差异被削弱(焦丽华, 2008)。本研究将以上两类结合,考察语言类语境对于词汇具体性加工的作用。由于具体词汇与抽象词汇的句子语境内容一致,句子语境会影响词汇加工,并且对同一对具体词与抽象词的加工的影响是一致的;句子语境之间唯一的差别是句子的效价,具体词(抽象词)或者置入中性句子,或者正性句子,或者负性句子。中性具体词在三种情绪语境中,学习加工的正确率与速度都没有差异,句子语境中的情绪信息并没有对其发挥作用。而中性抽象词在情绪(正性、负性)句子语境中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在中性句子语境中的加工速度。所以,情绪信息存在于句子语境中时,只对中性抽象词发挥了作用,符合三成分假设中的关于情绪信息对抽象词作用效果更大的理论,进一步验证了情绪情感信息即使是存在于句子语境中,而非词汇本身,仍然对抽象词的加工有着较大的影响。

5 结论

在词汇效价得到控制的条件下,中性语境下的具体性效应在情绪语境里消失,且抽象词在正性和负性语境中的加工速度显著快于在中性语境中的速度,情绪语境可以促进中性抽象词汇的加工。

焦丽华 (2008). 不同认知方式下情绪语境对具体性效应影响的ERP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首都师范大学.

刘宏艳, 胡治国 (2011). 语境对词汇加工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2), 160-162.

李兰, 黄柳双, 肖丽辉, 周萍 (2008). 图片和词语阈下情绪启动效应的比较.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6(5), 495-497.

王振宏, 姚昭 (2012). 情绪名词的具体性效应: 来自ERP的证据. 心理学报, 44(2), 154-165.

闫丁 (2016). 阈上和阈下不同情绪启动对反应抑制的影响. 心理技术与应用, 4(6), 344-348.

赵为华 (2009). 情绪语境条件下句子中情绪词加工的ERP研究. 硕士学位论文, 首都师范大学.

Barber, H. A., Otten, L. J., Kousta, S. T., & Vigliocco, G. (2013). Concreteness in word processing: ERP and behavioral effects in a lexical decision task. Brain and Language, 125(1), 47-53.

Eviatar, Z., Menn, L., & Zaidel, E. (1990). Concreteness:Nouns, verbs, and hemispheres. Cortex, 26(4), 611-624.

Hermans, D., De Houwer, J., & Eelen, P. (2001). A time course analysis of the affective priming effect. Cognition & Emotion, 15(2), 143-165.

Hertel, P. T., & Parks, C. (2002). Emotional episodes facilitate word recall. Cognition & Emotion, 16, 685-694.

Hoeks, J. C., Stowe, L. A., & Doedens, G. (2004). Seeing words in context: The interaction of lexical and sentence level information during reading. Cognitive Brain Research, 19(1), 59-73.

Maratos, E. J., Dolan, R. J., Morris, J. S., Henson, R. N. A., & Rugg, M. D. (2001). Neural activity associated with episodic memory for emotional context. Neuropsychologia, 39(9), 910-920.

Newcombe, P. I., Campbell, C., Siakaluk, P. D., & Pexman, P. M. (2012). Effects of emotional and sensorimotor knowledge in semantic processing of concrete and abstract noun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6.

Ochsner, K. N., Bunge, S. A., Gross, J. J., & Gabrieli, J. D. (2002). Rethinking feelings: An FMRI study of the cognitive regulation of emotion. Journal of Cognitive Neuroscience, 14(8), 1215-1229.

Paivio, A. (1991). Dual coding theory: Retrospect and current status.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45, 255-287.

Palazova, M., Sommer, W., & Schacht, A. (2013). Interplay of emotional valence and concreteness in word processing: An event-related potential study with verbs. Brain and Language, 125(3), 264-271.

Schwanenflugel, P. J., Harnishfeger, K. K., & Stowe, R. W. (1988). Context availability and lexical decisions for abstract and concrete words.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7(5), 499-520.

Vigliocco, G., Kousta, S. T., Della Rosa, P. A., Vinson, D. P., Tettamanti, M., Devlin, J. T., & Cappa, S. F. (2014). The neural representation of abstract words: The role of emotion. Cerebral Cortex, 24(7), 1767-1777.

Vigliocco, G., Meteyard, L., Andrews, M., & Kousta, S. (2009). Toward a theory of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Language and Cognition, 1(2), 219-247.

Wang, L., Qiu, H., & Yin, J. (2016). Effects of context on processing emotionally neutral abstract and concrete concepts. 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44(7), 1191-1200.

Yao, Z., Yu, D., Wang, L., Zhu, X., Guo, J., & Wang, Z. (2016). Effects of valence and arousal on emotional word processing are modulated by concreteness: Behavioral and ERP evidence from a lexical decision tas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110, 231-242.

Yao, Z., & Wang, Z. (2014). Concreteness of positive word contributions to affective priming: An ERP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physiology, 93(3), 275-282.

猜你喜欢
具体性正性效价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词汇具体性对情绪名词效价加工影响的ERP研究*
社交媒体建议理由具体性、发帖人经验与投资者判断——一项实验研究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生物效价法测定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